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力学教学

2014-07-25申昊

科学中国人 2014年16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力学导向

申昊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30132)

一、工作过程与行动导向

工程力学的课程体系复杂,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学校应选择恰当的教育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的能动性和实践意义,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众所周知,学习过程也是锻炼能力的过程,实践操作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1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工程力学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所以,无论是教育策略,还是教学方法和内容,都需总结实践经验,仔细分析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重点和工作要点,让学生在全面的操作学习中感悟工程力学知识的真谛。同时,工作过程十分在乎教育途径的选择和调控,在职业教学中,任何教学项目都应为学生的后续职业服务,深入职业操作的最前沿,掌握技术应用内容,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向。

1.2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是指教师、学生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行为导向作用,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工程力学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所以一切教育行为都应为完成实践行动服务,将“引导”看做一种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问题、深刻解释问题。除“行动引导”之外,老师还应根据学校阶段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入多项特色化教学内容,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调研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与物理、数学等理科学科相比,工程力学的基础语言能力很强,能够解释跨学科知识,将各领域知识融合到一起。但是这种学科特征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复杂的知识,学生很难在固有体系中找到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完全理解知识。

2.1 以多学科为核心的技术保障

高数、物理等学科内容对解释工程力学有很大帮助,老师应在解释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普通基础课程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提供技术保障。工作过程中,项目的实施操作行为复杂、多变,学生即使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处。因此,实践操作重点在于融合基础知识点,促进学生消耗、吸收知识点的能力,为后续针对性教育提供稳定的基础保障。

2.2 原理突出

无论是桥梁工程,还是机电工程,力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工作过程中,实际工程的操作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心理落差,因为理论与实践必然存在差距,所以为扭转这种“错位行为”对学生认知思想的影响,老师应以理解力学原理为主,在施工技术、操作规律、行为惯性等方面,解释工程力学的关键知识点。针对矛盾原理进行重点解释、要点分析。

综上分析,学生对工程力学“工作过程”的认知能力并不强,老师需依照原理设计、设定实践操作活动、转变逻辑思维习惯等内容,阐述现场施工操作与理论分析之间的矛盾关系,以方便学生理解不可视性、难操作、复杂计算的力学知识。

三、教学中的解决对策与操作步骤

3.1 解决对策

工程力学的教育改革应以行动导向为主,因为教育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应扩大教学课堂容量,利用实训、实践活动、针对性操作等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摆脱理论思想束缚,通过逻辑思维,辩证分析工程结构中的力学变化特征。正所谓“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抽象理论终究无法撬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更加具象、立体的体会到力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在行动导向的帮助下,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会逐渐增强,能够在毕业之后快速转换角色,投身到职业操作中去。

3.2 操作步骤

在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时,高职学校应按照操作步骤,有序落实改革方案,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选择恰当的辅助教材,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素养、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填补学生高中、大学等学习阶段的知识点漏洞;其次,根据工程力学教育学科特点,设定灵动有趣的教学实验,以全新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系统掌握力学知识内容;再次,主攻工程结构、构件的受力形态教学,详细介绍辅助计算公式的原理,让学生在理解受力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公式,计算受力变化值;最后,引入多媒体教学和实体模型,让学生操作现实工程模型,感悟工程结构的力学变化,合理的工程案例不但可以让学生心中的知识更加立体,还能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以工作过程为教学纽带和核心依据,工程力学教学课程的灵活性会逐渐增强。

结论:

工程力学是广大高职教育主攻的教学科目,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工程建设、工程设计行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为核心教育内容的工程力学,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并不能有效渗入实践操作中去,在知识运用、设计操作、管理应用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为改变这一问题,广大高职院校纷纷选择了“工作过程”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实践工作中去,以练代讲,以察代学。

[1]何俊.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3(04):187-189.

[2]袁光英,胡拔香,段虎荣.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03):166-167.

[3]陈巧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工程项目教学法研究[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01):128-130.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力学导向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犬只导向炮
力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