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育观
2014-07-25文/张敬茹
文/张敬茹
摘 要:新课标为高中语文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的更新与变化,将高中语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自主探究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传统教育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一背景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育改革顺势而生。以下,笔者将对此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促进他们自主合作、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新课标这一指示的出台其实有着深刻的考虑:(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这一来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协作沟通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自身合作意识及实际能力的增长与提升;(2)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针对某一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看法,让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去沟通、去协调,这肯定有利于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反思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对于他们形成宽容、包容的良好品格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3)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掌握教材上死板的知识点,更要自己真正拥有对科学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但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自主探究活动,真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与完善。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心态和策略,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理论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二、积极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则是一门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习科目,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语文课程资源广泛分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自身的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既是满足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更是推进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切实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需要。”
其实,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像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展览馆,像布告栏、报廊、广告栏等标牌,再有像电影、电视、广播等先进媒体……其实都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必须努力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大胆创新、积极开发,这同样是我们进行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例如,我曾带领学生进行了“探寻当地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对我们当地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灿烂与繁荣,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家乡荣誉感及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的意义则更为深远,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这一社会探寻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并将其融会贯通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而真正促进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与
提升。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研究与理论认识上,而应以其为指导,真正贯彻、落实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才是深化高中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更是真正促进高中生语文修养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
途径。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