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高等教育环境因素与优化
2014-07-24杨艳
摘要:高等教育环境是指高等教育中对教育活动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素质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当前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竞争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娱乐和交往方式。校园环境中教师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作用日益减弱,高校管理制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不足。应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基础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氛,突显校园文化育人特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环境 素质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所以,高等教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
1 高等教育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大学的交流领域不断拓宽,而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1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而且对人的影响非常深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对新事物、新思维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正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极易在社会文化风俗、社会舆论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中摇摆不定,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思维能力时时刻刻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2 高校校园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
1.2.1 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作为育人的场所校园,尤其要重视环境的营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的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说来,“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要在校园内广植花草树木。进入校园,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花木,更有参天大树遮阳,和藤蔓缠绕的长廊,还有掩映在竹林下的图书大楼,更有碎石墁路杨柳依依的池塘。真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地方。此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无可否认,一所学校的建立,自然环境有赖于先天因素,历史传承,往往不是人为因素能改变的,但人文环境是要靠一个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它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价值;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以及一些制度建设,经过老中青教师的代代传承,长期积累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一条标语,一幅画,包括楼宇的名称,无不彰显它的个性,透出育人的功能。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内外,甚至包括处世态度。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互助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无不影响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1.2.2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实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在特定价值观指引下,使用各种表意事物建构的大学生活(运作)方式。校园文化的多维表现形式,其核心成分是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全校成员共同的追求和实践原则,引领各项工作,应体现在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和核心办学方式方面。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2 当前高等教育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走向进步文明。然而,与经济发展和生活小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教育界普遍的精神困惑和思想迷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极其复杂尖锐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透过现象深入分析,人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偏颇等方面。比如部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淡漠,自我意识以及对物质的掌控欲过度膨胀,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
2.1.2 社会环境的竞争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刚步入社会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略显稚嫩,而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若不及时改革教育机制,不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对其就业压力进行疏导,就极易使部分学生在重压之下产生心理问题,这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秩序以及大学生的正常学习。
2.1.3 现代科技的发展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娱乐和交往方式。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求知欲极强、辨别力弱、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聊天、打牌、户外运动等活动已经不多见,许多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人与人之间也很少沟通和交流。有的学生还因此荒废了学业,成为“迷途的羔羊”。
2.2 校园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高校教师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作用日益减弱。所谓文化育人,就是把社会理想和人类精神沁入到大学生内心的进程,就是把人性中的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等美德注入大学生思想理念的过程。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下,高校教师开始更多的重视学生成绩和自身业绩,而鲜少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且在某些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节点敷衍塞责,在学生中产生了负面影响,且有损师者形象。
2.2.2 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不足。传统守旧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组织架构不断优化调整,但教育管理制度并未改进,以致与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状况严重脱节。有的高校对已有制度执行不力,管理学生时力度有轻有重,引发了某些不公平现象,甚至破坏了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毫无秩序的校园环境中何谈大学生素质培养?
3 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高等教育环境的优化策略
3.1 社会环境的优化
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和谐、洁净的社会文化环境。高校有责任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信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并且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大批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思想文化为导向鼓励其奋发图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齐心协力优化网络环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学生的上网活动。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根据网络发展新的特点,该学校对教师加强网络知识培训,引导青年教师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通过论坛及心理网页和学生进行交流。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其次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信息课教师讲解网络知识,开展网络征文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用健康的方式引导学生上网,从而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心理素质和水平。最后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心理教育的专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轻松活泼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进行网络交友、网络交流、网络学习。
3.2 校园环境的优化
校园物质文化基础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座绿树葱茏,百花盛开,楼宇雄伟,道路洁净,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高校应该用心设计,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首先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设计规划,增设廊亭、石桌、石凳,铺设花园甬道,增添新的花卉。要让学生在学校时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营造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有意识地把校园文化导向与院校人文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凸显校园文化功能,开辟多渠道的院校人文环境建设途径,造就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通过拓展训练、趣味性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精心布置,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每个教室里都悬挂了名言警句,组织学生定期办黑板报,在教学楼走廊张挂历史伟人、文化名人、科技巨人的宣传画。该校副校长刘建说:“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营造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彭庆红,陈成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优化[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1).
[2]李彬.教育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发展[J].江苏高教.
[3]韩萍.高校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4).
[4]聂华,朱长征.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2008(9).
[5]张薇.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教高职研究,2001(1).
作者简介:杨艳(1983-),女,陕西西安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