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出教学的一片园地
2014-07-19龚春琴
龚春琴
写人记叙文是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有益启示。学好这类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课标》中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这样描述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不管这些课文以什么面目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只要扼住其要害,提纲挈领,找到它的“领”,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这个“领”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就是能够统领全文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能涵盖全文内容,让学生围绕它通读全文寻找答案。
怎样找到这个“领”,怎样设置“大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途径。
一、扣文眼,辐射全文
“文眼”是写人记叙文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和主题的凝聚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韵的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小学教材中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眼,如《艾滋病小斗士》、《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这些题目具有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辐射全文,指导学生阅读。凡是能体现文章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都可以以题目为突破点,设计课堂教学。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的文眼是“斗”,教学时应该紧扣“斗”字,引导学生感悟恩科西的斗士形象。什么是“斗士”?斗士指英勇善战的人;敢于斗争的人(含有敬意)。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呢?这个问题是全文的核心所在,我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默读全文,感悟恩科西的斗士形象。
一是凭借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艾滋病“斗”。恩科西是如何与自身的疾病斗争的呢?文章的二三两节里有答案,恩科西一出生就被命运宣判了死刑。一个“挺”字,却神奇般地暂时打破了这种宿命。一个“挺”字,涵盖了多少内容?凝聚了多少生命的渴望和顽强的意志?可是“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或许这才是他能“挺”到现在最大的精神支柱。面对天灾,坦然面对,这是与自己所患艾滋病的“斗”。
二是和人们心中歧视艾滋病人的思想“斗”。相对于第一点,这个似乎更难。9岁那年,为了上学恩科西经历了一次大的“斗争”。歧视恩科西的是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好在好心的养母和热心的媒体让恩科西最终背上了书包,尽管如此,也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可见,人们歧视艾滋病人的现象十分严重。恩科西敢于与这种思想“斗”,并有具体的行动。
二、抓中心句,总领全文
中心句一般是在课文中间出现的提挈全文的句子,在课文中能够体现文章的主旨、制约统帅文章的各个部分,它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是把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的凝聚点。
《诺贝尔》一文中有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牵动全篇,我针对这一句提出疑问:“为什么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学生经过感悟交流后得出几点结论。
1.从小立志: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2.毫不气馁、奋不顾身: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3.立下遗嘱:临终的时候,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从文章中心句入手,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品默思,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扎在文本语言中。通过组织学生与文本不断地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文本的字、词、句中穿行的过程。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找对比,提挈全文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生在阅读中如经常采用比较法,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增强阅读效果。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善于通过对比描写刻画人物,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哪一位是真正的好汉。我开篇就让学生将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对比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1.做人礼仪的对比:林冲为人谦逊有礼,他初见洪教头时,“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可见他对别人的尊重。洪教头步步紧逼要与他比武,他却说:“不敢,不敢。”就在比武前也不忘记道一声:“请教了!”这就是谦逊有礼的林冲。
洪教头为人傲慢无礼,面对林冲的施礼、让座,他不理不睬,可见他缺乏做人最起码的礼貌。还有他与柴进的谈话中,处处贬低林冲骗吃骗喝;与林冲比武时,恨不得将林冲置于死地,更显示出他傲慢无礼的嘴脸。
2.性格方面的对比:林冲心胸开阔,善于忍让。洪教头对他不理不睬,他丝毫没有斤斤计较。洪教头贬低他骗吃骗喝时,他正坐一旁,但没有任何反应,可见他善于“忍”的态度。在不得已比武时,洪教头恨不得将他置于死地,他却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点到为止,由这些方面都能看出林冲心胸开阔、善于忍让的性格。
3.武艺方面的对比: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要将林冲置于死地似地穷追猛打,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大获全胜,可见林冲的武艺高强。表现出洪教头武功平平,只会虚张声势而已。
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谁是真正的好汉答案已一目了然。对比阅读教学着力引导学生联想、比较,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多维发散、系统组合,使之跳出或超越复制性思维的禁锢,充分释放其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和突破陈规旧习的思维个性,发展自主独立、多元创新的思维能力。
读出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品质的阅读,对于提升学生个性品格,提高学生思维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多元解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解读过程中,明确自我、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科学认识的反映。教学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心环节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和应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艺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纲挈领”的大问题设置方法突破难点,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达到“立片言而居要”、举一反三、石破天惊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抓住这个“领”,我们便有了一个抓手,可以省时高效地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