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幼相结合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实施策略
2014-07-21李继恒
李继恒
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是区县教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改革策略: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办学质量优质、资源规模较雄厚的高级中学招生片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并由其担当核心组织力量;在生源学区划分基本吻合的情况下,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义务教育段中小幼免试对口入学,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区域教育一体化内部要构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趋同性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各校历史和现状出发,促进各校特色化发展。
区域教育一体化实施策略一、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概念
1.区域教育。教育区域,可以指自然的地理空间,也可以指人为划分的行政空间。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主要以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
2.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就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理念,通过教育体制机制调整,在区域内推动不同类别、不同地域教育均衡发展,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一种地区性改革。
3.中小幼相结合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类型:有行政层级范围内的一体化,行政区域之间某一教育类型的一体化,行政区域和教育类型交叉而形成的教育一体化。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同一区县内,为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缓解各级学校“择校热”,提高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根据区县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特点,将同一地区内一至二所高级中学与学区范围基本一致的若干小学幼儿园作为成员单位,开展的一体化改革实践。
二、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实施策略
1.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须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进行。西安市新城区政府之所以积极实施区内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有区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该区优质教育较多,但发展极不平衡,不能满足地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实施区域教育一体化,就是全面推进区域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实现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的有机统一。其次,通过优势互补、共建共强,着力打造具有优势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群,使区域教育更加具有竞争力。第三,有效缓解“择校热”问题。联通区域中小幼各级评价体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保障每位学生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都尽可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2.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比较适宜于以办学质量优质、资源规模较雄厚的高级中学招生片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并由其担当核心组织力量。区县教育局一般管理的学校,应该是高中以下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高中教育阶段划片招生,从招生范围来看,同一地区内有影响力的1~2所办学质量优质、资源规模较雄厚的高级中学,其招生覆盖范围包含义务教育阶段多所初中、小学、幼儿园。
统筹区域教育发展方向,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在一个地区内,一所有影响力的中学,其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较其他学校雄厚,其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也较大,在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单向辐射性。
3.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须在区域内部建立各成员校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区域政策效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一体化作为手段强调的是(不同)教育的双向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助。因此,建立各成员校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平台是重要前提。西安市新城区中小幼“共建共强”共同体创设“六联”平台。即党政班子联建、校际情感联谊、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品牌学校联强。通过各共合体内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合作交流项目和特色活动,为各校发展提供了科研技术等智力上的支持、设备场地等物质上的帮助、发展视野和管理理念上的开拓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交流,加深了学校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和情感认同。
中小幼“共建共强”区域共同体工作机制旨在把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优化起来,全面提升教育强区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实现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力推进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使强校更强、弱校变强,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群。目前,后宰门地区共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示范小学4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职校1所。
4.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义务教育段中小幼就近免试对口入学,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因为在生源学区划分基本吻合,使得联通区域中小幼,全面实行共同体内中小幼免试对口入学,有效缓解“择校热”成为可能。根据《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由于目前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客观上短缺,同一地区学校发展极不均衡,导致出现各地“择校热”高烧不退。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义务教育各校在体制内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不断学习,共同发展,一定周期后,校际间差距将会明显缩小。另外,由于有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有效衔接,使得不同级差学校间增进了解;建立幼儿园成长记录卡、小学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学素质评价手册,完善人才培养链,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连续性。使中小幼免试对口入学在一定区域内的实现成为可能。
5.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在趋同性合作交流基础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各校历史和现状出发,促进各校特色化发展。
区域教育一体化是一种趋同性交流合作,强调地域的同质性和内聚力。一定周期后,共同体会形成区域性特质,各成员校必须在区域性特质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历史与现状、学段特点与学校特质,不断创新各校特色化发展之路。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地区中小幼“共建共强”共同体,集中区域整体力量帮助各校打造特色亮点,做到了“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后宰门小学的中华经典诵读、西安市实验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西安育英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周恩来班”、西一路小学的浸入式英语教学等都形成了特色亮点,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群。后宰门小学积极探索多种办学体制的改革,以教育品牌、教学管理输出等合作创建两所民办学校,西安育英小学和西安市实验小学与英国沃灵顿市小学建立友好合作学校。各成员校立足于区域内德育、科技、体育、艺术、外语、对外交流等各类特色教育资源,研究制定了打造特色、品牌的规划,推进了区域教育发展特色化。
参考文献:
[1]李学,张勤.区域教育一体化改革:内涵、动因与路径.现代教育管理,2013,(12).
[2]庞效民.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1997,(1):40.
[3]于斌斌.区域一体化、集群效应与高端人才集聚——基于推拉理论扩展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2,(6):16-20.
[4]林存银,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及其制度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11,(5):5-9.
[5]李涛,宋玉波.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全景透析:从历史到现状[J].江汉论坛,2011,(1):145-15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