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乡村女幼师的专业发展:困境、缘由与突破

2014-07-24宋爱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村寨民办幼儿教师

宋爱芬

(琼州学院 a.教育科学学院; b.性别/妇女研究与培训基地,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乡村女幼师的专业发展:困境、缘由与突破

宋爱芬a,b

(琼州学院 a.教育科学学院; b.性别/妇女研究与培训基地,海南 三亚 572022)

利用本省大学生假期返乡之际,调查了覆盖海南省16个县市的36个乡镇(村寨)幼儿园的163位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海南乡村女幼儿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培训不力和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建议构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通过分级分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乡村女幼师;专业发展;困境;突破

自2010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①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0-11-24)[2013-11-02] http://www.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各省利用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纷纷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了大批乡镇幼儿园,初步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但是,这些乡镇幼儿园建起来后,普遍面临专业化人才短缺、现有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乡村幼儿园数量普及的过程中,如何同步解决乡村学前教育质量问题,是当前各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诸多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因素中,保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是重要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宋爱芬等2011年的一项对全国(除西藏、新疆、云南、贵州、海南)175个行政村的小学附属园、民办园和家庭作坊式幼儿园的师资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民办园(54.4%)和小学附属园( 51.9% )的师生比在1∶20以下,民办园、小学附属园中师生比达到或国家规定的1:6的仅分别占总体的1.5% 和3.7%。在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7%和29.3%,仍有23.3%和17.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②参见宋爱芬《村内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及出路》,载《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46页。。农村幼儿教师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不足,工作负荷重、工学矛盾突出,使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时间提升自己”也“没有精力考虑专业发展”[1],出现教龄长而经验不长甚至弱化的现象。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强烈,但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难以满足自身需要③参见高云《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需求分析》,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满意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现状,“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还不强”[2],严重弱化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女教师占乡村幼儿教师的绝大比例,由于乡村的物质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单调,乡村女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提升难。在大力发展乡镇(村寨)幼儿园的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乡镇(村寨)幼儿园输送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如何提升现有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此,本研究围绕乡村女幼儿教师的数量和专业发展状况,于2013年1月至2月间,对海南省的16个县市(占88.9%)所辖乡镇(村寨)的幼儿园园长、入园与未入园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访谈调研。经筛选,共获全省36个乡镇(村寨)幼儿园教师的有效调研结果。在调研涉及的31个乡镇(村寨)、5个国营农场的36所幼儿园中,民办园18所,占总调研园的50%;小学附属园12所,占总调研园的33%;公办园(非小学附属园)4所,占总调研园的11%;家庭作坊式幼儿园2所,占总调研园的5.5 %。各类园所女幼儿教师共163人。

一、 海南乡村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及缘由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海南省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数量不足与工作负荷重、学历偏低与专业性不强、培训不力和社会评价不高。

(一)乡镇(村寨)女幼师的数量不足,师生比偏低

根据海南乡镇(村寨)各类幼儿园的比例,选择了占比较高的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家庭作坊式幼儿园,统计出女幼儿教师的人数和比例。结果见表1。

表 1 海南乡镇(村寨)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女教师数量及分布*本表数据来源于2013年1-2月间的调查结果。下同,不再出注。

注: “2人-4人”不含2人,含4人,其它类同。

由表1可见,50%以上民办园和70%以上小学附属园的女教师人数在4人以内。2人以内的小学附属园占38.2%,民办园占23.7%。教师数量是否合适,还须结合表2中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比例来看。

表2 海南乡镇(村寨)幼儿园的师幼比分布情况(%)

注:“1∶25—1∶20”不含1∶25,含1∶20,其它类同。

大多数乡镇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的师幼比在1∶25以下,其中,师幼比在1∶20以下的幼儿园超过40%(41.7%)。从这些数据来看,海南乡镇(村寨)幼儿园的师幼比与以往农村学前教育的平均水平(1∶23)差不多*参看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6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参看许涛《全国幼儿园的师生比为26∶1》http://www.edu.cn/ fa_bu_hui_xin_xi_906/20110906/t20110906_680078.shtml.,但与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师生比标准(1∶7-9)相比,明显偏低。说明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的数量不足,工作负荷较重。

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有多方面的缘由:①农村相对薄弱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难以吸引人才;②农村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公办幼儿教师的编制数量不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没有保障,难以留住人才;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速度滞后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不愿去农村执教; ④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小学化”教学模式也节约师资成本,造成办园主体主观上不愿意增加教师人数。

(二)乡镇(村寨)女幼师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

调研到乡镇民办园的女教师共89人,其中提到学历和专业的共83人,乡镇小学附属园女教师共38人,其中提到学历和专业的共35人,具体人数分布见表3。

表 3 海南乡镇(村寨)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教师专业及分布

由表3可知,海南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幼师专业的教师比例偏低,整体专业性不强。中专非幼师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到总数的47.5%,还有近22%的初中学历的幼儿教师。专科以上毕业者占总数的20.9%,远低于2007年中部和西部农村学前专任教师的比例(分为48.1%和51.3%)*参见孙柳青,朱文娥《政策支持,促进城乡幼教师资合理配置》,《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48页。。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严重,中专及以上学历的非幼师毕业者累计达到27.8%,若加上高中和初中毕业的教师,这个比例达到75.2%。

造成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村幼儿园缺乏招聘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急速放大,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农村幼儿园的外部环境较差、工资待遇偏低,使其难以招聘到高学历的专业毕业生。

(三)乡镇(村寨)的家长对本地女幼师的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低

围绕对幼儿园满意和不满意的方面,对入园和未入园幼儿家长进行开放式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类编码,并统计出各类回答的被提名次数和被提名率。结果发现,家长对教师满意的方面是“能够教给孩子知识”(41人次,23%)和“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34人次,21.4%);家长不满意的方面是“数量少”(45人次,23%)、“教育方式和质量不高”(47人次,22.6%)和“素质不高”(36人次,15.3%)。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学历不高,使保教工作形式单一,或重托管照顾或重读写算训练,难以获得家长的满意。家长较为满意的“能够教给孩子知识”,或许是与留在家里相比较而产生的一般性判断,未必是对现状的评价。能真正令家长满意的仅有“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说明尽管学历层次不高,但乡镇(村寨)幼儿教师仍热心地耕耘着幼教这片土地,她们“在耕耘中守望”[3],尽管疲惫但心中没有放弃希望。

(四)乡镇(村寨)女幼师缺少专业发展机会,发展途径狭窄

从身份看,海南乡镇(村寨)女幼儿教师主要由公办园的入编教师和非入编聘用教师以及民办园合同制雇员构成。除公办园入编教师有在职培训机会外,占绝大多数的其他身份的教师几乎仅靠园内教研进行学习提高。本次调研发现,海南省乡村小学附属园和民办园的教师普遍遭遇工学矛盾,工作忙、压力大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接近50%的乡村女幼儿教师没有外出参加过省一级培训,非入编教师和民办园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脱产培训,基本靠园内“师带徒”方式进行业务学习。由于基础低、工作负荷重,34.1%的乡村女幼儿教师放弃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专业成长意识日渐淡漠。

二、 海南乡村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出路

(一)建立乡村女幼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1.强化市县级政府的责任,用解决义务教育的经验解决乡村学前教育体制问题

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追根溯源,是由乡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造成的。对于乡村学前教育的举办者和责任主体,长期以来,各市县没有明确规定。由此引发的问题之一就是乡村幼儿教师的身份不明、待遇无保障。大量教师属于编制外的非正式人员,她们的工资待遇不高但工作负荷重,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且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此,需进一步强化市县政府举办乡村学前教育的责任,用办义务教育的经验解决乡村学前教育的问题。首先,亟需增加乡村公办园幼儿教师的编制,解决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其次,应将乡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市县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同等待遇;第三,可通过示范园评估,倒逼乡村办园主体采取措施增加幼儿教师的数量、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政府给予达标者政策倾斜与经费支持。

2.建立乡村幼儿教师个人培训专用账户,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2003)中要求在省、市县设立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财政专项和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基金,由专业机构负责运营以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项目免费,其它项目按一定比例补助。教师个人培训专用账户中的经费,可由教师自主选择用于各类自己所需的培训学习,但须凭培训合格证等鉴定材料予以报销。个人培训专用账户的设立,不仅有利于鼓励乡村幼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也可作为基层福利、吸引优秀幼儿教师到乡村工作。

3.用“城乡对接”和“顶岗实习”的机会,解决培训时间的问题

“城乡对接”的支教制度,是“有效提升农村教育办学水平的尝试”[4]。依靠行政手段,实施城市示范性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之间的帮扶计划。通过名师送教、教师互换、现场示范、一对一指导等形式,把高品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经验、操作技巧、具体方法等直接传授给乡村教师,让这些教师在观摩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由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实施城乡帮扶计划的幼儿园,共同确立帮扶目标、帮扶内容和帮扶成效的评价体系,构建城、乡幼儿园师资共同发展的长效保障体系。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共赢的联合培养计划,利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出一线乡村教师赴高校参加培训。

(二)构建乡村女幼师分级分类培训的具体通道

根据调研结果,本省的乡镇(村寨)有大量非专业师资和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仅有少部分专业教师和中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可将乡镇(村寨)幼儿教师分为三类:幼教专业的幼儿教师、非幼教专业的幼儿教师、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三类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水平不同,其培训需求也不同。为满足不同类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应开展分级分类培训。

1.分级分类培训的具体内容

(1)幼教专业的幼儿教师

幼教专业的乡村幼儿教师因已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应着重提升这类教师立足乡村、研发并实施课程的能力,发挥她们对非专业教师的示范作用。首先,要在幼教专业教师中牢固树立服务乡村学前教育的志向,培育乡村教育情怀;其次,要提升幼教专业教师研制、实施、评价乡村课程的能力。使其能够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创设有益于乡村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能够尊重乡村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能够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内容,形成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利用废旧物品开展教、玩具制作,培养农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能够不断地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引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改革;能够判断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妥善解决,提高开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综合素质。

(2)非幼教专业的乡村教师

非幼教专业教师构成了乡村幼儿教师的主体,她们在一线摸索形成了个体经验,但因难以突破知识背景的瓶颈,限制了工作效能的提升空间。对这类教师应着重于幼教理论知识、教学法和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要达到这个目的,更为现实的途径是接受学历教育。通过学历教育使这类幼儿教师能够完成从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的系统补充,实现从非专业性摸索到专业性执教的转变。学历教育不仅有助于其完成身份和自信的重建,而且能切实保障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3)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乡村教师

乡村幼儿教师中还有较高比例的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非专业教师,有限的学习经历使她们不仅缺乏幼教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本有的知识结构与学前教育的实践性需求也不匹配。为此,对这些教师除通过学历教育加以提升外,还应着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综合培训。如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数学故事、数学思维和数学现象等内容培育其科学素养,通过文学常识、儿童文学、唐诗、儿歌、谜语、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内容培育其文学素养,通过天文、气象、土壤、海洋、种植、养殖等生产性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和传统民俗等领域的知识培育其生产和生活素养。

2.分级分类培训的具体途径

(1)怎样培训乡镇(村寨)公办园的幼儿教师

将乡镇(村寨)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纳入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幼师培训体系,进行集中的短期培训。短期集中培训可分为理念引领、专题讲解、同行助培、教学观摩和交流互动五个部分。由高校幼教理论工作者进行理念引领,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方面的优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念。由基层教研员或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解,选择乡村幼儿教师普遍的教育困惑或难点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提供可操作的专题研究成果和问题解决方法。“同行助培”是参训者相互交流环节,自主学习,相互为师。参训学员来自一线,具有生动、鲜活的感受和经验,通过自由选题,介绍工作中的有效做法,提供直接可用或可以举一反三应用的经验,延伸巩固前一阶段专题讲解的效果。在乡村幼儿教师更新了理念、获得了方法后,再去示范性幼儿园观摩保教活动。最后开展分组研讨和集中汇报,并将学习心得编辑成册作为参训者的参考资料。

还可采用受乡村幼儿教师欢迎的“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去示范园跟岗学习”“园际之间的观摩学习”等参与式学习,提高专业培训的实效。

(2)怎样培训乡镇(村寨)民办园的幼儿教师

乡镇(村寨)民办园和家庭作坊式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假期,不太可能接受集中培训。可选用两种方式为她们提供培训服务,一是政府投资并委托高校远程教育机构提供远程培训;二是由政府提供光盘、图书等教学资源,直接投放给乡村民办园,由教师岗位自学。

政府可以委托高校为乡镇(村寨)幼儿教师设立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的专题培训。高校可通过计划性投放课程视频、开辟师生互动通道、及时答疑解惑、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上作业、提供作业参考资料、及时批阅作业并反馈等工作程序保障培训效果。还要落实对参训教师的“三段”考核办法:训前,不提交“学习计划”和“困扰与问题”者,取消培训资格;训中,不按质按量提交作业、视频学习时间不达标者,不得考试或不得认定合格;训后,考试不合格或实践研修不积极者,不准毕业或不得认定合格。高校可采用“成长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参训教师培训信息库。要加强与学员所在园所的沟通联系,将参训者的学习行为和师德表现及时反馈给送培单位。

省教育主管部门可主导乡村民办幼儿园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学前教育各学科领域专家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的遴选,然后委托遴选专家和幼教名师团队制作教学资源。建立包括教学视频、课件、光盘和图书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超市”。根据乡村民办园的在园幼儿数量和办园质量,做好政府购买教学资源量的预算,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投放到乡镇(村寨)民办幼儿园,让广大民办幼儿教师受益。

[1]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50):27-31.

[2]郭海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江西省万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6:26.

[3]张妮妮.在耕耘中守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33.

[4]熊灿灿,张芬.明确思路,强化责任,努力实现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0(8):16-20.

FemaleKindergarten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HainanRuralAreas:Predicaments,Causes,andBreakthrough

SONG Ai-fena,b

(a.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b.Gender/Women’s Research and Training Base,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Using the opportunity of local students’ going back home in summer vacation, the study investigates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covers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16 counties and 36 towns (villages) in Hainan.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insufficient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 poor training acceptance, and low social evaluation etc.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firstly, building guarantee system about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condly, using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model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dicaments; breakthrough

2014-09-28

海南社科基金项目(HNSK(GJ)14-53);琼州学院2014年学科带头人与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QYXB201405);海南省妇女联合会委托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女性发展研究”

宋爱芬(1968-),女,河南扶沟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发展。

G615

:A

:1008-6722(2014)06-0113-06

10.13307/j.issn.1008-6722.2014.06.19

猜你喜欢

村寨民办幼儿教师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无蚊村寨丁屋岭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