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关系

2014-07-25龚春鸣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狂人日记比较

摘 要:《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果戈里也有同名作品《狂人日记》,本文将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这两篇作品的异同。

关键词:狂人日记;社会背景;比较

一、主角的比较

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典型,是一个九品文官的小九品,因为官职卑微而没有权利去爱其上司的女儿,所以忧郁致狂。他的狂,缘自官场上的大人物对他的轻蔑。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与“高贵”的小姐恋爱,癞蛤蟆居然想吃天鹅肉!狂人当然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便对那个以官衔、权势和金钱为转移的黑暗社会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迸发出不平之鸣:“我想知道我为什么是个九等文官?为什么恰巧非是个九等文官不可?”[1]可是,他只是一个沙皇制度的揭露者,却毫无推翻沙皇社会的意思。而且,作为主人公的狂人,其理想却是当西班牙皇帝,是一个失败了的个人主义英雄。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虽然也被诬蔑为疯子,其实是一位反封建的战士,是一位“五四”运动前夜黑暗大牢里率先觉醒的叛逆者的形象。这里的所谓“狂”,是别有含义的。在“五四”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狂涛”、“狂飘”,象征革命的大风暴。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国际悲歌一曲,狂飘为我从天落”;[2]历史上有许多反抗旧传统、离经叛道的人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就曾被人叫做“疯子”。鲁迅笔下的狂人,是被封建制度迫害而发狂,是“官逼民反”。他向封建主义发起猛烈的进攻,对家族制度和吃人的礼教作了全盘的否定和彻底地批判。狂人毫无遮掩地揭露说:“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都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3]用“吃人”两个字来概括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这是何等尖锐有力!何等深刻彻底!鲁迅的狂人具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直言无忌,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魄,对封建礼教来了一次大扫荡,对封建统治者的反动嘴脸进行了尽情的揭露。揭露他们伪善,耍两面派,“话中全是毒,笑里全是刀”。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装满着吃人的意思”,他们“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以便“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一旦吃人的阴谋败露,他们就以“从来如此”诡辩,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狂人当即反驳:“从来如此,就对吗?”,这个强烈质问,力重千钧,给荒谬绝伦的封建旧传统以致命地一击!

鲁迅的狂人不仅是旧制度的叛逆者,而且是未来社会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这个新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和人类的前途发出了热烈的呼吁和期待,像轰雷掣电,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意味着作品主人公所憧憬的未来社会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彻底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一种崭新社会,正像鲁迅在《故乡》中所向往的“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是一道火光,照亮了人们理想的前程。这种新的社会理想的提出,是革命彻底性的一个标尺,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新时代才可能有的。尽管当时还有点朦胧,却是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跨越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信号。

二、背景比较

这两部同名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非常类似。首先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有很多近似的国情;而其次是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是息息相通的。果戈理在他的《狂人日记》中深刻地描绘了俄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反映和表现出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这一点正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新文化运动文将鲁迅的血骨一脉相承,与鲁迅“为人生”、为社会、为祖国的文艺观不谋而合;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一致。鲁迅叹服果戈理的“写实”本领,从这里找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最佳方法,以便从根本上揭露出社会黑暗的本质,“引起疗救的注意。”两者的不同点,或者说鲁迅的超越与创新在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划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上更胜一筹。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对俄国官僚等级制度的揭露和鞭挞虽然有力,但不是针对整个专制农奴制度;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仅暴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毒害,而且矛头直指整个“吃人”的黑暗社会。更深刻!俄国狂人是个卑微、猥琐、只关心“我” 的小人物,最后只能无助地向妈妈发出悲泣;中国狂人是位“真的猛士”, 他经过社会学家般的认真研究,发现这千年的历史便是一场人肉筵席,发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这救世主般的呐喊。更英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作者在揭露讽刺官僚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时,对小人物也只是一般性的揶揄;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悲剧贯穿始终,荡气回肠,类似“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的剖析直刺要害,更犀利。

三、结尾形同质异:一个可怜哀鸣,一个战斗呐喊

两篇小说都在结尾处点明了主题,都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声音,乍看似乎相同,但思想深度却有极大之别。果戈理所写的是一个单恋上司女儿的小官吏个人的悲剧,所呼喊的是:“---妈呀!可怜可怜患病的孩子吧!......”。虽然果戈理笔下发出的也是被虐待者求救的呼声,但却是可怜兮兮的哀鸣。他所倾诉的只是个人的痛苦和哀怨,格调低沉。鲁迅的《狂人日记》所控诉的是阶级压迫的社会悲剧。他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是为了拯救青少年,使他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毒害和束缚而表现出来的对青年一代的热切关怀。这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战斗呐喊!这是“五四”运动前夕开始的打倒封建礼教的宣言书!这是鼓舞和激励青年们向封建礼教进军的号角!它犹如一声报春的惊雷,石破天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两个狂人都有作者各自的投影。果戈理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变的时代。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贵族革命性减弱了,民主主义的革命力量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时代、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他的作品只能停留在对旧制度的无情揭露上。他找不到出路,因而也不可能写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鲁迅的思想与果戈理大相径庭,他的思想处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虽然他也曾有过短暂的苦闷和彷徨,但从总的方向上看,却是一直前进向上的。在革命的道路上,他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严格解剖自己,而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与果戈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果戈理代表的是正在成长壮大而仍带有软弱性的俄国资产阶级的要求,那么,鲁迅代表的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的革命时代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要求。仅就他们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来分析,也可以看出两人在思想和创作上的本质区别。鲁迅本人在比较了两篇同名作品之后指出:“后起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的确,80多年以后出现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尽管篇幅不到果戈理的一半,而在表现社会内容上却要广阔得多,在反封建方面要坚决彻底得多。它提出的不是任何个人遭遇的问题,而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问题;它所触及的不是封建制度的枝节,而是整个封建制度本身。正因为主题命意的不同,作者的思想高度不同,所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从主题、内容、风格到具体的艺术形式所揭示的生活场景,都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更宽广、更丰富、更深刻,它充满着我们民族文学的独创精神和民族风格。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现“使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郑克鲁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1999.599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9

[3]鲁迅纪念委员会编.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82

作者简介:龚春鸣(1984.02-),女,广西陆川县人,本科,助教,现就职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狂人日记比较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殉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