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稳定性的走扁带技术教学训练研究*

2014-07-25史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攀岩稳定性状态

史伟

(贵阳医学院 运动与健康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基于核心稳定性的走扁带技术教学训练研究*

史伟

(贵阳医学院 运动与健康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分析,对2012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走扁带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经过9周训练后进行检验,并且通过比赛反映扁带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走扁带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运动员技能的发挥。

扁带;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

走扁带运动又叫走绳,它的英文名字叫Slackline。目前在国内还是一项少有人知的运动。它是由国外的登山者在走钢丝运动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Slackline使用的绳索一般为25mm宽、3mm厚的尼龙扁带。它可以作为攀岩者的训练项目,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用来提高攀登平衡技术,同时又如走钢丝运动一样,是一项独立的、极具挑战的平衡运动。

走扁带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主要是以速度和跳跃难度取胜。随着户外运动攀岩的快速发展,对走扁带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作为控制肢体基本动作的轴心,拥有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是运动员在高速的动作变化中充分、稳定、准确完成所有动作的保障。[1]目前,开展扁带技术教学的高校不多,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走扁带运动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扁带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研究;以期为运动员、教练员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2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贵阳医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12名走扁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走扁带运动员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走遍带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网站资料和体育类核心学术期刊,并了解最新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教学实验法

1.2.2.1 实验前指标成绩

实验前测试12名运动员动作稳定状态、不动作稳定状态以及走扁带专项技术动作状态下的指标成绩。(见表2)

表2 实验前的12名运动员指标成绩 (Mean±SD)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检验,增强实验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时数上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为确保结果的可信度,防止学生的倾向性,有关测试与调查由专业任课教师执行。

1.2.2.2 实验时间

在贵阳医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综合训练馆进行为期9周的训练,时间从2012年7月~9月,一周为4次课。

1.2.2.3 指标的选取

指标选取:(1)动作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采用,仰卧起坐、背起、肋木举腿、两头起、仰卧挺髋、俯卧撑等;(2)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采用,平衡板训练、悬吊球训练、实心球训练、推小车、爬倒立、控倒立以及轮滑等。

1.2.2.4 实验控制

动作稳定状态的评价指标:仰卧起坐60s、徒手背起60s、肋木举腿60s、两头起60s、仰卧挺髋60s、俯卧撑60s。

不动作稳定状态的评价指标:平衡板训练、单腿支撑轮滑10m训练、燕式平衡轮滑10m训练、推小车、爬倒立、控倒立。

走扁带专项技术动作评价指标:停留在同一点和前后自由移动60s(10分), 转身时先要稳住扁带次数(8次),保持其不晃动,(10分)横着走、连续转身、助跑后跳上扁带、坐起、蹲起、在扁带上跳跃30s。(具体指标见表3、4、5)

1.2.2.5 实验教学训练指导方法

根据针对性的教学原则,选择动作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以及专项练习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通过非平衡性力量训练来调整自身不稳定状态。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然后进行各组间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走扁带技术相关阐述

现在,走遍带Slackline已经发展成一项完全独立于攀岩以外的户外极限运动,被无数的攀岩和非攀岩者所热爱,并逐步形成了两种运动形式。一种就是比较安全、简单、有趣的技巧性扁带,技巧性扁带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5m,无需额外保护;另一种就是高难度的极限高空极限高空扁带。站立,是走扁带的基础,首先站到扁带上保持平衡,先将右脚(左脚)踩在扁带上,足跟压在扁带上,右脚(或左脚)用力下压扁带,左脚(左右脚)蹬离地面,将重心控制在右脚,屈膝,张开双臂保持平衡。通过顶胯、摆动躯干和双手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地站在扁带之上后就可以试着向前行走了,要注意找到重心移动的感觉。移动一只脚试着向前迈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脚随扁带左右摇摆以至于无法准确的踩到扁带,此时要找到运动的规律和平衡的感,将力量“含”在身体里的感觉,而不是刻意用力地“压制”扁带。控制向前走、向后走,适应重心由前向后移动的感觉。做到横着走、连续转身、助跑后跳上扁带、蹲、坐、跳跃等。[1]

2.2 在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以及专项训练相结合训练内容及要求

躯干是人体的主要部分,强壮、稳定的躯干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在训练时加强腰腹肌力量练习以及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躯干整体协作的稳定性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躯干的稳定性。[2]在对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主要采用以下内容:

2.2.1 稳定状态下核心稳定性训练量化指标训练内容及要求(见表3)

表3 稳定状态下核心稳定性训练量化指标

所谓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指的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起始阶段,练习动作是在身体静力状态下做等长收缩,让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体会核心部位的区域。首先,让运动员体会骨盆前倾和后倾发力时的位置感觉,在练习时腰、背部保持平直,体会核心部位区域收缩形式。这就为后期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核心部位的肌群控制身体平衡;随着走扁带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大难度。

训练时主要运用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负荷的原则,通过表3的相关指标来增强运动员躯干的核心力量的稳定性。

2.2.2 不稳定状态下核心稳定性训练量化指标训练内容及要求(见表4)

表4 不稳定状态下核心稳定性训练量化指标

其次,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核心稳定训练是指,运动员的主要特点是,训练时躯体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主要通过器械不固定或者是移动过程中的练习方式来控制器械、身体的平衡,如平衡板、单腿支撑轮滑以及瑞士球等。

同样道理,通过表4的相关指标进行练习,练习的形式主要运用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通过不同形式的不稳定状态训练来调整身体平衡,从而达到训练时,控制和平衡机体感觉的能力一种练习方法,可以使躯干部肌肉积极参与活动,达到控制躯干部而保持正确的姿态,为保证进入下一阶段适应性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走扁带技能动作专项训练指标内容及要求(见表5)

最后阶段是,进行比赛前期、中期、后期而准备的实战技能状态,对于运动员上扁带起始阶段,在设置扁带时要注意:第一,扁带不要设得距离地面过高,在较低的地方进行练习,当身体重下压时走到扁带中部位置时,扁带距离地面保持0.5m左右较为合适。因为是光脚走,扁带下方地面要干净、平整、松软,因此要防止因设置不合理而受伤。第二,扁带的长度不能太长,起始阶段练习时,从5m练起相对较为合适,如5m距离可以在扁带上轻松的走过时,逐渐将扁带加长到10m、15m、20m等,循序渐进,才能快速有效提高身体平衡技术的能力。

表5 走扁带技能动作训练状态下训练量化指标

在扁带上行走时,重心主要落在后脚,前脚轻点或者是虚点,当重心开始移动到前脚时,迅速将后脚迈向前方轻轻点扁带,来保持、稳定重心。身体左右重心的控制,主要靠两手臂的左右摆动、高举以及腰部的左右扭转转调节。也可以侧抬起一条腿来控制身体的重心平衡。当重心被控制在身体正中时,身体应正直,两臂要向两侧高举,准备随时调节重心的偏离。当走到扁带靠中部位置时,重心主要落在两脚中间,步频要减慢,重心的前移要轻柔、平缓,脚要轻抬轻放,控制好身体左右重心,随扁带的弹力来调节身体姿态,使弹性逐渐的平息下来,然后再继续前行。长时间停步于某处或试着单腿站立,以针对练习重心的左右控制;之后还需要练习中途转身动作等。转身时,动作要干净利落,重心始终要保持在两脚中间位置,两脚以脚心为轴同时转动,将后脚直接转为反方向顺踩扁带,而前脚则先转为横向,使脚弓横向别住扁带,以控制转动的惯性,并保持好重心的左右偏离,然后再迅速调正,顺踩于扁带上。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训练使得在稳定状态下、不稳定状态下以及实战状态下训练成为扁带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完善与补充,弥补传统稳定性训练存在的不足。今后在扁带运动训练中,要使训练方法和手段相互补充、协调,同时要与专项扁带训练融合创新为原则的训练方法。

2.3 实验后走扁带运动员完成各项指标的成绩分析(表6)

表6 实验前、后量化指标的比较 (Mean±SD)(单位:分)

注:﹡ P>0.05无差异;﹡﹡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非常显著

实验前12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各指标P>0.05无差异,通过9周训练 动作稳定状态下由实验前的71.3±1.58提高到实验后90.6±2.17,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状态下由实验前58.4±1.26提高到88.2±1.04,提高幅度达到95.6%,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走扁带技能状态下实验前56.3±1.34提高到91.8±1.48前后有明显的提高(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表6 结果说明实验后9周的按训练计划对运动员稳定性能力以及速度、跳跃的稳定性有很大的跳高,并且起了积极性的影响。特别是走扁带的速度提高的较快。

综合以上成绩分析,能对运动员稳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走扁带运动员难度动作主要是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是借助视觉效果来表达激情和速度,在比赛中做跳跃的队员越多越好,评分时不仅取决于动作的技巧与难度,而且动作难度、准确的情况和整体产生的视觉效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集中在对核心的力量训练上,这对核心的稳性增强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动作大都是几个或全身肌肉整体协作发力下完成的。完成难度动作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排在前三,为的是不稳定状态下的平衡板蹲起训练,轮滑、瑞士球仰卧起坐,瑞士球腹背起。这些方法与手段对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整体协作控制能力和稳定性的提高有更显著的训练效果。

2.4 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走扁带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表7)

表7 走扁带运动员比赛成绩情况

通过表6成绩可以看出,有四名运动员取得了好的名次,男子组包揽了前两名,其中,王俊彬在扁带15m速度、跳跃赛获得了冠军,女子组邵月霞获得了速度、跳跃的第三名的好成绩,在走扁带这一独特的竞技中,不论是以运动员个体还是整个团体,对动作主要是求一个“稳”字。运动员在空中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转身、跳跃动作,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项目的训练重点,也是比赛取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扁带跳跃、连续转身动作完成得分相当的情况下,难度分将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3 结论

3.1 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动作稳定状态下,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状态下提高幅度达到95.6%,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走扁带专项技能状态下实验前56.3±1.34提高到91.8±1.48,前后有明显的提高(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结果说明实验后9周的按训练计划对走遍带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能力以及速度、跳跃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起了积极性的影响,能很快适应比赛的状态,提高成绩较为明显。

3.2 在走扁带核心稳定性训练中,由于速度和跳跃动作中包含多为不固定因素下协调用力,选取在稳定训练状态下的基础上,以“不稳定状态下”训练方法为主。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更具有针对性;是一种时间短、见效快,从而真正提高技术教学效果。

3.3 结果还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使得在稳定状态下、不稳定状态下以及实战状态下训练成为扁带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弥补了传统稳定性训练存在的不足。使训练方法和手段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1] http://www.lvye.cn/article-13204-1.html,绿野户外网[OL]

[2] 曹森. 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1,6:32-37

[3]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

[4] 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5] 于红研.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8

[6] 成盼攀.我国技巧啦啦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7] 赵佳.核心区力量极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

Research on Walking Slackline Technique Teaching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re Stability

SHI Wei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Sport and health college; Guiyang 550004,China)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men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and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thod of slackline palyers in the 10th National Undergraduate Rock-climbing Championships, September 2012 in Wuhan. After training for 9 weeks, the game resulted slackline palyers' various indicators of the balance ability were excellent. Experiments show that slackline palyers' balance ability and muscle coordination can be raised effectively by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which help them play skills.

Slacklin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ore

2013-08-20

史伟(1977-),男,山东临沂,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贵州省体育局课题,项目编号:20120223

G807.01

A

1007-323X(2014)01-0085-04

猜你喜欢

攀岩稳定性状态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一种基于ResNet的车钩状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状态联想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