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4-07-21宫卫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生产力科学技术

宫卫红

从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到十八大再次强调“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行动指南。

文化生产力综合国力以人为本一、文化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我们要讨论的“文化生产力”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即毛泽东所说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所谓文化生产力,就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文化生产力表现为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以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为代表的基础性或“原创型”精神生产。第二个基本环节,是以文化教育、大众传播和推广普及为代表的应用性或“中介型”再创造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第三个基本环节,是以社会和大众的文化消费和精神生活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参与活动,这是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1.对科学技术要素认识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除了传统公认的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逐渐在生产力的发展中突出出来,如科学技术、信息和文化等。因为科学技术、信息、管理和文化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但是一般认为它们还不能成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只能作为渗透性要素发挥作用。马恩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并且得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恩格斯还曾经说:“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的用来为大众造福,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由此可见,马恩已经注意到了科学技术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非凡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做了进一步阐述:邓小平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在1995年5月26~30日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观的具体实施。

2.对精神文化要素认识的发展

马克思在对生产力的考察中,也把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列入生产力的范畴,更强调文化、脑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的特殊作用,把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看成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对象就会产生,“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里马克思显然已经看到了人们在实践中,为满足精神需要“以特殊方式”取得的精神方面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生产力。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里说:“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要素——自然和人,后者还包括他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另外,马克思有“精神生产力”明确论述:“……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只要仔细地观察,同样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一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又强调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的作用越发重要。因此,党的十六大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更是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

三、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主要包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是人们更多的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相应的价值观念的缺乏,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诚信日益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文化建设来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是要清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制度障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思潮、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四、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全人类得以解放的学说,是真正为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奋斗的科学学说。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在1857年《经济学手稿》中,按照人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将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第二阶段和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第三阶段。并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状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人的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始终,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应该逐渐从“发展生产”转到“人的解放”上来。可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是为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富饶的精神家园,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进而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需要,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8.655.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C].人民出版社,1999.4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4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94.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生产力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抉择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