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合”顶板的有效控制
2014-07-24郭大力
摘要:根据顶板的直观形象,可以将复合顶板划分到自然顶板中。由于直接顶比较薄,而且容易冒,导致复合顶板易冒直接顶上部老顶岩层坚硬,所以在开采过程中,直接顶与上部老顶,容易发生离层、抽漏等事故,引发漏垮型冒顶。本文通过对采面初次放顶加强管理,并提出政策建议,为控制符合顶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复合顶板 放顶 强制挑顶
通过直观形象,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复合顶板划分到自然顶板序列。对于复合顶板来说,由于直接顶容易冒,所以将冒高控制在小于采高的1.5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直接顶与上部老顶易离层、抽漏。进一步使得漏垮型冒顶容易出现在开采过程中。为了提供支护质量,确保开采施工安全,对于管理采煤层一分层复合顶板,通过积极探索,不断的努力,荣华煤矿终于探索出一条新的开采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开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开产支护提供了安全保障。
1 加强采面初次放顶管理
进行初次放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复合顶板的实际情况,并做好以下工作:①对于不冒的老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强制放顶;②直接顶较薄易冒,在冒落高度方面,通常情况下小于采高的1.5倍。
1.1 直接顶能够垮落
离层、垮落等事故在直接顶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进而出现相应的抽漏,在初次放顶期间,需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避免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
①为了提高支护强度,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支架的初撑力,并且将压力提高到18Mpa以上。②采取措施,对支护的密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棚间距控制在0.5~0.7
m。③在设置戗柱及木垛的过程中,初次放顶通过采用排柱放顶的方式来进行。④初次放顶按照单头作业的方式进行。
1.2 坚硬不易冒落的老顶
受质地坚硬的影响和制约,对于老顶来说,对工作面进行开采之后,使得冒落矸石不能形成垫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采空区出现大面积的不冒顶板,进而出现悬顶。根据自身的经验,同时结合矿压资料,荣华矿通常在40~60m控制初次来压步距。
1.2.1 工作面正常放顶。①在窜梁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按照先窜上梁、后窜下梁的顺序来进行,通过斜戗柱在窜下梁之后对软帮侧进行及时处理。②窜梁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进行,在分段放顶间距方面,通常情况下需要超过15m。③在上、下各15m的范围内,实施窜梁之前,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工作面的支护强度,如果没给齐全支柱,窜梁放顶就不准实施。④需要两人进行窜梁放顶,在分工方面,其中一人进行放顶,另一人对随时观察顶板及支护情况,在放顶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为了确保安全,需要立即停止作业。⑤在15m之外控制分段放顶距离,受操作水平的影响,以及放顶现场施工条件的制约,进一步导致放顶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邻段间距来说,如果小于15m,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停止一头的放顶,并进行处理,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实施放顶。
1.2.2 收尾放顶。①对于放顶,通常情况下按照正放的方式进行,正放回收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逐架实施。②严格按放顶回收注明的顺序执行工作面正放,采取齐头回收的方式对上下端头及两巷进行超前支护。③放顶前,对于回收地点通过向后打设5架棚的倾斜戗柱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在下方打设两根戗柱的方式对每架棚单梁进行处理,在打设戗柱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循环翻打、先打后翻的方式进行处理。④在回柱放顶过程中,通常由两人进行操作,其中一人进行回柱,另一人进行协助,同时观察顶板及作业地点的支护情况,进一步确保支护的安全性,如果发现险情回收需要立即停止。⑤放顶过程中,正放要先收上梁,倒放正好相反。
2 实例
荣华煤矿采取人工强制挑顶的方式对10#C层进行处理,老顶不冒落,取得良好效果。
①工作面长105m,采高2m,倾角17°。
②老顶顶板在工作面推进8m依然未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人工挑顶的方式开始进行挑顶,并且每间隔5m走向就实施一次人工挑顶。
③人工挑顶效果。通过人工对采区进行处理后,通过对采空区进行观察,其中采面推至25m,悬顶面积1250m2,对顶板进行初次来压,采空区顶板全部冒落。
3 摸清顶板规律,科学管理顶板
动态监控工作面顶板,为了确保顶板安全,通常情况下,需要超前预测工作面顶板的活动情况,进而为生产支护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①对上下端头进行支护,通常采用兀型钢梁“四对,八根”来进行,同时确保畅通性。②通过提高工作面“两戗”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需要提高工作面的切顶强度。③通过积极推广顶板注水软化技术,确保支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挑顶,利用软帮两戗配合打木垛方法解决初次来压问题,通过进一步推广顶板注水软化技术,简化顶板管理方法,进而便于对顶板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立军.孤岛开采回撤通道复合顶板矿压观测及密集锚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2]姚凤春.回采工作面复合顶板管理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0(01).
[3]宋士英.浅谈“复合”顶板的有效控制[J].山东煤炭科技,2009(08).
作者简介:
郭大力(1968-),男,现就职于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鸡西分公司安全监察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