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享:对话型读书笔记操作策略初探

2014-07-24瞿卫华

江苏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操作策略分享对话

瞿卫华

【摘 要】对话型读书笔记立足“阅读即对话”的本质,在阅读辅导者创设的多维交互式阅读情境中,引导学生与整本书、与阅读辅导者、与阅读伙伴之间展开对话,实现意义分享与共建,最终达成阅读成长。情境性、交互性、辅助性是对话型读书笔记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分享 对话 操作策略

传统读书笔记的被动与封闭让不少学生处于“不害怕阅读而害怕笔记”的境地。在现代语境下,读书笔记究竟该被赋予何种内涵?我以为,立足阅读学对“阅读就是与整本书展开对话”的定义,着眼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读书笔记也应从积累式、感悟式走向“对话型”。

对话型读书笔记是学生在阅读辅导者创设的多维交互式阅读情境中,借助新颖、别致的对话方式,既与整本书(作者)展开阅读对话,又与阅读辅导者、阅读同伴进行续进对话,从而促进个体阅读不断生长的一种样式。对话型读书笔记分别围绕学生与整本书、学生与阅读辅导者、学生与阅读同伴之间创设了交互平台。

一、与整书对话:提供笔记样式超市,邀约作者友情参与

对话型读书笔记最先立足的就是学生与整本书之间的对话。对话型读书笔记需创设不同的对话情境与对话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与整本书展开对话。我围绕语言积累、意蕴感悟、参与创作、策略习得这四个维度设置了近四十种与整本书展开对话的样式。以“集体共读《小王子》,小组循环笔记”为例,我从读书笔记样式库中择取了适合与《小王子》一书进行对话的样式,提供给学生,具体如下:⑴猜想型:在阅读之前,可以写一写对今天阅读内容的猜想;⑵采访型: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的有关内容,也可以问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回答;⑶感受型:描述一下你读某个故事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⑷质疑型:提出2—3个问题,自己尝试解答,还可以提几个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⑸策略型:我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因为与整本书对话样式适切、有趣,所以学生的笔记内容才易呈现了多元的态势。

与整本书对话,如果我们能邀约作者参与其中,不仅能验证学生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拥有一种与整本书对话的真实情境。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将学生部分读书笔记拍成照片发送给该书的作者程玮老师,程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点评了学生的读书笔记,与学生展开了对话(以下摘录信的部分内容):

你们那些针对《会跳舞的小星星》所写的感想、思考和建议,都写得太出色了。比如说,姜奕帆同学笔下对圣诞老人的期盼,范思敏同学对人类使命的思考,钱钰同学对孩子和父母关系的审视……特别想说的是,吴葛一同学在作文里对米兰去森林散步,为什么走过蔷薇街,却没有看见爱丽丝的小屋进行的假设和思考,令我大吃一惊。吴葛一同学分析说,也许爱丽丝根本就不存在,是米兰与理性的自己在聊天,与想象中的爱丽丝在沟通……吴葛一同学,说实在的,我刚开始构思时,就是这么想的。后来写着写着,爱丽丝慢慢地生动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物。你真的猜到我的心里去了。

二、与辅导者对话:采用即时观察,随时介入阅读

阅读的辅导者,也以互动的姿态参与着对话型读书笔记的撰写与完成。凡是具有阅读辅导能力,并参与了对话型读书笔记过程的,都可以称之为学生阅读的有效辅导者。阅读辅导者参与对话型读书笔记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1.观察学生“关注了什么”。发现整本书秘妙并与之对话是对话型读书笔记有效展开的关键。但学生限于阅读能力,是不易发现整本书秘妙的。当学生还未能真正“参透”整本书时,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整本书的“意蕴点”。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发现学生对真正有意义的话题“视而未见”,于是在“小组循环笔记”之前,我带领学生集体聊阅读发现,在“你发现了书中哪些有意思的内容”这个问题情境下,我和学生一一将书中“有意思的内容”梳理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撰写读书笔记。

2.观察学生“能够对话吗”。一般而言,学生与整本书对话会出现以下几种“意义滞涩”的情况:一是“敷衍型”,这类情况并不是说学生不会与整本书对话,而是态度不够积极,这时可以通过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及加强评比的方式,将其态度引上正轨;二是“跟风型”,即跟着别人的形式与内容写,对于这类情况,可以将笔记样式超市拿出来和学生重温,强调各种方式的特点,让学生明晰并挑选;三是“漂浮型”,即不能深入书本内容的核心,只是围绕整本书的“意蕴点”写几句不痛不痒的感受,这时就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联系自己生活,联系曾读内容,或采用认同式阐述,或采取批判式理解,让学生的阅读思维走向纵深。

3.观察学生“还能坚持否”。在笔记撰写的过程中,学生“溜号”的现象会时常出现的,或是笔记本忘带了,或是随意应付等,这些都需要阅读辅导者及时观察及时应对,否则容易出现“破窗效应”。加强评比是让学生保持对话的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小组间的评比,给每个小组成员的笔记都进行量化打星,然后借助积分制对各个小组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发放奖品,这是从外围环境上营造竞争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组内自评,评一评自己的笔记写得怎样,评一评小组成员写得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在因素上加强自我反思。

三、与同伴对话:促进多维互动,分享阅读智慧

1.互动模式:多维交互,构建立体网络。

对话型读书笔记立足构建多维交互式的模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话型读书笔记除了“生—生”单向循环(图示1)交流外,还可以组织小组内交流(图示2)或组际(图示3)或集体交流的样式。只有这样,阅读的意义之流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流淌。

2.交流目标:意在分享,达成意义共建。

要达成与同伴共享阅读意义的目标,除了可以按照以上交流模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外,还可以围绕某些有价值的话题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发现学生对“用力保护起来的幸福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存在着争议,于是,我将这个话题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与此相关的数篇读书笔记,让学生讨论。他们发现,用恶作剧的方式“蛮干”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用智慧、用情感保卫起来的一定是真正的幸福。

3.对话管理:基于兴趣,培育自觉意识。

在对话型读书笔记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成为对话过程中的“短板”(具体表现以上已阐述)。我认为这些属于对话自觉意识的淡薄。如何培养这类学生自觉对话的意识?首先,我觉得要不断地唤醒他们撰写对话型读书笔记的兴趣,其次,可以加强组内自评。提交笔记之前,小组内互相评一评;一轮回笔记写完了,再请组内议一议,就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而论,可以分别评为几星(最高为五星),并说一说理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分享对话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孩子,我们慢慢来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