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2014-07-24罗适黄成权

关键词:学生管理激励机制运用

罗适 黄成权

摘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对提高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入手,尝试探讨普通高校如何合理的运用有效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激励机制 运用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为了培养能够适合符合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的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就要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方法上进行改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W.Joms)的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能最多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他们的潜能可发挥出80%-90%,由此可见,人只有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起积极性,挖掘潜在的能力,以此发挥其聪明才智,产生最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特点,灵活地将激励应用于学生管理中去。

1 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解析

激励理论属于管理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是指激励通过设计适当的一种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主要是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的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每个成员个人目标为系统活动,它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人的动机,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而采取心理行动的一种过程。而管理心理学把激励看成是 “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其中,当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大大提高;反之,当激励水平越低,完成组织的目标动机就越来越低[2]。激励是以外部刺激为诱因,激发个体内驱力,促使个体把外部刺激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过程。有效地对人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励,以此引导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需要而奋斗。而激励是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学生工作管理者为了寻找某些刺激的因素,而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积极向上的引导,使其通过奋发向上的动机,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而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把所有激励方法和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组织的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激励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激励理论应用于当前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各种激励方法有效地相结合,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朝着学校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发展[1]。

2 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高校学生实行管理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各种动机,以此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目标的同时了解自己自身的需求是什么,以增加其满意度。在校学习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思维较为敏捷,善于思考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探索,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渴望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社会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显得尤为强烈。也可以说激励机制的运用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管理是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高校学生管理的激励机制的运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首先要尊重和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和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实现激励机制的基础,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在于,他有需要却不束缚于需要,也从不以需要为满足, 总在那里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追求。”在进行层次理论的认知过程中,不难看出,中间层的需要是情感的一种追求,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以及同事的关怀、信任和爱护及理解,无论是对友情、亲情以及爱情的需要,都比低层的更加细微,更加难以捉摸。应试教育使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常常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激烈的冲突。对于友情和爱情的渴望,使得学生很容易步入歧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大部分表现在交友不慎、早恋以及朋友义气等方面,这些不利的情感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有的学生在性格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形成孤僻、多疑的性格,有的甚至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就需要以引导学生为主,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可以经常与其谈心,讨论某些事情,并且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意见,都能够互相进行沟通,加深理解;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更好地建立互通关系,使学生的归属感和温暖感更加强烈,以此消除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帮助学生从孤僻、多疑或存在的其他歧形的心态中走出来[3]。由于学生的心理需要与个人的目标以及家庭出身和所处环境的大不相同,不难看出其较大的差异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应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需求的差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转化不合理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学生。

2.2 其次,要完善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激励办法。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4]。

①信任和关怀激励法。在管理中,信任激励也被认为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基本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情况以及个人前途等给予法其内心的关怀、理解以及信任和肯定,并且能够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高校教育管理者对学生信任首先要从心理上尊重学生。从心理上尊重学生,老师才能摆正与学生交流的心态,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为有效开展高校学生激励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搞好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信任和关怀激励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对学生管理更加有效[4]。

②目标激励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给学生设置合适的奋斗目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项工作都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检查及时、评估公正,弗罗姆的期待理论指出,当目标效价越高的时候,期望的概率就在中等以上,其激励作用越大;教育管理者通过引导和帮助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目标,使其认识到自身学习所达成的目标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从而能纠正自身对学习及工作等存在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前进的源动力,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自觉的学习态度,不折不挠的毅力,使个人的努力程度得到增加,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endprint

③精神激励法。精神的激励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出动力,调动积极性,获得成就感,更好地服从管理。通常,主要是通过给予学生在管理中的成效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信息的完成,以此吊秤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调动学生的行为与活动,便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奖励要及时、客观、得当。延期迟来的奖励会失去激励的意义,在进行论功行赏的时候,除了体现奖励以贡献和成绩为主要的原则外,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榜样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影响和改变个体、群体以及社会观念等行为的一种激励方法,就是树立榜样激励法,通过让学生对先进人物的正面典型事件进行了解。然后,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规范行为对广发学生进行感染和影响,使学生不断进行模范以及学习和超越榜样的行为动力[2]。而榜样激励法不论是针对先进的、一般的还是落后的学生都有着激励效益的产生,因而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来确立自己的自身价值。这种内驱力使人们不断向榜样靠近。以此同时,榜样本身也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压力产生。因为在今后的阶段,榜样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榜样激励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学生在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高到理性认识,必须引导学生落实在学习和生活中,并且还要长期坚持下去。

在进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时,教育管理者可以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建立起客观、公平、公正和公开学生的管理激励机制,以此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就需要大家勤奋学习、服从管理以及做到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培养出更多的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的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3).

[2]陈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J].科技和产业,2004,4(12).

[3]黄芬肖.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4]刘大鹏.浅析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新西部,2007(6).

[5]徐龙.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J].时代教育,2014(1).

作者简介:罗适(1990-),男,湖北荆州人,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工商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激励机制运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