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探讨

2014-07-25潘晓英黄建业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肝胆外科

潘晓英,黄建业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探讨

潘晓英,黄建业

肝胆外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骨科、创伤等手术患者,并且以下肢DVT常见。DVT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并且可导致严重的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2]。目前,有关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DVT的相关因素认识不足,为此,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来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现并发下肢DVT的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共6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1例,女237例,年龄16~78(58.6±15.6)岁。将并发下肢DVT的48例作为DVT组,其中小腿深静脉12例,股静脉28例,髂骨静脉8例,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清D-二聚体等检查,明确DVT诊断。其余未发生DVT的620例为非DVT组。病例纳入标准:(1)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术前及术后均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病历资料完整。

1.2 分析指标 从我院病案室调集上述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并分析以下指标:(1)年龄:<18岁、18~39岁、40~60岁、>60岁;(2)性别:男性、女性;(3)伴发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4)手术部位: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5)手术方式:大手术、中小手术;(6)麻醉方式:局麻,全麻;(7)术后卧床时间;(8)是否合并感染;(9)是否合并休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者在DVT组占45.8%,显著高于非DVT组(30%);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DVT组伴发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显著多于非DVT组,而伴发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手术部位相比无显著差异;DVT组大手术比例(66.7%)显著高于非DVT组(38.1%);两组麻醉方式相比无显著差异;DVT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非DVT组;DVT组合并感染或休克患者均显著高于非DVT组。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将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二分类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回归分析的变量有4个,分别为术后卧床时间、大手术、合并感染、合并休克(表2)。

表1 肝胆外科手术合并下肢DVT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n(%)]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DVT危险因素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生的三大要素。手术对人体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和应激,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调查发现,在普通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均容易发生术后DVT,并且DVT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患肢肿痛、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形成等[3-5]。

肝胆外科作为外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手术涉及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十二指肠等脏器。肝胆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国内报道在10%左右[6],其危险因素包括术后卧床时间、并发感染、休克、年龄等[6]。本组资料显示,肝胆外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2%。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伴发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手术方式、合并感染或休克、术后卧床时间与DVT的发生相关,而患者性别、手术部位、麻醉方式与DVT的发生无明显关联(表1)。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卧床时间、大手术、合并感染、合并休克是肝胆外科术后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3.2 肝胆外科并发DVT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1)术前进行DVT危险因素评估:护士应充分认识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于术前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年龄>60岁、伴有高血脂、糖尿病、感染或休克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并发DVT的可能性及危害,讲明预防DVT发生的注意事项及并发DVT的临床表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鼓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忧。(2)术后密切观察下肢情况: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潮红、紫绀或溃疡,如出现上述可疑DVT表现,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凝或活血药物预防DVT发生。如确诊DVT发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挤压、针刺、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栓塞重要脏器[7]。(3)术后指导下肢训练:为预防DVT的发生,术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

总之,肝胆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伴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发感染或休克、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在认识这些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DVT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8-9]。

[1] 唐辉,齐保闯,徐永清.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84-86.

[2] 曾炳芳,谢雪涛.重视创伤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101-1103.

[3] 韩伟峰,黄新天,殷敏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1):30-33.

[4] 张婉,史振宇,符伟国,等.住院高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5):3176-3180.

[5] 黄景勇,虞冠锋,倪海真,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8):684-685.

[6] 陆敬儒,周荣正,沈亮.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7):821-823.

[7] 曾青华.肝胆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50.

[8] 杨月梅.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9-650.

[9] 黄秋兰,容超贤,冀炯强.预防肝胆外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8):70-71.

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三科

R 473.6

A

1004-0188(2014)01-0091-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1.040

2013-08-26)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肝胆外科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