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成因研究
2014-07-19高姝刘莹
高姝+刘莹
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压力大,就业问题更加凸显。清晰高职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认为,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认知出现偏差,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人才高消费现象较为普遍,现行政策体系存在弊端以及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就业指导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因素。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到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达到2762所,在校生总数达到2308.51万人。其中,高职(含专科)院校达到1280所,在校生总数达到744.06万人,分别占我国高等院校总数的46.34%和在校生总量的32.23%,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2013年4月,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要把力气更多地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因此,在我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必须深入了解高职毕业生这个弱势群体的现实就业状况,提出促进其稳定就业的具体措施、优化路径和政策选择。
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成因研究,希望能给高职学生的成长辅导和毕业生就业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国家养老金等政策差异的存在以及社会“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家庭希望孩子考取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没有上职业院校。社会上普遍视高职教育为“二流教育”,认为其入学要求、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学水平都是次等的。学生进高职院校学习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多数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一些低素质、低文化水平的差生,认识的错位导致了高职人才的可信度不高,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和再就业形成了障碍。
二、人才高消费现象较普遍
随着高校扩招和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深层次的就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原来高中生能做得了的工作,现在企业却要求最低大学本科学历,原来只录用专科生的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要求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学历,使得原来适合于高职生从事的工作现在被高层次人才挤占。这在一步步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人才高消费问题,同时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高职院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或许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三、高职教育质量有待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用人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转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用操作技能过硬,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首先,高职生源多来自于中职对口升学或者每年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办学投入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未能形成市场化机制。再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为原来的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升格而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实习实训设施,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求差距较大
四、性别歧视思想根深蒂固
社会上普遍存在对女性毕业生的偏见和不认同。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对女性毕业生的能力判断。人们往往低估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认为女性在事业上不如男性有发展潜力,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信息中“限男性”“男士优先”等针对女性的限制词语屡见不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就使一些用人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招收女性毕业生成本较高、预期效益较低,因此从经济收益角度出发,女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歧视,就业更加困难。
五、现行政策体系存在弊端
总体上来看,农村生源毕业生较城市生源毕业生相对处于弱势,这是各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由于户籍限制带来的就业差异、社会保障差异随处可见。就业过程中,因为户籍的差异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差别非常明显。其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职生回乡就业受限。从高职毕业生的供给情况来看,农村没有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对口职业,使高职生处于“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再次,就业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竞争使农村生源毕业生更处于弱势地位。在劳动力市场,由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在日益扩大和就业市场的不成熟,使得就业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度不高,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竞争现象日益增多。
六、就业信息机制不够健全
丰富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力保障,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是毕业生和企业充分获取就业信息并实现快速匹配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成本。信息量的限制,使毕业生不能及时的获取就业信息,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处于弱势。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具有较强能力的个人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不容易得到的学历证书,而能力低的人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甚至不能获得较高的学历证书,这个理论的直接后果是现在企业和单位争相招聘具有高学历的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要求名校、要求高学历”,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七、就业指导服务尚需完善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使学生客观分析自己,形成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认为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方面的有力帮助,这表明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较低,他们期待更好的就业服务。就业指导课程多限于本校教师承担,而这些教师本身对就业研究能力低下,水平不高,更缺少就业指导的时间,导致就业指导也只是草草应付了事,使很多毕业生职业角色很难转换、职业准备不足,这些也成为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北京: 中国教育报,2012-8-31.
[2]李剑平.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N].中国青年报,2013-4-15.
基金项目:北京市财政项目【PXM2012_014202_00019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