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做”教学改革之探讨
——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2014-07-20孙小丽王乾光
孙小丽 王乾光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做”教学改革之探讨
——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孙小丽 王乾光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就业岗位对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很好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探索实践。找寻适合于高职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社会定位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对高职基础会计如何贯彻理实一体的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理实一体
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大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约束着社会岗位对人才的接纳和吸收,用人的瓶颈导致了教育部门不断催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讨。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延长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期,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难度: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这种模式并未真正产生“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效应。在应用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产生形象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上升到抽象思维概括和总结理论,再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完成实践操作。财会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而且是特色专业,培养对教学改革敏感性的认识,推进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必需,也是对高职教育的最好实践。
一、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社会定位
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并非通才,而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传统的教育导向让学生追求高级别的专业证书。然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需要付出很长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很多单位在招聘财会人员时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寻找一个能使课堂和岗位“零对接”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适应性,是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特点
1.就业期望高。社会对财会专业的普遍认识是社会地位高,就业环境好,薪酬待遇不错,这是家长让孩子选择这一专业的主要原因,也是高职财会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的原因。
2.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差。选择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也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如果单纯教授系统、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对形象思维接受能力较强。基于岗位需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大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快地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逻辑思维,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达到课堂教学和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我院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知识的渗透性不够
我院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在前一个学期学习理论,然后在下一学期停课一周集中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在前一个学期中接触会计理论的讲解,单纯完成了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输,高职学生的独特学情导致学生对知识并未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效果。
2.认知的递延期拉长
在前一学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透,加上时间的原因,等下学期进行模拟实训时,很多理论要回忆并且重新理解,操作环节中理论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并且,在这连续两学期中,任课教师往往并非同一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随不同个体传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描述存在适应期,对知识的认知期加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大了他们对知识的接收难度。
总而言之,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索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高效对接是高职教育者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施方式
(一)改模块化教学为条状教学
基础会计传统教学模式为模块化的,复式记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表等各模块集中讲授,这种方法看似效率高,但对高职学生而言,造成各模块之间知识的割裂,无法形成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尝试以财务报表的编制为目标,进行从会计的原始凭证认知、填制到记帐凭证的编制到帐簿登记直至财务报表的编制贯穿式学习。以报表出发,介绍会计科目。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填制或阅读开始,学习编制记帐凭证并进行帐簿的登记,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实务的操作不再人为进行分割,而是一条龙式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
(二)引进汽车驾校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进了汽车驾校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不进行理论介绍,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接触会计信息载体,自己去感受原始凭证,读懂原始凭证,用其学过的借贷记账法将其翻译成会计语言,反应在记账凭证上,再直接与记账凭证、帐簿打交道。其中,对原始凭证的认知需要用一定时间,采取此种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对经济业务采取的口头描述方式,学生对这些载体熟悉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载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将先前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有利于形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也有利于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将原来分割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相对于以往教学方式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考核,将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建立以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试图变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为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由于学院期末考试时间的调整,由120分钟调整为90分钟,与会计课程的考核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国家的相关会计考试时间大都在150分钟至180分钟。教学中是理实一体的,教学考核就应反映教学的要求,而90分钟的考核对学生会计操作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平时分数调整为50分,期末考试为50分。平时测验由如下五项构成:
*财会书写考核 10分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 10分
*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 10分
*账簿登记与结帐 10分
*平时作业及考勤 10分
期末考试将重点集中在理论上,并要求考试试卷按会计从业考试格式和内容出卷,以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考试的通过率。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以保证各位教师能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会计教学的理实一体。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在每一个模块中的操作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再结合期末的理论考试作为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综上,归而言之,改革教学模式,以更新教学指导思想为基础,以变革教学方法为手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确立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贯彻运用实践教学法,同时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技能、行为习惯和能力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演示教学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另外,在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从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形式转为对学生在学期过程中的考核。对于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书面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从平时手工做账中进行考核。
实践性强是会计专业的最大特点,为社会输送被需要的人才是教育者的使命,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便是教育者的目标。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并且,以注重“理论教学”向“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转变;让会计教学方式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转变为原理应用。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用行动践行教育的真谛。为社会输送真正意义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1]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1).
[2]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11,(02).
[3]李长春,杨德利.会计教育目标引导下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财会月刊,2008,(03).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