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新理念,融合数学教学新观点

2014-07-23能珺瑶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意识科学过程

能珺瑶

最近有幸拜读了郭振国老师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受益匪浅,此书中有个“科学对科学教育的呼唤”片段让我记忆犹新。郭教授提到:“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教育,以使我们的科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这种思想理论的重要代表。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步骤: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做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作业)。

郭教授提到:“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个人认为“问题教学”的研究应该基于一个积淀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具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具有创新的意识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要担心学生犯错误,不要有畏惧的情绪。要有“扶一把”的精神,让学生从“跌倒”中体会“爬起来”的喜悦,收获“不再跌倒”的经验。我们要的是学生经历过程,从经历中总结经验,把经验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一、对问题意识的“呼唤”

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师就要摒弃“牵着学生鼻子”走路的做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得以解脱。学生要能发现学习的乐趣,提出学习的问题,用观察的眼光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已有的知识观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科学教育,以使科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

二、提升“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和创造始于问题研究,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有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解决困难的思维能力。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不断有思维的碰撞,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不厌其烦地解决一连串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教学是思维生成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产生实践经验的过程,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真正激起学生自我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情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一过程的教学设计是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教学时,充分开发书上的例题与习题的功能,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创造的活动中学数学,提出真正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建立“深入提问”意识

数学提问不代表建立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不是肤浅的、表面的。“问题”意识能否反映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从学生角度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也让我不断思考,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成功的法宝。对于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般都会成功的。

四、“问题意识”不走寻常路

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本身是人为的、开放的和丰富多样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对这些法则产生好奇,有了好奇心才能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问题生成的过程向生成的经验过渡。我在教学中经常会渗透一些趣味性的题目:例如6+6+6+6+4=?引导学生得出6×4+4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学生就说:“我可以用6×5-2的方法来计算。”这个学生的发散思维令我高兴,他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6,发现了数学的本质。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数学、发现数学、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推翻了自己先前的想法,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顺应而下。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随处可见的。也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

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以问题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起到“带”的作用,以“带”促进学生“动”的发展,踢开制约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猜你喜欢

意识科学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