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2014-07-25副教授许薇薇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阳550025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意向态度媒介

■ 张 宁 副教授 许薇薇(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贵阳 550025)

基于网络而兴的数字化媒介被称为新媒介,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最强势媒介。2011年以来,中国数字化媒介用户持续增长、应用不断丰富、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媒介已经成为产品营销推广的新力量。

由于数字化媒介用户的增长、应用的丰富等,已有许多的企业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新媒介对自身及产品进行推广,而无论采取哪一种推广方式,用户在使用或者购买企业产品时,都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态度、外部因素等诸多因素。因此,在数字化媒介推广日益发达的时代,研究数字化媒介推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的优势

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品牌的传播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正确的渠道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才能传播企业的品牌产品形象,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传播与媒介密不可分,当前的媒介环境正进入一个数字化媒介时代,数字化媒介推广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介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介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数字化媒介推广不仅凭借着互联网等数字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拥有“广度”、“覆盖度”,更有着传统媒介所没有的“深度”。新媒介的魅力在于,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产生“深度”。新媒介推广借助于新媒介中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达到让用户一起参加到具体的营销活动中。例如,利用微博进行的话题讨论:请认证名人、微博名人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微博用户在参与话题讨论的同时,就会对于企业产品进行思考,对于产品有了进一步认知与了解,从而企业可以凭借这样的方式扩大想要推广的品牌、产品的影响范围。总的来说,其优势包括: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广告的创意空间;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巨大的数据库营销资源可供挖掘。

研究模型的提出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美国学者戴维斯(Fred D.Davis,1986)根据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延伸态度-意向的关系,在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该模型已经获得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旨在研究和预测使用者对信息系统接受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向。TAM模型通过了解使用者与信息系统交互后的具体接受情况,尝试研究人们为何接受或者拒绝信息系统,进而解释使用者感知信息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与态度、行为意向和真正使用计算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当前,技术接受模型被广泛用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服务、网上购物、微博营销的领域,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基于TAM 模型研究,以及对我国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问题的研究和归类,本文拓展了技术接受模型,在感知有用及感知易用的传统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新增了符合研究内容的外部变量。认为影响用户接受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感知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沟通性、熟悉性、售后担心程度等。这些因子影响着用户对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的态度、意向和行为,其拓展后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问卷设计和发放回收过程。本次调查设计出27个封闭式问题,问卷的评定采用量表的方法,将量尺分为五部分,分别以“很符合(很认同)”记5分、“符合(认同)”记4分、“一般”记3分、“不太符合(不太认同)”记2分、“很不符合(很不认同)”记1分。共有204位社会大众、产品推广负责人、数字化媒介工作人员等参与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204份,经过答卷矛盾题排查无效答卷27份,得到有效答卷177份。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描述:本次调查共177人,其中男性82人,占总数的46.3%;年龄中,26-35岁人数最多,为71人,占总数的40.1%,其次为18-25的68人,占总数的38.4%;职业中,全日制学生为46人,占总数的26.0%,其次为其他19人,占总数的10.7%。

图1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影响因子模型

数据分析。问卷信度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到,Cronbach s alpha系数为0.903,表明本问卷信度较好。

相关性分析。基于上述论述,为了验证图1的模型框架,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H1: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2: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易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3: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安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4: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沟通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5: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熟悉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6: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售后”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H7: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H8: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态度”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本次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模型假设验证。H1: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有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2: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易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易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易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易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3: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安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安全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安全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安全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4: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沟通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 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沟通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沟通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沟通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5: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熟悉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熟悉性与态度存在显著关系。感知熟悉性与态度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熟悉性得分越高,态度得分也越高。H6: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售后”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态度”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96,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接受原假设,认为售后与态度之间无显著性关系。H7: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有用性”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 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感知有用性与意向存在显著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意向为正相关关系,即感知有用性得分越高,意向得分也越高。H8:用户感知新媒体推广的“态度”对其使用被推广的产品的“意向”没有影响。如表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态度与意向存在显著关系。态度与意向为正相关关系,即态度得分越高,意向得分也越高。

结论

本论文基于TAM模型,结合我国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发展现状和用户使用多媒体推广的行为的复杂性,构建了用户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使用行为接受度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安全”、“沟通性”、“熟悉性”,这五个因素对于“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感知有用性”、“态度”这两个因素,对于“意向”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若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能让用户感受到有用、高效,体验到简单、方便操作,感到更加安全,沟通性更好,用户也就更能接受和使用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服务。因此,企业在使用新媒介推广时,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广过程的服务让用户感觉是有用的,如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精准、实惠的产品信息等,帮助用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二是新媒体推广的使用平台是简单易于操作的,用户在购买、使用的过程中是方便快捷的,如操作界面清晰整洁、文字信息通俗易懂、操作流程方便容易,从而提高用户与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水平。三是提高用户购买、使用产品服务的安全系数,以及提高浏览信息的真实性,让用户信任新媒体推广。四是提高沟通性,可以开设用户间沟通的平台之外,增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让用户增加对产品的了解,同时让企业也更加了解用户心理及对产品的需求。

数字化媒介营销推广作为新兴的营销推广方式,企业在注重营销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时,也不能忽略用户内在对产品的需求,结合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与用户产品需求,企业对于推广产品也就有了更积极的效果。

1.魏武挥.新营销及其出路[J].新营销,2009(10)

2.杨毅,董大海.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倾向前因研究述评[J].预测,2007,26(4)

3.Davis,,F.D.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D].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MA,1986

4.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

猜你喜欢

意向态度媒介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态度决定一切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