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异同·分类写”

2014-07-24李顶华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考题图标年龄段

李顶华

【语用题备考综述】

语言运用题侧重考查学生在既定情境中灵活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常见考查角度有书面语与口语、图表与文字间的转换和学校活动情境下应用文写作等。常见题型如下表:

【备考心态】

①看清题干限制,关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注意素材暗示和修辞格数量要求。

②打好草稿,遇字数限制时,要先删好,再誊写。不空白,不涂改;写了即可能得分,不出病句错字,字迹不潦草,不在情感和常识伦理方面出错。

【备考提醒】琢磨高考题、摸透思路、熟悉题型

【考纲解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就是图表题出题的依据,根据广东省十年来已出现的高考题来看,图表题主要包括图(含图片、图标、流程图三大类)文转换、表文转换两种基本形式。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求考生描述画面,重点落实“修辞、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知识点,表文转换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数据,写结论或提建议,重点落实“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知识点。

【技法解读】

考生在答图表题时,常陷入两难处境,一是看不懂表格数据背后的信息,更不用说综合数据写概括性较强的结论或建议了,通常是罗列数据展示出的表面化信息,得分常低于3分;二是图标主体性内容写得不够生动形象,得分常低于4分。摸索解题技法就从这两个层面下手,采用“看异同”的方法看懂表格数据;采取“分类写”的方法写清写活图表内容。下面结合高考题来解说这种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表格看异同的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同向归纳”,即关注表中同列或同行中变化趋势相同的数据,依据“合并同类项”原则理出答题信息。

示例:(2013年广东卷第22题)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表中数据变化因“选项内容”没有规律性,按列比较就没有意义,因此,按行看,有两组数据(82%、69%)和(74%、65%)是同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①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②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发展有益,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依据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考生很容易就得到了标准答案中的相同点信息:

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对职业发展有益,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3分)

第二步是“异向分解”,即把表中同列或同行中数字变化趋势相异数据依据“分项解说”原则寻找答题信息。

按行看,有两组数据(72%、23%)和(35%、61%)是异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③18-25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获得某些技能,不认同能拓展社会关系。

④26-49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拓展社会关系,不认同能获得某些技能。

这与标准答案中的信息点惊人地一致,且表述思路更简明:

18-25岁的多数人更认同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技能而不是拓展社会关系,26-40岁的多数人则更认可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技能。(3分)

分类写即表文转换时文字叙写分点写,按不同主体,逐条写出结论或建议(上面已展示);图文转换时分叙述和描述两步走(但图标解说性题目,只用说明性文字叙述即可,不要修辞性描述),描述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叙述分主次”,即关注图片或图标中主体部分,用叙述语言突出主体,常见叙述思路是从背景到主体。

示例:(2013年湖北卷第22题)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上面这幅画的主体是老妇女手牵小孩在翘望远处,次要部分是考生联想出来的背景(时间、空间)。因此,用叙述语言写出的画面内容就是:

傍晚时分,奶奶牵着小孙子站在巷口,眺望着远处,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33字)

第二步是“描写重修辞”,即把主体部分依据题干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丰富画面。

傍晚时分,似风中木桩般的奶奶立在巷口,手里牵着猴子般活蹦乱跳的小孙子,一起眺望着黑洞般的巷口尽头,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58字)

这与答案示例的语言叙述逻辑和描写重点基本一致:

夕阳下,满头银发的奶奶,手臂像铁链一样,牢牢地牵着东倒西歪的孙子,两人像一尊石像,伫立巷口,翘首盼望远游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65字,4分)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语用题备考综述】

语言运用题侧重考查学生在既定情境中灵活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常见考查角度有书面语与口语、图表与文字间的转换和学校活动情境下应用文写作等。常见题型如下表:

【备考心态】

①看清题干限制,关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注意素材暗示和修辞格数量要求。

②打好草稿,遇字数限制时,要先删好,再誊写。不空白,不涂改;写了即可能得分,不出病句错字,字迹不潦草,不在情感和常识伦理方面出错。

【备考提醒】琢磨高考题、摸透思路、熟悉题型

【考纲解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就是图表题出题的依据,根据广东省十年来已出现的高考题来看,图表题主要包括图(含图片、图标、流程图三大类)文转换、表文转换两种基本形式。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求考生描述画面,重点落实“修辞、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知识点,表文转换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数据,写结论或提建议,重点落实“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知识点。

【技法解读】

考生在答图表题时,常陷入两难处境,一是看不懂表格数据背后的信息,更不用说综合数据写概括性较强的结论或建议了,通常是罗列数据展示出的表面化信息,得分常低于3分;二是图标主体性内容写得不够生动形象,得分常低于4分。摸索解题技法就从这两个层面下手,采用“看异同”的方法看懂表格数据;采取“分类写”的方法写清写活图表内容。下面结合高考题来解说这种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表格看异同的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同向归纳”,即关注表中同列或同行中变化趋势相同的数据,依据“合并同类项”原则理出答题信息。

示例:(2013年广东卷第22题)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表中数据变化因“选项内容”没有规律性,按列比较就没有意义,因此,按行看,有两组数据(82%、69%)和(74%、65%)是同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①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②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发展有益,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依据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考生很容易就得到了标准答案中的相同点信息:

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对职业发展有益,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3分)

第二步是“异向分解”,即把表中同列或同行中数字变化趋势相异数据依据“分项解说”原则寻找答题信息。

按行看,有两组数据(72%、23%)和(35%、61%)是异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③18-25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获得某些技能,不认同能拓展社会关系。

④26-49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拓展社会关系,不认同能获得某些技能。

这与标准答案中的信息点惊人地一致,且表述思路更简明:

18-25岁的多数人更认同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技能而不是拓展社会关系,26-40岁的多数人则更认可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技能。(3分)

分类写即表文转换时文字叙写分点写,按不同主体,逐条写出结论或建议(上面已展示);图文转换时分叙述和描述两步走(但图标解说性题目,只用说明性文字叙述即可,不要修辞性描述),描述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叙述分主次”,即关注图片或图标中主体部分,用叙述语言突出主体,常见叙述思路是从背景到主体。

示例:(2013年湖北卷第22题)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上面这幅画的主体是老妇女手牵小孩在翘望远处,次要部分是考生联想出来的背景(时间、空间)。因此,用叙述语言写出的画面内容就是:

傍晚时分,奶奶牵着小孙子站在巷口,眺望着远处,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33字)

第二步是“描写重修辞”,即把主体部分依据题干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丰富画面。

傍晚时分,似风中木桩般的奶奶立在巷口,手里牵着猴子般活蹦乱跳的小孙子,一起眺望着黑洞般的巷口尽头,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58字)

这与答案示例的语言叙述逻辑和描写重点基本一致:

夕阳下,满头银发的奶奶,手臂像铁链一样,牢牢地牵着东倒西歪的孙子,两人像一尊石像,伫立巷口,翘首盼望远游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65字,4分)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语用题备考综述】

语言运用题侧重考查学生在既定情境中灵活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常见考查角度有书面语与口语、图表与文字间的转换和学校活动情境下应用文写作等。常见题型如下表:

【备考心态】

①看清题干限制,关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注意素材暗示和修辞格数量要求。

②打好草稿,遇字数限制时,要先删好,再誊写。不空白,不涂改;写了即可能得分,不出病句错字,字迹不潦草,不在情感和常识伦理方面出错。

【备考提醒】琢磨高考题、摸透思路、熟悉题型

【考纲解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就是图表题出题的依据,根据广东省十年来已出现的高考题来看,图表题主要包括图(含图片、图标、流程图三大类)文转换、表文转换两种基本形式。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求考生描述画面,重点落实“修辞、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知识点,表文转换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数据,写结论或提建议,重点落实“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知识点。

【技法解读】

考生在答图表题时,常陷入两难处境,一是看不懂表格数据背后的信息,更不用说综合数据写概括性较强的结论或建议了,通常是罗列数据展示出的表面化信息,得分常低于3分;二是图标主体性内容写得不够生动形象,得分常低于4分。摸索解题技法就从这两个层面下手,采用“看异同”的方法看懂表格数据;采取“分类写”的方法写清写活图表内容。下面结合高考题来解说这种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表格看异同的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同向归纳”,即关注表中同列或同行中变化趋势相同的数据,依据“合并同类项”原则理出答题信息。

示例:(2013年广东卷第22题)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表中数据变化因“选项内容”没有规律性,按列比较就没有意义,因此,按行看,有两组数据(82%、69%)和(74%、65%)是同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①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②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发展有益,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依据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考生很容易就得到了标准答案中的相同点信息:

两个年龄段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志愿行为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对职业发展有益,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3分)

第二步是“异向分解”,即把表中同列或同行中数字变化趋势相异数据依据“分项解说”原则寻找答题信息。

按行看,有两组数据(72%、23%)和(35%、61%)是异向变化的,可得到两条信息:

③18-25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获得某些技能,不认同能拓展社会关系。

④26-49岁年龄段中的多数人认为志愿行为能拓展社会关系,不认同能获得某些技能。

这与标准答案中的信息点惊人地一致,且表述思路更简明:

18-25岁的多数人更认同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技能而不是拓展社会关系,26-40岁的多数人则更认可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技能。(3分)

分类写即表文转换时文字叙写分点写,按不同主体,逐条写出结论或建议(上面已展示);图文转换时分叙述和描述两步走(但图标解说性题目,只用说明性文字叙述即可,不要修辞性描述),描述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技法分两步:

第一步是“叙述分主次”,即关注图片或图标中主体部分,用叙述语言突出主体,常见叙述思路是从背景到主体。

示例:(2013年湖北卷第22题)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上面这幅画的主体是老妇女手牵小孩在翘望远处,次要部分是考生联想出来的背景(时间、空间)。因此,用叙述语言写出的画面内容就是:

傍晚时分,奶奶牵着小孙子站在巷口,眺望着远处,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33字)

第二步是“描写重修辞”,即把主体部分依据题干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丰富画面。

傍晚时分,似风中木桩般的奶奶立在巷口,手里牵着猴子般活蹦乱跳的小孙子,一起眺望着黑洞般的巷口尽头,盼望亲人归来的身影。(58字)

这与答案示例的语言叙述逻辑和描写重点基本一致:

夕阳下,满头银发的奶奶,手臂像铁链一样,牢牢地牵着东倒西歪的孙子,两人像一尊石像,伫立巷口,翘首盼望远游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65字,4分)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题图标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中国风图标设计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