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新课标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思考

2014-07-24蒋葵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

蒋葵林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并对外发布后,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热议。我认为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很鲜明,就是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并且很鲜明地提出“语文素养”的理念,涵盖面更大,既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 理论解读 实践思考

历经10余年的课程改革后,从2010年起,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组织专家、教师,本着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建设性修订完善的原则,对18个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充实和完善,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各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那如何来解读新课标呢?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对新课标进行介绍与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重点

新课标实验稿出台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进新课程,又非常艰难。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担忧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一方面是对时下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都不敢轻易放弃应试教育。道理上赞同新课程,实际上却又紧张、担心,结果就形成巨大的社会障碍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把新课标片面理解为颠覆性的,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教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

所以,本次基本修订原则就是坚持改革方向,正视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加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此次修改达200多处,改动最多的是语言的表述,努力使意思更加准确明晰,尽量避免误解。修订力图使课程目标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如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关于“语文素养”的描述,强调“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内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加清楚,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也更具体。并修订中突出了几个重点:一是,听说读写中格外突出“读”,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二是适当降低难度,特别是小学,有的教学目标不再提达成度的要求,而着眼于鼓励学生学习。三是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四是强化写字教育,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这对电脑化带来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状况是有针对性的。五是明确要求防止和改正新课程实施后出现的偏差,如提出阅读教学中应当防止“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及“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等等。

二.新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对比解读

1、关于前言,有三个增加的观点。

一是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突出新的学习方式。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这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关于课程设计思路,更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

4、关于初中阶段目标,突出在实践中学习阅读与写作。

阅读:增加“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去掉“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增加“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去掉诵读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情趣”)。增加“随文学习”基本语法及文学常识;明确“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写作上:增加“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去掉“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去掉“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新课标修订的理念亮点

新课标修改后在多方面呈现亮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适当减负。课标修改组组长温儒敏先生认为,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600-1800个字,会写800-1000个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个字,其中会写800个字。提倡“多认少写”,希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做法,不再要求“四会”。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普及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尝试新的理念。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提倡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读书,这是可悲的。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四是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温儒敏先生认为,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

另外,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他认为,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分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

四.新课标修订的实践思考

1、负担减轻,如何更有效

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在减少数量上的要求后,如何做到高效教学?

首先要拓宽识字写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从本质上来看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之一,其音、形、义、写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识字写字数量减少后,就为教师在音、形、义、写等方面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探索与落实的可能,如果能真正将汉字的识字写字教好,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辩证地看待识字写字教学的容量。虽然新课标修改中对识字与写字要求的数量上有减少,但对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与社会背景的学生要辩证看待。由于社会发展进步,各种媒体信息的影响,许多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更大容量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而不仅是新课标中规定的数量。而较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接受相关信息较少,识字与写字量就要以新课标的基本数为教学依据,从音形义写等方面进行扎实的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最基本汉字的音形义写,为以后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对新课标修改稿,我们要理性看待其中某些项目内容减少,数量上的改变只是表象,究其本质是教学是否更扎实更有效。

2、积累增加,素养如何提高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而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则增加了14篇。

背诵篇目数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新的“死记硬背”,增加负担,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背诵经典篇目”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以“背”促“悟”促“赏”才是真正的目标。学生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领悟经典作品的精华,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提倡背诵更多的经典作品,老一辈语文功底好的人很多都是背出来的。

首先,是关于兴趣的培养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大多也都懂,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广泛”的要求,何谓“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认为,在书的类别方面的广,不仅要培养孩子读文学书籍的兴趣,也要培养孩子读历史地理方面的兴趣,还要培养孩子读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兴趣。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大多重视孩子读趣味性较强的文学历史方面书籍,忽视科技与地理等方面的书。另外,不仅培养孩子阅读纸质书的兴趣,也要培养孩子阅读电子书的兴趣。不仅培养孩子读好有“字”之书的兴趣,也要培养孩子读大自然“无字之书”的兴趣。

第二,关于扩大阅读面的问题。正如鲁迅所说,只读一个人的著作是不好的,正如蜜蜂酿蜜……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读书要努力做到广一点,再广一点。鲁迅的书要读,周作人、郭沫若的书也要读,近代的要读,古代的也要读,中国的要读,外国的也要读,散文要读,诗歌要读,小说也应该读,由于受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对西方经典作品推介太少,造成了我们那代人阅读的残缺,这种残缺不能再留给孩子。

第三,读书时间保证的问题。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也陷入题海战术之中,诸如机械地抄写生字词甚至课文,大量的各类诸如造句、题型转换、按照课文内容填空等练习,不仅掠夺了孩子大量的读书时间,而且扼杀了孩子读书的兴趣。

第四,怎样读书的问题。“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以为,“好读书”固然有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问题,还有学生读一本书之前心里调试的问题,使学生能带着期待的心情去读一本书。读好书,也就是我们时下所倡导的经典阅读,高品位的阅读。这是老师推荐给孩子读什么书,应该非常慎重的问题。一是应该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应俱佳的书,如《红楼梦》《安徒生童话》、《草房子》等,二是要适合孩子心智的阅读。如果强迫小学生读原本的《红楼梦》、《史记》,恐怕就会拔苗助长了,而让孩子读点《史记小故事》效果应该不错。而“读整本的书”,也是我们指导学生读书所经常忽视的,读整本的书,能使孩子全面、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孩子整体意识,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笔者以为,尤其在小学的高年级和初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读完整的长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书”的兴趣和习惯,这对孩子坚强的毅力、宏阔的视野、整体框架的构建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一个能耐住性子读完《史记》、《红楼梦》、《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等“大书”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能做成大事的人。

3、深入阅读,突出语文特色。

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语言文字,学生学语文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文本的深入阅读才能实现。新课标修改稿在关注深度阅读上有新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首先是阅读教学要求更细致。在继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不见得好,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感觉。

其次是阅读的评价更具体。新课标修改稿中,对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文学作品、课外阅读等阅读教学分类的评价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特别是精读评价,提出了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并对不同阶段的精读层次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有文学作品阅读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都非常具体,更有利于教学。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融入社会的最重要的能力,新课标修改稿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也非常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语文学科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母语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尽快改革原先语文教育中的弊端,不能等这方面的理论都成熟以后再来实施改革,我们只能边研究边推进,边实践边研究。新课程标准修改稿里不可能对所有的具体问题都一一展开阐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与理解。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一线语文教师的培训,使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
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任务式”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助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