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享有幸福——浅谈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014-07-25闫彩霞唐宝霞
闫彩霞,唐宝霞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再平凡不过的职业,但却肩负了培养祖国栋梁不平凡的责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求实创新、追求卓越,才能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做好基础服务工作,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中,辅导员用自己的青春坚守见证工作信念,用至诚热情诠释岗位责任。辅导员在平凡的岗位中,面对工作的责任、使命、压力,如何享有工作的幸福感,需要不断转换工作角度与探索,才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才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与分析
作为辅导员每个人都曾有过对工作的不甘心,对工作的彷徨。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每天面对繁杂事物的忙碌时,内心的失落。辅导员这份工作在很多时候更像勤杂工、保姆、事务人员与自身的梦想差距千里,大多数辅导员都有过热情过后的逃避。这些困惑,源于工作的不如意,超重的工作负荷,付出与评价的不相匹配、发展空间受限等,也是这些因素使辅导员的工作出现身心疲惫、工作懈怠、情绪消极等现象,造成职业忠诚度降低,职业倦怠感增强,职业幸福感也难以确立的现象。
任何人在工作中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快乐幸福的,但只要懂得放开抱怨与不满,适时的宣泄,换位思考人生不一样的财富,就能领悟到工作的快乐和对工作的热爱。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获得的路径
2010年3月《中国青年报》一篇关于辅导员的文章中提到“辅导员=民工的体力+领袖的头脑+文员的文笔+打字员的速度+侦探员的洞察力+外交官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超级适应力+神经病的忍耐”。这些言语高度的认可度,说明着辅导员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但正是这种历练与情结,激励着辅导员的成长,从中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真挚的爱,获得喜悦和幸福。
(一)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辅导员通过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求真、向善、逐美,造就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学生对辅导员的真挚感情、理解与支持是辅导员主观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来源,这种真挚的情感一旦形成,无论是对辅导员还是对学生都具有终身的影响。例如本人在工作中一直坚守的四点,让我获得了同学对我的信任与守护,让我感受到了一股不需要任何语言而默默支持我的力量。“用爱为学生撑起成长的蓝天;用行动标榜,与学生并肩成长;用智慧引导,与学生一起青春飞扬;用信任诠释,指引学生奋斗的方向”。无言也是一种爱,也是一种守望的幸福。
(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辅导员,学生称我们为“老师”,但在老师眼里,我们只是管着一群“小孩子”的“大孩子”,于是辅导员戏称自己为“夹心层”。是夹在领导、专职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夹心层”并且总也无法平衡。领导会觉得学生工作以外的很多事情都是辅导员应该自觉承担的;专职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其他的问题全部找辅导员;而学生潜意识认为辅导员哪需要就哪出现。
辅导员的这种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需要同院系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相处,需要彼此间的理解与支持,而非辅导员个人单纯的努力和尽力。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自身的发展。
(三)提升辅导员的发展空间
辅导员需要岗位的发展空间,比如通过职位的晋升、岗位的晋级、学历的深造、岗位的培训、技能比赛、授课等,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以此明确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使自己在工作中展现最佳的状态,享受创造与努力的愉快,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
(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领导的肯定与家长的信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与表扬。领导对辅导员的赏识与认可是辅导员工作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对辅导员辛勤劳动的认可和回报,意味着相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这种承认对辅导员来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与尊重。
(2)物质保障和家庭支持。家庭的理解与支持是辅导员工作的后背力量,物质保障(薪酬和待遇)是辅导员精神上获得主观幸福感重要来源。稳定的收入,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使辅导员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学生工作,管理好班,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给学生带来成长的快乐。无论工作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开展,只有深入学生内心,贴近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那么才能体味到工作中的快乐、满足与幸福。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只要用真诚的心去做每一件事,用爱自己家人一样的爱对待每一个学生,最终所收获与拥有的将是最美的幸福。在平凡中享有的幸福,是辅导员为工作执着而前行的动力,也是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源泉。
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精神的引领会铭记一生。
[1]李小玲《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思考及探究》.《考试周刊》,2012
[2]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3]凌霞.《高校辅导员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