高中生物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思路
2014-07-25文/邱体强
文/邱体强
摘 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新课改”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上上之举。它要求立足于实际,在当前的教育前景下,开拓创新,让学生以课堂为起点,不断进步,在学习成绩和精神内涵各方面都可以上升一个台阶。高中生物,因其处于文科、理科交界处的特殊性,在“新课改”中对其课堂教学需要提出几点新思路,使之跟上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课堂教学;新思路
“知识改变命运”,学校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界对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课程改革”进入人们的眼界,并且在不断地深入。高中生物,它是理科中的文科,不但需要理性的思维,还需要文科的记忆,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改革创新,将高中生物课堂办得更加活色生香。面对如今课堂实际情况,应该针对其采取具体的策略,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尽快成才。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虽然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可是,当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老师上课时,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只注重知识传授,课堂还是以老师为主,教学太过于单一,这是制约高中教学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学生缺乏现代意识,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学生的思想就应该跟得上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的发展,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却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能力。因为类似于此的种种原因,当今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有待改善。
二、高中生物新课改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改革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是响应“新课改”战略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社会对学生和老师的必然要求。要想新课改卓有成效,就必须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表面形式,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新思路:
1.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STS”教育理念,以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无一例外都将单纯的知识教育加以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实例选择上要避免单一的知识论证,力求让教学实例达到多元化的教育效果。如,在《可遗传的变异》一节中,使用进行性肌肉骨化患者霍金顽强生存的事例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人格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每一个学生擅长的学习领域不一样,所以,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需要拓展教学目标,使其多元化,让学生各取所需。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一节,主要介绍的是DNA。教师在上课时,就会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DNA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可是,有些学生可能对RNA更感兴趣,更想去研究。这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仅仅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上的目标设计教学,而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将RNA相关的知识也确定为教学目标,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核酸知识系统化。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如,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①当你的手被针扎了,你不会感到胳膊疼,你能准确地找到针扎的部位;②某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易地突破“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这一难点。总之,学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3.拓展教材外延
所谓知识拓展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扩展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对生物知识进行合理拓展与延伸,甚至是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合理迁移和渗透,以“举一反三”的方式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机械地记住相关知识,而在于延伸拓展,发展能力。以已经学习的知识为一个点,在此四周画圆,将自己的知识面扩展开,以求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生长素》一课,在这节课中,教师会将教学的重难点设置为理解生长素的来源,以及生理作用等。往往忽略“生长素的发现”科学史。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科学史的教学,突出经典实验的逻辑分析,运用探究性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思维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维至关重要。又如,在学习DNA的结构时,可适当拓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通过该部分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讲解细胞呼吸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实例,设计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收获的粮食堆为什么会发烫?为什么果蔬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超市里的水果为何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腐烂的苹果为什么会散发酒味?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外界影响因素、实际应用等知识的深入探讨。教学中适当拓展,将教材外延,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也是百花齐放,出现了各种新教法、新思路。我们也都知道,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旧课程,提出新方法,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发挥“新课改”中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生物课堂更加高效。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塑造人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尹慧芳.对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8).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