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两化融合”绩效分析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4-07-24刘希良莫赞吴静

关键词:两化融合指标体系评估

刘希良+莫赞+吴静

摘要:以“投入—产出—效果”链为主线过程化、合理化构建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变量关系模型,使用LISREL、SPSS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变量关系模型;最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绩效现状。两化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利于完善其评估体系,深一层科学化合理化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对两化融合的有效监控。

关键词:“两化融合” 评估 LISREL SPSS 指标体系

在国内,研究人员探讨工信融合的评估理论与方法用于形成评估体系的时候所用的指标多来自主观判断,数据资料的收集较难,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的依据也不尽合理[1]。现存的指标体系欠缺针对性,需要再修改完善。本文先指出现存各相关理论的长处与短处;将工信融合视为一个过程,依据绩效评估中的“投入——产出——效果”结构[2],形成区域工信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精心设计了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区域“两化融合”绩效评估,输出最后的实践指标体系,构建变量关系的测量模型,利用来自10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本文所得实践指标体系的正确性;通过模型拟合得出的因子路径系数来确定指标体系的归属及指标权重。

1 相关测评理论研究

1.1 信息化和工业化测评理论

国内外的信息化测评理论有:

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的信息化指数法(RITE模型,1965),用于测社会信息化程度,用4个2级指标和11个3级指标形成;马克(M. U. Porat)的“波拉特法”信息经济测算方法(1977);中国信产部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共有6个大类、20个指标,即NIQ模型(2001)[3][4];张启人的信息化加权评估模型,借鉴了反映公司竞争力的评估指标和科研项目的评估体系。

国内外的工业化测评理论有:

国内外的工业化评估理论中比较典型的是霍夫曼工业结构理论、钱纳里人均收入6阶段理论、库兹涅茨产值结构以及就业结构五阶段理论,还有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工业化率计算;新型工业化测评理论有史清琪、吴亚燕的划分法等等。

1.2 国内“两化融合”程度评估理论

龚炳铮从融合的深、广度和效益在社会、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用融合指数来评价两化程度的发展程度[5]。黄秀清、戴俊等人则在对工信融合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从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应用和创新、影响与效益三方面评价融合程度(4个级别,27个4级指标)[1]。

2 体系建立

本文参考NIQ模型、RITE模型,以及张启人教授的研究得到理论体系,并做如下改善:

出于本文采用的指标取值单位不一,所以要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增强测评的准确度。接着使用克朗巴哈α系数的方法[6]进行信度分析。

Nunnally[7]认为 系数值等于0.70为较低但可接收的量表边界值;DeVellis[8]则认为在0.60-0.65之间就舍去,在0.65-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0.70-0.80就很不错,在0.80-0.90非常好。如表1列出投入分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

可见,该量表的6个题项都为相应因子的有效指标,用这些题项来测量潜在因子是可行的。对抽到的2个公因子进行概念和逻辑分析后,分别命名为“基础投入”和“主体投入”。

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20个实践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表:

3 绩效分析与优化意见

据本文所得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经LISREL计算得到结果,并根据绩效评估的实际得分将绩效等级划分为好(分值0-0.2)、中(分值0.2-0.4)、差(分值0.4以上)3类。

绩效=指标权重×指标标准化值,依据此绩效计算方法得到103个城市2009年的投入绩效分值结果,并分别对不发达区域和发达地区开展投入分值排序工作,结论为:

①现在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的投入绩效不太理想(“差”为51.46%,“中”为46.60%),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让区域两化投入落到实处。

②发达区域的“两化”投入程度优于不发达区域。

③经济发达区域的投入绩效并不理想(49.21%差,47.62%中,3.17%好),且省会城市投入绩效不是最优。

④不发达区域两化投入较差(“差”55%,“中”45%),且大部分省会城市的投入绩效最优;大部分省会城市的两化投入程度最优。

然后,计算产出分值和效果分值,并进行产出分值、效果分值的排名,最后进行汇总比较,得到结论:

①大部分区域的产出绩效较好,经济发达区域的产出绩效比不发达区域要好;

②投入与产出的绩效分值不是同向变化的;

③大多数城市的工信融合绩效较好(68.93%居“中”,31.07%居“好”);

④经济发达区域融合效果优于不发达区域。

最后对获得的因子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并采用权重计算方法得到权重结果:投入(权重0.3923)、产出(权重0.4862)、效果(权重0.1215)。

根据绩效计算方法,得到各城市的工信融合总绩效,结论为:大部分城市区域工信融合的总绩效分值等级为“中”;发达区域的总绩效要比不发达区域好。

总体上,本文在此给出以下管理建议:

①形成和改善企业信息化评价机制,可以让企业信息化效益得到标准化、量化的评价。

②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增多先进解决方案的学习和使用,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完善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③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增多高端工具和系统平台的运用,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扩大相关技术使用面。

参考文献:

[1]戴俊,黄秀清,梁雄健,张静.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探索[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2010:72-77.

[2]任强,杨顺昊.公共服务投入、产出和效果在区域之间的差异: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J].财政研究,2010.

[3]乌兰.中国区域信息化评估方法应用比较[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曾卫林.我国产业信息化测评体系的完善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估指标和方法[J].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6]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

Hill,1978.

[8]Devellis R F.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Palo Alto,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91.

[9]李秋霞.基于技术扩散视角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10]易法敏,符少玲,兰玲.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287-290.

[11]朱建忠.我国制造企业面向产品的技术集成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11)。

作者简介:

刘希良(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

莫赞(1962-),男(壮族),广西来宾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endprint

摘要:以“投入—产出—效果”链为主线过程化、合理化构建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变量关系模型,使用LISREL、SPSS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变量关系模型;最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绩效现状。两化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利于完善其评估体系,深一层科学化合理化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对两化融合的有效监控。

关键词:“两化融合” 评估 LISREL SPSS 指标体系

在国内,研究人员探讨工信融合的评估理论与方法用于形成评估体系的时候所用的指标多来自主观判断,数据资料的收集较难,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的依据也不尽合理[1]。现存的指标体系欠缺针对性,需要再修改完善。本文先指出现存各相关理论的长处与短处;将工信融合视为一个过程,依据绩效评估中的“投入——产出——效果”结构[2],形成区域工信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精心设计了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区域“两化融合”绩效评估,输出最后的实践指标体系,构建变量关系的测量模型,利用来自10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本文所得实践指标体系的正确性;通过模型拟合得出的因子路径系数来确定指标体系的归属及指标权重。

1 相关测评理论研究

1.1 信息化和工业化测评理论

国内外的信息化测评理论有:

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的信息化指数法(RITE模型,1965),用于测社会信息化程度,用4个2级指标和11个3级指标形成;马克(M. U. Porat)的“波拉特法”信息经济测算方法(1977);中国信产部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共有6个大类、20个指标,即NIQ模型(2001)[3][4];张启人的信息化加权评估模型,借鉴了反映公司竞争力的评估指标和科研项目的评估体系。

国内外的工业化测评理论有:

国内外的工业化评估理论中比较典型的是霍夫曼工业结构理论、钱纳里人均收入6阶段理论、库兹涅茨产值结构以及就业结构五阶段理论,还有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工业化率计算;新型工业化测评理论有史清琪、吴亚燕的划分法等等。

1.2 国内“两化融合”程度评估理论

龚炳铮从融合的深、广度和效益在社会、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用融合指数来评价两化程度的发展程度[5]。黄秀清、戴俊等人则在对工信融合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从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应用和创新、影响与效益三方面评价融合程度(4个级别,27个4级指标)[1]。

2 体系建立

本文参考NIQ模型、RITE模型,以及张启人教授的研究得到理论体系,并做如下改善:

出于本文采用的指标取值单位不一,所以要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增强测评的准确度。接着使用克朗巴哈α系数的方法[6]进行信度分析。

Nunnally[7]认为 系数值等于0.70为较低但可接收的量表边界值;DeVellis[8]则认为在0.60-0.65之间就舍去,在0.65-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0.70-0.80就很不错,在0.80-0.90非常好。如表1列出投入分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

可见,该量表的6个题项都为相应因子的有效指标,用这些题项来测量潜在因子是可行的。对抽到的2个公因子进行概念和逻辑分析后,分别命名为“基础投入”和“主体投入”。

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20个实践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表:

3 绩效分析与优化意见

据本文所得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经LISREL计算得到结果,并根据绩效评估的实际得分将绩效等级划分为好(分值0-0.2)、中(分值0.2-0.4)、差(分值0.4以上)3类。

绩效=指标权重×指标标准化值,依据此绩效计算方法得到103个城市2009年的投入绩效分值结果,并分别对不发达区域和发达地区开展投入分值排序工作,结论为:

①现在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的投入绩效不太理想(“差”为51.46%,“中”为46.60%),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让区域两化投入落到实处。

②发达区域的“两化”投入程度优于不发达区域。

③经济发达区域的投入绩效并不理想(49.21%差,47.62%中,3.17%好),且省会城市投入绩效不是最优。

④不发达区域两化投入较差(“差”55%,“中”45%),且大部分省会城市的投入绩效最优;大部分省会城市的两化投入程度最优。

然后,计算产出分值和效果分值,并进行产出分值、效果分值的排名,最后进行汇总比较,得到结论:

①大部分区域的产出绩效较好,经济发达区域的产出绩效比不发达区域要好;

②投入与产出的绩效分值不是同向变化的;

③大多数城市的工信融合绩效较好(68.93%居“中”,31.07%居“好”);

④经济发达区域融合效果优于不发达区域。

最后对获得的因子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并采用权重计算方法得到权重结果:投入(权重0.3923)、产出(权重0.4862)、效果(权重0.1215)。

根据绩效计算方法,得到各城市的工信融合总绩效,结论为:大部分城市区域工信融合的总绩效分值等级为“中”;发达区域的总绩效要比不发达区域好。

总体上,本文在此给出以下管理建议:

①形成和改善企业信息化评价机制,可以让企业信息化效益得到标准化、量化的评价。

②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增多先进解决方案的学习和使用,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完善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③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增多高端工具和系统平台的运用,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扩大相关技术使用面。

参考文献:

[1]戴俊,黄秀清,梁雄健,张静.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探索[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2010:72-77.

[2]任强,杨顺昊.公共服务投入、产出和效果在区域之间的差异: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J].财政研究,2010.

[3]乌兰.中国区域信息化评估方法应用比较[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曾卫林.我国产业信息化测评体系的完善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估指标和方法[J].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6]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

Hill,1978.

[8]Devellis R F.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Palo Alto,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91.

[9]李秋霞.基于技术扩散视角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10]易法敏,符少玲,兰玲.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287-290.

[11]朱建忠.我国制造企业面向产品的技术集成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11)。

作者简介:

刘希良(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

莫赞(1962-),男(壮族),广西来宾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endprint

摘要:以“投入—产出—效果”链为主线过程化、合理化构建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变量关系模型,使用LISREL、SPSS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变量关系模型;最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绩效现状。两化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利于完善其评估体系,深一层科学化合理化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对两化融合的有效监控。

关键词:“两化融合” 评估 LISREL SPSS 指标体系

在国内,研究人员探讨工信融合的评估理论与方法用于形成评估体系的时候所用的指标多来自主观判断,数据资料的收集较难,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的依据也不尽合理[1]。现存的指标体系欠缺针对性,需要再修改完善。本文先指出现存各相关理论的长处与短处;将工信融合视为一个过程,依据绩效评估中的“投入——产出——效果”结构[2],形成区域工信融合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精心设计了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区域“两化融合”绩效评估,输出最后的实践指标体系,构建变量关系的测量模型,利用来自10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本文所得实践指标体系的正确性;通过模型拟合得出的因子路径系数来确定指标体系的归属及指标权重。

1 相关测评理论研究

1.1 信息化和工业化测评理论

国内外的信息化测评理论有:

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的信息化指数法(RITE模型,1965),用于测社会信息化程度,用4个2级指标和11个3级指标形成;马克(M. U. Porat)的“波拉特法”信息经济测算方法(1977);中国信产部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共有6个大类、20个指标,即NIQ模型(2001)[3][4];张启人的信息化加权评估模型,借鉴了反映公司竞争力的评估指标和科研项目的评估体系。

国内外的工业化测评理论有:

国内外的工业化评估理论中比较典型的是霍夫曼工业结构理论、钱纳里人均收入6阶段理论、库兹涅茨产值结构以及就业结构五阶段理论,还有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工业化率计算;新型工业化测评理论有史清琪、吴亚燕的划分法等等。

1.2 国内“两化融合”程度评估理论

龚炳铮从融合的深、广度和效益在社会、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用融合指数来评价两化程度的发展程度[5]。黄秀清、戴俊等人则在对工信融合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从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应用和创新、影响与效益三方面评价融合程度(4个级别,27个4级指标)[1]。

2 体系建立

本文参考NIQ模型、RITE模型,以及张启人教授的研究得到理论体系,并做如下改善:

出于本文采用的指标取值单位不一,所以要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增强测评的准确度。接着使用克朗巴哈α系数的方法[6]进行信度分析。

Nunnally[7]认为 系数值等于0.70为较低但可接收的量表边界值;DeVellis[8]则认为在0.60-0.65之间就舍去,在0.65-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0.70-0.80就很不错,在0.80-0.90非常好。如表1列出投入分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

可见,该量表的6个题项都为相应因子的有效指标,用这些题项来测量潜在因子是可行的。对抽到的2个公因子进行概念和逻辑分析后,分别命名为“基础投入”和“主体投入”。

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20个实践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表:

3 绩效分析与优化意见

据本文所得绩效评估实践指标体系,经LISREL计算得到结果,并根据绩效评估的实际得分将绩效等级划分为好(分值0-0.2)、中(分值0.2-0.4)、差(分值0.4以上)3类。

绩效=指标权重×指标标准化值,依据此绩效计算方法得到103个城市2009年的投入绩效分值结果,并分别对不发达区域和发达地区开展投入分值排序工作,结论为:

①现在我国区域工信融合的投入绩效不太理想(“差”为51.46%,“中”为46.60%),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让区域两化投入落到实处。

②发达区域的“两化”投入程度优于不发达区域。

③经济发达区域的投入绩效并不理想(49.21%差,47.62%中,3.17%好),且省会城市投入绩效不是最优。

④不发达区域两化投入较差(“差”55%,“中”45%),且大部分省会城市的投入绩效最优;大部分省会城市的两化投入程度最优。

然后,计算产出分值和效果分值,并进行产出分值、效果分值的排名,最后进行汇总比较,得到结论:

①大部分区域的产出绩效较好,经济发达区域的产出绩效比不发达区域要好;

②投入与产出的绩效分值不是同向变化的;

③大多数城市的工信融合绩效较好(68.93%居“中”,31.07%居“好”);

④经济发达区域融合效果优于不发达区域。

最后对获得的因子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并采用权重计算方法得到权重结果:投入(权重0.3923)、产出(权重0.4862)、效果(权重0.1215)。

根据绩效计算方法,得到各城市的工信融合总绩效,结论为:大部分城市区域工信融合的总绩效分值等级为“中”;发达区域的总绩效要比不发达区域好。

总体上,本文在此给出以下管理建议:

①形成和改善企业信息化评价机制,可以让企业信息化效益得到标准化、量化的评价。

②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增多先进解决方案的学习和使用,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完善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③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增多高端工具和系统平台的运用,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扩大相关技术使用面。

参考文献:

[1]戴俊,黄秀清,梁雄健,张静.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探索[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2010:72-77.

[2]任强,杨顺昊.公共服务投入、产出和效果在区域之间的差异: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J].财政研究,2010.

[3]乌兰.中国区域信息化评估方法应用比较[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曾卫林.我国产业信息化测评体系的完善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估指标和方法[J].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6]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

Hill,1978.

[8]Devellis R F.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Palo Alto,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91.

[9]李秋霞.基于技术扩散视角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10]易法敏,符少玲,兰玲.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287-290.

[11]朱建忠.我国制造企业面向产品的技术集成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11)。

作者简介:

刘希良(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

莫赞(1962-),男(壮族),广西来宾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指标体系评估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