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加索灰阑记》

2014-07-24李翔飞

关键词:歌曲陌生化

摘要:该剧是布莱希特流亡时期的最后一个作品,创作于1944年至1945年间,旨在体现共产主义理想,用灰阑断子这一情节呼应开头,使两个集体农庄之间的山谷归属之争的问题迎刃而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冲突和矛盾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到了圆满结果,企图用一个故事作比喻进行用共产主义思想对待财产的说理。

关键词:德国文学 灰阑 歌曲 陌生化

“灰阑”即法官、判官所画的圆圈,即用石灰与庭院中画一个圈,阑通栏,即圈。灰阑争子的故事源于元代李行道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布莱希特根据李氏《灰阑记》加以演化,在《高加索灰阑记》问世之前,写了小说《奥格斯堡灰阑记》,主题思想都与李剧相反,也是所罗门断子故事的翻案。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虽是套用前人的故事,但是寓意迥然不同。原本的灰阑断子情节,最终结果都是孩子归亲身母亲所有,因为亲身母亲总是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孩子,而本剧的最终结果却是孩子归非亲身但很慈爱的母亲所有,打破以往故事格局,是为了与本剧开头的楔子中争土地的情节呼应,以此说明土地应归能更好利用、善于对待的人所有。

全剧是一出“戏中戏”的结构,全剧分为三条线索,楔子、格鲁雪的故事、法官阿兹达克的故事。本剧除开楔子,分为5场,没有分幕,两个故事不是交叉叙述,而是一前一后,格鲁雪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1、2、3场,法官的故事在第4场,格鲁雪的故事和法官阿兹达克的故事虽然开始于同一时间,但是格鲁雪的故事开始于第1场,法官阿兹达克的故事开始于第4场,最终两个故事交汇于第5场,以格鲁雪和法官阿兹达克相遇,也就是审案的故事,将两个故事合而为一,出现灰阑断子情节。它的这种多线索情节打破了以往亚式戏剧的一条线索情节贯穿全剧的特点。另外,本剧依然继承布莱希特戏剧的一贯特点、打破时空限制,呈现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本剧的前3场都是关于格鲁雪的故事,在内容上前后衔接,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不能随意改变其顺序,但是在场景中,有一些具体的地点的顺序是可以更改的,如在第2场中,农舍、客店、西拉河畔、另一间农舍、冰川桥头等这些地点顺序是没有特定的逻辑联系的。在楔子中,其场面交锋主要体现在关于土地所属的争执中;在第1场中,虽有大公与贵族的冲突,但并没有明写,而是通过人物语言来体现,也就是暗场表现。另外歌手的歌唱与格鲁雪的动作表现出格鲁雪的内心冲突;在第2场中,格鲁雪与追兵之间有小小的场面交锋以及格鲁雪的内心冲突;在第3场中,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传统戏剧的突转情节,情节突变,战争平息,造成平息,使格鲁雪的情况发生突变,造成情节起伏,可以引起共鸣。本剧第4场,是正剧中第2个故事的开始,即法官的故事,在此场中,出现突转情节,本以为战后会受惩罚的阿兹达克,却在战乱中因阿兹达克曾让大公在他家避难,大公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正式任命他为法官。第5场则是两个故事的交汇,本场中,体现了格鲁雪与总督夫人的争子冲突,而在案件审判中格鲁雪与阿兹达克则有明显的场面交锋,使情节紧张化吸引人。

女主人公格鲁雪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闪耀母性光辉,勇敢,机智,刚直,率真的女性,同时又具有劳动人民的质朴,诚实。通过格鲁雪救总督之子的行为,并为此忍受种种肉体与精神的磨难,为婴儿作出不断的自我牺牲,可以充分体现出她的爱心,善良,母性光辉。

歌手(唱)

站在屋门和大门之间,她听见了,

……

象一个小偷,她悄悄溜了。

她的质朴、诚实主要体现在第2场中在客店中她的表现;而她的刚直、率真则体现在灰阑断子这一情节中。

法官阿兹达克是一个喜剧、陌生化的形象,聪明的丑角,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正义,但是他又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他又是一个无赖的形象,喝酒,受贿,而其坐在法典上这一行为,又可以说明他的反叛性,他是一个潜在的革命者。借审判演习,把贵族首领弄得哭笑不得,用做戏的方法掩盖了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气概。以及第5场中,一系列断案及灰阑断子案都充分说明了这个人物的智慧。

歌手在本剧中并不具有人物性格,其特色在于此人物对全剧所起的作用,他似乎是个全知的叙述者、导演,游离于情节之外,专门叙述,演员上下听他指挥。一方面,超然剧情之外,从旁叙述和评论剧情以及剧中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另一方面,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正是观众感兴趣的或是想提的。布莱希特有时让演员沉默,让歌手代他们讲话,间接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沟通了演员和观众的联系、教观众怎样思考,怎样看戏。

民歌手以诗歌形式叙述故事,叙述长诗和抒情短歌两种体裁互相搭配,而又以叙事、抒情、写景、说理等方法互相穿插。与《三角钱歌剧》的歌曲相比,由完全无关的歌手演唱,而不是如《三角钱歌剧》中的由剧中演员跳出角色演唱;本剧歌曲融入情节、评论、分析、描写,介绍故事情节,不像《三角钱歌剧》中完全与剧本无关的歌唱,从而达到间离,而本剧则正是通过歌曲的叙述促进观众思考,达到陌生化效果;剧中人物的歌曲有时明确表达人物想法或情感,不再跳出角色说理,引起感情共鸣。

格来雪(唱)

西蒙·哈哈瓦,我会等候你。

……

我要一直等到末一个士兵都回了家,

甚至于等得还要久……

以上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布莱希特在运用陌生化效果上的日趋成熟,引起感情共鸣,但又使观众保持着与剧中人物的距离,丰富舞台表现能力,证明叙述体戏剧也可以引人入胜,别具一格。

首先,其歌曲细腻描写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富,从而引起少许共鸣,与起初的间离不一样,最初的间离是告知情节,使观众不受情节牵引,以防共鸣。

歌手(唱)

站在屋门和大门之间,她听见了,

或者自以为听见了轻轻的呼唤。

……

乐队

因为我独自一个,去来自由,所以我悲哀。endprint

……

我象一个丢光了一切的女人。

其次,歌曲的评论作用,作者借歌手之口,用歌曲评论剧情以及剧中人物的动作和行为。

歌手(唱)

哦,大人物的盲目!

……

往往会把浑身是汗的牲口拖进了深坑。

第三,歌曲具有介绍故事情节,预告剧情的作用,取代了布莱希特以往戏剧中的场次说明。

歌手(在乐队面前席地而坐,肩披一件黑色一件羊皮斗篷,翻着夹了书笺的旧唱本)

古时候,在一个流血的时代,

……

总督同他的家眷,

上了教堂。

第四,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正是观众感兴趣的或是想提的,沟通了演员和观众的联系,教观众思考,造成间离效果。

歌手(唱)

为什么有全副武装的军人?

……

为什么又完全是城堡?

乐队

有心肠人怎样能逃开没心肝禽兽,

那些陷人精和噬血的豺狼?

歌手(唱)

谁来审案?孩子会断归哪一个?

谁来当法官?清官还在赃官?

……

第五,歌曲的最后一个作用即为“戏中戏”的结构由歌手的演唱衔接。由以下两段歌曲,衔接了两个故事。

歌手(唱)

谁来审案?孩子会断归哪一个?

谁来当法官?清官还在赃官?

……

歌手(唱)

现在请听法官的故事:

……

本剧最主要的艺术特色还是在于陌生化效果,此效果主要通过整个剧的“戏中戏”的结构,戴假面的演出,歌手的叙述与评论及其在舞台上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格鲁雪与西蒙之间感情表白所用语言,法官阿兹达克的语言与滑稽表现,为了与序幕呼应而来的结局等来体现出来的。

注:本文所引诗歌均出自《布莱希特戏剧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参考文献:

[1]布莱希特著,张黎译,卞之琳译诗.布莱希特戏剧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2]克劳斯·弗尔克尔著,李建鸣译.布莱希特传[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10月.

[3]余匡复.德国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22239_3234_1.Html(小说-外国文学评论丛书).

作者简介:李翔飞(1984-),女,湖北荆州人,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曲陌生化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进入现代性审美体验的“陌生化”
——评杨向荣《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