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激活思想品德课
2014-07-25文赵亚军
文赵亚军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呢?通过实践探索,我发现体验式教学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下面我就几个案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这种体验最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学生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的特定角色,体验自己或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或行为。
如,执教《与人为善》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模拟表演——小明的遭遇”。
设计的情境是这样的,“上完体育课的小明回到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裤子湿了,原来椅子上被别人洒了水……”如果你是小亮,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你表演出来,并把你的感受用一个词写出来。活动之后,让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表演以及写出来的“词语”总结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同学们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也知道了今后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二、贴近生活,情感体验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有一课内容是《我和父母》。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来讲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知道父母关爱他们,从理论上也懂得感恩父母,但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面对这种现状,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
同学们一般认为,不知道的世界只存在于科学的未解之谜中,或存在于遥远的古代或者莫测的未来。但他们不知道,妈妈身上却有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我设计了跟妈妈有关的20多个问题,让学生去回答,如,妈妈小时候玩什么游戏?妈妈何时参加工作?在工作中受过什么奖励?妈妈戴不戴眼镜?如果戴眼镜,多少度?这些问题有些是学生能回答的,但也有不少问题学生说不上来,但只要调查,便不难找到答案。而且,学生的收获一定不只在这些答案本身。最后我们请学生把这次活动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同时也让妈妈写下对这次活动的反应和建议。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们没有写一句“母爱是无私的,我们要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理解父母”之类的话,但通过活动,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真实的情感体验胜于长篇大论。
三、倾心交流,感悟体验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强化正确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课中有一个内容是“勇担过错是负责任的表现”,这个道理学生都懂,但很难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勇于承担责任”。
游戏规则是5位同学相隔一臂站成一排,班长喊一时,向左转;喊二时,向右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原地不动。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并站到大家面前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经班长允许后,回到队伍,继续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克服不敢或不愿认错的心理障碍,学会说出“我错了”,在整个活动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引起情感共鸣,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主动认错并不会被人看不起,相反会更让人尊重你。
四、开展活动,实践体验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些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会更好,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行,从而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有一课是《师生情谊》,现在的师生关系普遍来说是民主和谐的,但真正理解老师工作辛苦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支教实践活动。学生每四人一组,承包一个班级的四节课,即每人上一节课。活动之后,学生纷纷说:“做老师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种实践体验,远远比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理论的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就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