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需要传递正能量

2014-07-24陈桂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陈桂英

内容摘要:我们的语文堂需要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教师以身作则,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根据孩子的特性挖掘他的兴趣所在,就能积累“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正能量能够点燃教育之火,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为师有道 为教有法

最近,打开网页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正能量”字眼。想想一年来,确实对这个词耳熟能详,从国家领导人到央视主持人,再到民间,使用“正能量”的频率很高。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提供积极的动力,促使人们进步的能量。这种能量可能是你听到的一句话,可能是你看到的一幅画,可能是你闻到的一种气味,还有可能是你善意的举手投足。我们的教育需要正能量,我们的课堂需要正能量,我们的教师需要正能量,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正能量。那么,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来传递正能量呢?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累“正能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语文老师就应该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语文老师的影响,除了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活动,还有老师具备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几十个孩子关注你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间应该慎之又慎。要求学生早起,老师却睡懒觉,要求学生写作,老师疏于动笔;要求学生讲诚信,老师却随心所欲等的行为都将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我认为作为老师的我们,当你站在讲台上时,希望你能微笑着面对你的学生,你要学着直视孩子们的眼睛,因为这样,是心灵之窗彼此的洞开,使感情得以交流的保证。当你面对学生时,希望你能一视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别人。当你提问学生时,当学生帮你做任何事情时,请你多一声“谢谢”,因为他们也需要你的尊重。正所谓,学生以尊重待我,我应该报之以歌。

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把“正能量”传承给孩子。对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挖掘“正能量”。从教材文本中充分挖掘积极因素,鼓励学生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学家也强调心理暗示的作用之大,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大有裨益。因此,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的同时还要求注重人文性。文本的解读,尤其是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切入,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积极的向上的,崇尚真善美的东西展现给人生观还未形成的初中生们。

再次,语文教师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做爱的使者。我们的任务是真诚地将我们的爱心的雨露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心之春水流进每位学子的心田,让他们在爱的浸润中,学会爱屋及乌,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教师只有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孩子时,孩子小小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最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做到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是基础,好比盖大楼时根基上的第一块“砖”,这块“砖”,一要“宽”——要开足课程,扩大知识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要“实”——要把孩子的基础知识打扎实、打牢固,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三要“厚”——要让孩子汲取的知识厚重、厚实,并非是专一的文化知识。语文教育需要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水来不断地倾注。但是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水必须沿着理智的正能量河道,自由地奔淌。语文要积极传递正能量,通过教学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的、进取的人,要把孩子的上升空间打开、成长路径打通,让他们健康幸福快乐成长;让孩子拥有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怀有爱心、善心,做善良人、诚信人,去善待别人;让孩子树立好目标、好理想,拥有好心态、好心情、好习惯,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程是美好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