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2014-07-19方德玲
方德玲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的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应把握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应强调真实性。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感悟生活的本质,如果教师和学生选的课题不真实,生活中不会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话,涉及面不广,那么这种研究性学习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探究,就达不到预设的目的,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也就不会高,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以致用。
2.典型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强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生活都能成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的选题应是那些在学校、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经常感兴趣的问题,如与父母教师的矛盾、正常的生活消费、中学生网络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等。在进行目标引导时,首先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展现的行为主体性;其次要充分发掘课本中能使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一切要素,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课堂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再次考察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通过收集大量的材料和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统计分析,确认研究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以此作为制订研究目标的重要依据。
3.主体性原则
首先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必须把研究学习的问题的设计和学生所关注的话题紧密联系起来;其次突出学生主体,要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此外,最终的研究结果应由学生自主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一个引导但绝不是主导的作用,断不可越俎代庖。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但要退到学生后面,使学生能真正地投入到社会调查的课题中去。
4.合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形式进行专题探究。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否则难以组织和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常常占有支配地位,多数学生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旁听者,能真正得到发言机会的毕竟是少数。扩大参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由6至8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
三、研究性学习与政治课教材的有效匹配与整合
1.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研究性学习选题如果与学习无关,不仅学生提不起兴趣,作为指导老师也可能没有参与兴趣,也会感觉无从下手。因此,我在引导学生选题前,一般都让学生了解政治课堂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在高一经济生活这一册时,学生大致浏览书本后,都对第三课消费观和第六课的银行存款储蓄及第七课的社会分配内容感兴趣。于是,我就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如何参与理财》及《当代中国社会分配状况及对策》。因为是学生自己选题(以前很多时候都是教师指定的),在随后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集思广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2.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教材
经济生活第三课主要讲解了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如何践行正确的消费观。学生们则是从中学生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出发,研究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影响中学生消费的因素、中学生消费的趋势等。这也是选择这一课题的学生经常探讨的基本问题。我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好好思考这里的“中学生”到底是指什么群体?你到底要研究谁?在我的提醒下,学生们很快就悟出了其中的意义。后来他们把研究的对象又分成了如下几类:《八十年代中学生与当代中学生的消费差异》、《高中男生与高中女生的消费观》、《中外高中生的消费差异》及《城乡中学生的消费差异》。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让我惊叹。这样课题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丰富了我们的教材,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既然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就应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以激励学生。无论作为指导老师,还是学校,都要为学生展示成果搭建平台,以真正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自由的氛围、自在的心理、自然的状态、自主体验、自觉主动,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有之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