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方法

2014-07-24王进武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班主任

王进武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25—01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欣赏和向往的品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应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1.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班主任要从过去 “纪律监督”、“政治说教”、“活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爱心感化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耐心、宽容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用友好、和善的言语去激励学生,最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懂得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班主任要不断丰富关于现代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具备整合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力。班主任要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上来,培养学生统一健全的人格。

4.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主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个案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班主任应该是为人坦荡、正直和坚持真理,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世俗,不随波逐流,民主、公正、平等和友善地对待学生。

二、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填表、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在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教师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行为的塑造上,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样能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领悟到问题实质,学会自主、独立地处理问题。教学中创设师生互动、心理相容、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达到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问题的目的。

3.坚持点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把握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原则,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兼顾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一要坚持平等原则。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二要坚持尊重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要坚持鼓励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四要坚持参与原则。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班主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