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潮冷静面对
2014-07-25田广利
文/ 田广利
互联网虚无缥缈、变化多端,餐饮老板该怎么办?最近两年,微信、微博来势汹汹,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向餐饮这个最为传统的行业,大有“用之者生,不用者死”的劲头,餐饮老板们顿时乱了方寸,纷纷下载安装APP,每天刷N次微信、微博,言必称新媒体。更有一些老板花钱数万,参加微信、微博总裁班,但据说这些课的主要内容,无非是教大老板们如何使用微信、微博。
在餐饮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团购、微博、微信等每一个新生力量的出现,都给餐饮老板带来了希望:这也许是救命稻草,或者是新机会。然而,还没等餐饮老板们弄明白微信到底应该怎么用时,又冒出一个“餐饮O2O”和淘点点。与此同时,腾讯收购了大众点评的股份,大众点评又收购了“饿了么”的股份,而在餐饮业曾经相当有影响力的饭统网倒闭了。互联网变化多端,很难说明年又会出现什么新东西。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只能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行业低迷,加上来自互联网的诱惑,老板们都觉得身边有多只老虎在追赶,本能地想跑到别人的前面,至于最终能跑到哪里,恐怕连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疲于应付罢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这需要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大趋势:人类的生活方式因移动互联网改变
微信、微博、淘点点,看起来很厉害,然而它们不过是一个个依托于互联网的工具而已,更为厉害的是它们背后的移动互联网。
传统的互联网是一台台电脑相连接组成的,本质上是连接电脑设备之间的网。如今智能移动终端(手机、手表、眼镜等)已经与人浑然一体,人们利用它们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了以一个个的人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这张庞大的网络使人世间万物几乎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互通互联,包括电脑之间、机器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人与电脑之间等等。
个人通过智能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成为庞大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在这互联网上面可以购物、消费、阅读、学习、娱乐、交际,大量的时间、金钱的花费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看似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同时也被别“消费”着。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渗透,人们已经像依赖空气一样,无法离开移动互联网,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变。
“在网”和“脱网”,成为两个世界
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在北京、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81%,占中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多。这些网民就是所谓的“在网”人群,他们会经常上微博、微信,在网上看新闻、搜信息、购物、订餐、订票、玩游戏等,其典型标签是:大城市,年轻人,文化程度高。
与在网人群相对应的就是“脱网”人群,他们不会上网(通过电脑或是手机),或者不经常上网。通常只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只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越来越萎缩的传统渠道来获得外部信息。脱网的人群有典型的标签:中老年人和儿童,文化程度低,偏僻的农村或小城镇。
从餐饮消费的角度来说,“在网”人群无疑更年轻,更有消费欲望,更有消费能力,是非常优质的餐饮顾客,这些人已经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他们非常活跃,可以借助私人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去用餐。
而“脱网”人群,除非餐厅就在他们附近:居住地的周边、工作的周边,或者路过看到了,或者借助他们的原始信息渠道(口碑、报纸、电视等)能接受到餐厅信息,否则他们根本不知道某家餐厅的存在。这些人看起来有点“可怜”:外面世界有很多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餐厅,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与“在网”人群相比,即使同在一个城市,“脱网”人群却活在另一个世界。
“在网”和“脱网”,命运由你掌握
过去顾客和餐厅之间通过道路发生联系,只有顾客路过或者进入餐厅才能发生关联。现在互联网把所有“在网”的人群和“在网”的餐厅连接在一起。对餐厅来说,连接上互联网就像驶上通往全国、全世界的高速公路网,彻底打开了通向市场的大门,顾客会有可能源源不断地涌进来,企业的信息可传递得更快、更广,可以和更多的顾客、潜在顾客发生亲密关系。
而那些“脱网”的餐厅,则如同行驶在乡间土路上,即使是高级跑车,也将慢如老牛,路会越走越窄。对于“脱网”的餐厅来说,就像是餐厅旁边新修了一条宽阔的马路,每天有无数的人通过,而餐厅却没在这一侧开一扇门,甚至没有立一块餐厅的招牌。一家餐厅如果选择“脱网”,相当于主动脱离主流社会,只能与那些同样“脱网”的人群(老人、儿童)为伍了。
要想改变命运,请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武器
移动互联网到底有什么用途呢?最近创办的黄太吉、雕爷牛腩,其创办历史不过二三年,但其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很多餐饮百强企业,这些案例展示了互联网的力量。要知道,目前中国各餐饮业态的领导品牌,大都经过十年左右的艰苦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而新锐品牌只用二三年时间就能达到他们的境界。移动互联网重新制定了竞争规则,新入行的餐饮企业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快速赶超那些老牌企业。
当然,对于大企业来说,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强化自己的优势。例如海底捞,他们通过微信支付解决了很多问题。提高了翻台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等候区占用的租赁面积,而且也使海底捞变得更时尚。大型餐饮企业用好了互联网,就像拥有了空军、导弹部队一样,掌握了制空权。
而那些“脱网”的企业,则相当于小米加步枪的地面部队,只有在角落、胡同里才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追随他们的恐怕只有老年人和怀旧者。
好路还需好车,攘外请先安内
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商亚马逊的CEO贝索斯说过:互联网时代,“权力的平衡已经倾向消费者,远离企业。对企业而言,最正确的做法是将多数的能量、注意力和金钱投注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之上,而不是大肆宣传和行销。”
互联网能打通内外部联系,带来客源,可以轻易地带来大量的初次消费。但如果餐厅的基本面很差,顾客不满意、不回头,也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
过去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则是“好事飞出门,坏事传千里”。互联网使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的餐厅,也可能变得车水马龙。使餐厅成名变得非常之容易,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钱,比如西少爷、黄太吉。
餐饮企业的基本使命是奉献高品质的美食,了解顾客的需求,研发、烹制美食,这是最基本职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企业更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创造并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最好先练好内功:强化特色,做好服务,提升性价比,维护好现有顾客的关系,然后再想着吸引客源。只有做好基础工作,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才可以获得更快捷、高效的效果。
其实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练内功以安内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如果要划个线,最起码做到70分以上吧。如果内功不及格,对外所做的推广越多,负面作用越大。如果你的内功能超过90分,会有很多吃货、达人以及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主动帮你宣传,根本不用自己费劲。
微信、微博只是小角色,真正的主角还没登场
在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之下,大众点评、团购、微博、微信,它们主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传播和顾客关系问题。餐饮O2O则已经介入餐厅内部,帮助解决领位、点餐、排队、收银的问题。但这些还都是大戏开场前依次上台暖场的小角色,真正的主角还没有露面,它到底是谁?长得什么样子?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消息中探知一二:美国亚马逊使用无人飞机送货,3D打印机已经可以打印巧克力,机器人可以炒菜、传菜,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进入餐厅的顾客的身份。没错,有了这些新角色之后,大戏才会变得更精彩。这些简直像科幻电影中的故事一样,但现在却越来越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未来趋势:企业生产方式因新技术而改变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使之互通互联,机器人、无人飞机、3D打印机等则将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很少依赖人,甚至完全不依赖于人。未来的餐厅可以实现无人化生产,顾客点餐等服务可以实现全自助化。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对于餐饮老板来说,管理企业就像玩“大富翁”游戏一样简单,市场竞争就像现代战争一样: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导弹、无人飞机就可以完成消灭敌人的任务。有了这些先进技术,目前困扰餐饮老板的问题大部分都将消失:人工荒将不复存在,员工激励非常简单,菜品标准化、品质管理会非常简单,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效率……
当然,这些还有点遥远,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时间,而且即使有了自动化餐厅,也不一定能为顾客所接受。但这些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餐饮行业、制造业、零售业等很多行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餐饮老板需要冷静跟上潮流
如今功成名就的餐饮企业老板大都是“50后”、“60后”或“70后”,对于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来说,智能手机是非常复杂的玩艺儿,移动互联网是陌生的新玩意儿,往往本能地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餐饮老板是餐饮企业命运主宰者,老板们对互联网的态度,决定了企业的“在网”与“脱网”,也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命运。
可喜的是,很多不再年少的老板们在业内率先使用微博、微信,例如重庆陶然居董事长严琦在微信上相当活跃,北京胜利玉林烤鸭董事长邹胜利要求下属利用微信汇报工作,黄记煌董事长黄耕已经成为微博上的人气明星。我们要恭喜这些老板,及时跟上了互联网潮流。
有的老板可能会问:我的餐厅已经在网多年,微博、微信也运营了很长时间,为什么感受不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呢?请不要着急,毕竟微信、微博、淘点点等工具还不够成熟,现成可供复制的案例还很少。移动互联网在餐饮业的应用还处于导入期,目前重在“播种”,而不是收割。怎样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武器,需要每家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探索。
一边是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另一边是餐饮企业的基本使命:提供高品质的菜品和服务。餐饮老板需要冷静面对,最好两个都能做好,至少要做好其中一个——或者把互联网玩到极致,或者把菜品做到极致。如果两个都不靠,就需要认真想一想餐厅是否还有存在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