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解读,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2014-07-23俞培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小学语文

俞培菊

【摘要】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那么,就一个具体的文本来说,怎样教才能使学生获得言语智慧?应在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上下功夫。那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细细咀嚼文本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运用巧妙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探求文本构思的精到,领略文本意象的精致,适度体味文章的主旨,力求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精准解读 教学价值 语言智慧

《燕子》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精美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课文抓住特征、展开联想,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和美丽优雅的休息场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那么,就一个具体的文本来说,怎样教才能使学生获得言语智慧?应在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上下功夫。那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细细咀嚼文本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试图在两个向度上开展语文教学探索:一是发掘这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二是遵从语文能力背后的规律,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将理解文本内容与发现文本表达和谐统一。因此,我把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燕子的外形美和它给春天带来的许多生趣;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绘景物以及精心构思的写作特色。努力将这两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落实。

一、在一“增”一“减”中,尽显文本语言的精妙

优美散文的欣赏指向审美,而审美是以文本为依托的。文本的特性要求阅读教学要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去感知美、领悟美。要真正透过字面,赏出美点,品出个性,领略文本语言的精妙。

精读课文第一段,在感悟燕子外形美之后,我告诉同学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特征,寥寥几笔,就生动地表现了小燕子的外形美。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将假托的一位学生写的燕子外形片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个圆溜溜的脑袋,一对清澈明亮的眼睛,一张尖尖的小嘴,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与课文作比较,说说是学生加了内容的文章好,还是原文更好,并说明理由。孩子们通过比较感受到作者写得更好,因为他写的小燕子的特点是它独有的,而小朋友补充的三个特点是小鸟们共有的,没有多大意义。我将孩子们的体会加以提升:作者是选取了小燕子身上三个最显著的特征来写的,使小燕子的形象特别鲜明,而增加的部分是小鸟们共有的特点,没有特色,反而冲淡了小燕子的形象。从而明了观察描绘的宗旨——抓住显著特征。

学习第二段,先请学生找到作者选取的春天的景物:微风、细雨、柔柳、嫩叶、草、叶、花,接着将我缩写的三个句子“二三月间,微风吹拂着,细雨从天上落下来。柔柳展开了嫩叶。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与作者写的逐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依次表现了春风的轻和春雨的细、柳条的数量之多和柳叶的色彩之嫩、花草色彩的斑斓以及春天无比的烂漫!并随交流逐次将三个与之意思相匹配的古诗句与每一句话一一对应来吟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使春的美融入了诗意,更令人无限回味。

在这一“增”一“减”的比较中,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的语言更加精妙,无论写得简约还是细腻,都是紧扣景物的特征,都将景物表现得更加富有特色,富有韵味。

二、在“比较”“追问”中,探求文本构思的精到

文本结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每篇课文在其谋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点,它传达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精读文本,只有把握好谋篇构段上的特色,才能深入品味文本构思的精妙。文章在谋篇布局上颇有特色:从全篇来看,本文作者先写燕子的外形,再写美丽的春光,最后以飞行和休息这一静一动的对燕子活动的描述,展示了燕子给春天带了的无限生趣。从构段来看,第三段无疑是全文的最大亮点。因此,我带领学生对第三段用心入情地去进行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着眼点的感受、理解、丰富,充分领略本段作者的精巧构思,获得作者的语言智慧。

首先,我引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这一段作者都在写小燕子飞行的“轻快”,却要写两个场景,可见这两个场景一定不一样,那不一样在哪里?学生经积极思维后充分比较,发现了这两个场景的第一处不同在“燕子飞行的姿态”:第一个场景中的燕子是“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第二个场景中的燕子是“横掠过湖面”。一个“斜掠”,一个“横掠”,更体现了燕子的“舞”姿曼妙。第二处不同在“表现燕子飞行轻快的侧重”:第一处侧重写“快”,说在短短的“‘唧的一声”里,燕子就已从“稻田上”飞到“柳树下”了,作者用那“唧的一声”来衬托燕子飞得轻快;第二处侧重写“轻”:说燕子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小圆晕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作者用它们漾出的小圆晕来烘托燕子飞得“轻”。我引导学生明了:作者在这段文字里以一个“声”、一个“形”,烘托燕子飞行的特质,给我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这就是作者精到的构思。

紧接着,我追问:作者写燕子的飞行,除了表现了“轻快的特征”外,还表现了燕子的什么性格特点呢?同学们就本段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有了意外的收获,意识到本段还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一是边飞还要边叫,好像在说“瞧我飞得多快呀”;二是横掠过湖面还要冒险沾一沾水面,炫一炫飞行技巧。作者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实际上印证了第一段中所写的燕子的一个特点——活泼机灵。课文第一段中的外形特征无法说明燕子的活泼机灵,作者在描写燕子的飞行中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燕子的个性元素,使得文章前后照应,不可谓不精到。

三、在以“文”幻“诗”中,领略文本意象的精致

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蒋寅先生认为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的是阅读趣味。本文的第四段,作者以一连串美妙的意象表现了燕子休息时别样的情趣。我先让学生细细欣赏作者由“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触发而创作出的绝妙意象:那电杆之间的细线是五线谱,那休息的燕子是音符,那小燕子正在那天然的五线谱上谱着一支春天的歌。在图文对照的品味中,学生获得了一份形神兼备、音画结合的独特意象,无不陶醉其中而欣欣然。接着,我让孩子们体会这里的“痕”比“条”“根”等量词好在哪里?他们感悟到:因为电线又远又高,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丝若有若无的痕迹,所以用“痕”更加传神地表现了细线的独特韵致。最后,我赞叹道:作者以蓝天作背景、细线作谱子、燕子作音符展现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曲谱,真是如诗如歌。顺势出示了将本段文字变成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配乐吟诵,在一遍又一遍的动情吟诵中再一次倾情品味作者信手拈来的意象的无限韵味:“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四、在“舍弃”“坚持”中,适度体味文章的主旨

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乃至作者为文的处境都会成为深入解读文本的通道。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创作环境、特定的写作心情……这一切,决定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常常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得作者之用心”,这样的解读才会更为真实丰满而深刻的。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以及前人对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因此,通常我们会把握文本的背景,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这样,可以使阅读的体验更加丰富,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原本设想将《燕子》与原文《海燕》相比较,再将作者的写作背景给孩子们做详细介绍,体念作者这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时从内心喷发的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但是,以中年段孩子的思想认识水平,要明白近一个世纪前的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是有些勉为其难的。更何况,那也将无形中抹杀掉文本原已带给孩子们的美好与乐趣。

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情感固然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但是节选的文本本身并没有流露这点。课文中,充盈着的是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燕子的喜爱。因此,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从编者的立场出发,兼顾中年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认为在主适合。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小学语文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PBL教学模式思路设计与教学价值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