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德树人和专业教育两个“轮子”同时转
2014-07-22冯胜清
冯胜清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说:“立德树人和专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轮子,应当同时转,而不能偏废。”(《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11日)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同样要让立德树人和专业教育两个“轮子”同时转。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是,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却不高:敬业精神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这确实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短板,而这个短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我们的学校只注重专业教育,忽视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的,特别是没有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各地在抓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都注重质量的提高。但是,各地各职业学校往往只注重抓专业教育,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当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部。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就万事大吉了,因而弱化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学习。
企业家聘用、培养人才有句话:“德才兼备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职业技能相当于一个人的硬件,以“德”为核心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软件,“硬件”与“软件”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市场竞争力。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等同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不注重抓立德树人,必然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那么,技术、技能“硬”但品德“软”的人,他们的职业道德、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值得怀疑的,甚至连就业创业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现在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十年、二十年以后同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到那时,他们要承担起与我们国家地位相符的责任,承担起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指出:“提高质量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不要把技能培养与人的发展对立起来,不要把就业与人的发展对立起来。”要“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学生有过硬的技术和技能确实很重要,但是,没有良好品德为基础,再好的技术、技能都是行而不远的,甚至有害的。所以,职业院校必须既抓技能、技术教学,又抓立德树人,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的“德”。同时也要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立足实际,把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抓紧抓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抓手,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把其作为必修之课,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专业教育和立德树人两个“轮子”同时转动起来;注重知行统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建构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