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的“那些事儿”
2014-07-25张燕
张燕
“芳草地的汉语教学是神奇的。”这是一位瑞典教育家在考察了芳草地国际学校汉语学习成果之后的一句赞语。为了使外籍学生乐学、爱学汉语,提高汉语口语教学的实效性,2009年7月,我们开展了“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方面,前人留给我们的只是口头的零星的经验,教师也只是点滴的体会,没有任何文字的东西,因此,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我们初步制定实施计划:九月份,进行口语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十月份,口语与拼音相结合,一半口语训练,一半拼音教学;十一月份,每节汉语课20分钟口语,20分钟拼音或识字,保证口语教学不低于100课时。
现在,《零起点汉语口语》三册教材已经正式编辑出版。每一次调整,每一个内容的增加,背后都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教材中《我生病了》一课,在原来的教材初稿中是没有的,后来加上了这一课,是因为我的一个蒙古学生在一次科任课上因肚子疼不会说,哭闹不止,教师也问不出学生哭的原因,耽误了时间,学生拉裤子了。这么小的学生无法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难,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给学生说出自己的困难、想法、需求是多么重要。于是,我们开发了《我生病了》这一课,教会学生说哪里不舒服,后来类似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最初教材中是没有主题图的,经过反复琢磨,我们觉得拿到这本教材,就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只出现汉字题目,外籍学生是看不懂的,加上主题图,图文并茂,会更吸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们加上了漂亮鲜明的主题图。
在口语教材的调整与汇总时,我们力求所编的口语教材是初到中国的汉语零起点小学生最实用、最急需、最切合实际的内容。在教材每一部分、每一课的排序上,我们也是反复思量。我们一致认为,学生来到学校先了解学校的生活是最重要的,在熟悉学校的生活后,再教给他们生活中常用的、自然中常见的知识,他们更容易接受。
近3年的研究编写教材使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教材中“小小信息网”这个板块原来叫“有趣的汉字”,里面都是汉字的演变。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只是中国文化的一小部分,为了让外籍学生一到中国就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文化,我们删掉了部分汉字,加进了风筝、筷子等中国元素,改名为“中华文化”;后在国际理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感觉到眼光不能太狭隘,应该放眼世界,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世界文化,因此,我们加入了各国见面礼、服饰、饮食的介绍,并再次改名为“小小信息网”,这样既使我们的教材内容丰富,更能与世界接轨,还能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为了吸引学生学汉语,我们还补充了有趣的儿歌,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利用手偶等有趣的教具执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endprint
猜你喜欢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