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培养
2014-07-25谷铁涛
谷铁涛
(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定州073000)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好一个建设者。”
“职业道德”中所谓的“道德”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它以美与丑、善与恶、公正与偏执、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为评价标准。道德以法律为保障,依靠传统习俗和信念、社会舆论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都在道德的调整之下。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则是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可见,职业道德对于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的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态度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因而,学前教育事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但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否具备高素质的关键指标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职业道德。教育部在2011年12月12日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师德为先”,幼儿教师应做到热爱学前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由此可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幼儿教师更是在人的科学知识及人文素养形成阶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呢?就是师德,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精神风貌的展现。师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爱岗敬岗,严守教育法;灵魂是关爱学生;天职是教书育人;内在要求则是为人师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终身学习。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更是需要如此。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天真、活泼、模仿性极强的幼儿。幼儿园教师实际上扮演多重角色,教师不仅在生理上对学生进行照顾,同时在心理上也要进行呵护和关怀。教师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穿衣打扮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对人对社会的观点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等都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行为点滴都不可忽视。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在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以来,我认真研究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
1、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而选择报考,而是因为家长的建议,幼师岗位的大量需求,或者是因为成绩的原因,亦或是毫不负责任的随意填报等等因素。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缺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关爱他人,热爱他人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没有耐心、细心的好习惯。做事偏激,看问题过于表面化,过于懒惰,没有主见。
3、从就业心理分析,现在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幼儿教师行业的认知较为肤浅,认为无论从工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逊色于其他工作。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打算一直做一名幼儿教师,所以对幼教缺乏职业情感。
众所周知,教师除了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造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欠缺,二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创新不够,三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的教育与就业后的选择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呢?
1、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能,体现基本的职业道德。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手段。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单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讲,幼儿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最为感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恰恰具有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有趣的声音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是一名现代幼儿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能够用有效的教育技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体现。
2、以现代教学手段打造坚实功底,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诸如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高于知识的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功底坚实,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定能展现高素质的一面。
3、加强基本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第一节课开始,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实训设备,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虽然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展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传统美德,更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而,我从课程教学的开始到课程教学的结束都严格要求学生人人必须做,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要注意小节、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做事要认真等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能更好的遵守单位和社会的规章制度。
4、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很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在Word章节教学中,有意地选择关于职业道德的文章作为文字处理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在传授Powerpoint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关于传颂师德的ppt,使其从内心深处感知师德的重要性。当讲授到计算机网络章节时,利用讲解网上聊天、网上游戏、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剖析沉迷于网吧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大学生的遭遇。分析目前典型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发生此类事件的恶劣性。从而让学生知道此类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引发学生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
5、分组实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述电子文档制作时,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每个成员认真地做好每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项目任务的一份子,任何一部分的缺陷都会给整个任务造成影响。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电子文档,做到精益求精,培养学生“认真”态度。最后对每组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公开评比。评选出完成时间短而且文字准确无误,与众不同的完美电子文档。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教兴国,民族振兴离不开教育。学前教育是“扎根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既关乎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关系到未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未来。职业道德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它不是行业单位的单方义务与责任。作为教师,尤其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总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教师,在不断探究如何使计算机教学更科学、合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现代幼儿园教师人才。
[1]李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究[J].价值工程,2012,(06):211-212.
[2]陈复将.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J].职教通讯,2011(18):79-80.
[3]杨全胜,王晓蔚,朱怡健.加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1:39-41.
[4]张绍洁.浅谈在计算机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J].信息与电脑,2010,10: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