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2014-07-25张旺旺

甘肃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

张旺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活动;动手操

作;探索;情境;表演;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80—01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

小学生一般通过“感知——表现——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把这些本质属性连接起来,进而形成概念。

例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画出不同直径的圆,然后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各尽其能,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了圆的周长。然后,我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板书出来,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们能发现什么呢?”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察,并认真思考,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此时,我抓住契机,及时发问:“你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通过实践、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出了圆周率的概念,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

二、 在大胆探索中不断创新

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他们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参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自己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亲身实践,通过剪、移、拼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发现,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据两者的关系,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有的学生发现当两个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拼接成的是一个正方形。由此,可以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 在情境表演中不断理解

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进而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相遇问题”中,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因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不同时、相遇、相距等,学生第一次接触时,肯定会理解不透,容易混淆。这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上台表演:1.相对、相背而行;2.同时、不同时出发;3.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到相遇;4.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相背而行。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使学生轻松学会了知识,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在现实的活动中不断的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实践,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师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5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10元,让学生自己先认识这些人民币,然后进行购物。在活动中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不多的钱尽量买更多的商品。活动后,让每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买了哪些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分别用分、角、元来表示,最后余、缺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并且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而且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编辑:谢颖丽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