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和本土资源的有效整合
2014-07-21王宇
王宇
高中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新课标中强调美术课堂和生活实践的结合,而本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整合本土资源,这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美术本土资源有效整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实践的新课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不但要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努力开放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中的人文、地理等文化资源,巧妙地应用到美术课堂中,从而丰富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创作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传统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成为“副科”,教学中出现了挤占美术课的现象。而在新课改下,美术的审美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美术课重新回归正轨。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的自然教育法,儿童所要培养的艺术素养,不是简单的模仿成人已有的生活经验,而是通过自己去感受,他们所要体验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授的过程。从卢梭的教育理念中不难看出,美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以生活为基础而让学生利用美術理论来进行创造的过程。为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本土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以“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教学为例,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山亭地区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感受陶瓷之美,培养学生关注家乡文化,欣赏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激起他们以本土资源为素材进行创作的热情。
枣庄山亭地区历史悠久,本土资源丰富,山亭伏里土陶产于枣庄西集镇伏里村,相传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本土资源,通过本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本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不仅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也不断深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过渡到探究模式,“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对本次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通俗的说,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科学,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一种服务,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服务产品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山亭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尤其在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正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最佳资源。如家喻户晓的柳琴戏、皮影戏、花棍舞、山东快书,赶庙会等活动,都已经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趣事了。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开发设计了《戏剧人物化装会》《皮影戏面面观》等校本美术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中,我们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步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技能(如学唱山东快书、学做皮影等);同时收集资料,利用学过的相关美术知识技能开展探索活动;最后,通过营造当地民俗活动的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示活动成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接受了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薰陶,实现了多个层次的综合。家长们看到美术能反映当地的民俗风情、能对学生进行热爱社区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了人文精神,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寄予厚望。
三、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体验艺术作品的创造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山亭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农业物产丰富。在农田或山头里面,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农业副产品。如打过麦子剩下的麦秸;随处可见的各种形状的石头和树根,等等,这些东西如果好好利用,也是一种丰富的美术教学媒材,利用它既省钱又易找,还能变废为宝,一举几得。为此,我们就地取材,开发了一系列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的校本课程。如《麦秸画》《微型盆景的制作》《变废为宝——根雕》《彩色石头》,等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通过自己的心灵手巧,体验设计制作的价值和欢愉,体验劳动的乐趣,这是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成功实例。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自然、文化、习俗等资源,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君.拓展与延伸——开发本土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观察,2010,(06).
[2]丁晓东.关于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6,(05).
[3]常存文.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本文为山东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子课题立项《对鲁南地区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zkczy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