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4-07-19周效鸿吴广平杨士花陈利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科院通过率英语水平

周效鸿+吴广平+杨士花+陈利平

无论是遵照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现在大学扩招的现实,分级教学模式都是势在必行的。本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2012级学生实施分级教学两个学期“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成绩和CET-4通过率的对比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实施分层教学在提高C班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C班(慢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农科院校分级教学C班(慢班)实效性研究农科院校英语教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加上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或不发达地区,入学时英语水平差异比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校于2010年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与其水平相当的教学环境下合理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教师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准备,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各种相应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最佳状态,以此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以高考成绩作为分级的依据,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从高到低设置了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105分以上的学生编为A班,80~104分之间的学生分在B班,60~79分的组成C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其学习目的更强,主动性更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文通过分析C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C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做一些探讨。

一、大学英语分级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007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低起点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需要”。这就使分级成为一种必然。所谓“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等,组织不同层次的检验,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1981)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Krashen认为,语言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当前的水平来选择具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即“i+1”理论。(i表示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他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是根据学生当前的水平来决定的;二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强调了学习者的渐进过程,要避免学习者学习内容低于学生现有水平(i+0),或者超出学生学习能力所及(i+2)。语言输入太难或太简单都不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Krashen(1985)还认为,二语习得中,输入数量不足和质量(趣味性,多样性,难度)不适,情感屏障,输出屏障等会导致石化现象(指在学习初期,学习者的二语能力直线上升,但到了某一阶段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降。)

国内不少学者对分级教学做了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研究并赞同Krashen的理论及分级教学。如:李炯英,戴秀珍(2001)讨论了i+1理论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外语学习的启示意义。孟荣新(2011)指出正确对待分级教学与四级考试的关系和开展英语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杨文文(2010)和王彩霞(2010)则从慢班的角度探讨分级教学。此外,刘雅敏等(2009)及干丽丽(2011)则对分级教学提出质疑,刘雅敏等分析了目前采用的以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总分为标准的分级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干丽丽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不太适合分级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力求提高学生对课堂认知环境的接受程度。

上述研究集中讨论了普通高等院校分级教学的问题及措施。目前为止,针对农科院校分级教学所做的研究并不多。而农科院校的生源又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农科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各地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有别,师资力量悬殊,教学质量不同。来自各地的新生英语水平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从历届学生英语录取成绩来看,新生英语水平起点低且基础较差是农科院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基础差是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和成绩)参差不齐,这种差异存在于专业之间,班级之间甚至还存在于班级内部。这说明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个体之间的“i”都不一定在同一水平上,这就会给教学造成一定困难。因此,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C班实际效果分析

我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经实施了三年。在三年的分级实践中,我们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笔者对2010级到2012级每次四级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1看出,分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四级通过率逐级在提高,特别是12级进步最明显。这使我们相信实施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从第二学期开始通过率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在第一学期原则上只让A班的参加四级,所以通过率高,从第二学期开始由于B,C班的加入,致使通过率急剧下降。同时,笔者统计了10至12级三个年级C班在学习期间四级通过率情况:

附注:以上数据来自C班任课教师

从表二我们不难看出C班成绩不容乐观,通过率远远低于全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反思现行的C班教育。

三、农科院校大学英语C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或学习兴趣肤浅,情绪低落。C级的一些学生刚入学时同大多数新生一样有一种无比自豪感,他们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击败了众多的对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跨进了校门,但没想到刚进大学就被编入C班,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对课堂学习反感,进而丧失信心。有的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但没有得到好的成绩,致使学习兴趣不浓。

(2)学习态度不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依赖性强,主动性缺失。大多同学只会孤立的去记一些单词和语法规则,而不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处理问题。只会机械性的记忆,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另外,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

2.教学中存的问题

分级教学仅仅从学生程度上加以区分是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不得当。由于是大班教学,平均每个班人数都超过了60人,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差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的困难。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很难让学生有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机会。而大多农科院校学生口语和听说能力极差,地方口音很重。教学方式单一,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轻视能力的培养。

endprint

(2)教学内容有待调整。虽然进行了分级教学,但无论A,B或是C班均以通过CET-4考为要求,三个级别的教学除了教学进度外,其他方面几乎看不到差别。A班高起点,高要求的初衷没有突显出来,同时,C班的学生对统一选定的教材学习倍感吃力。

(3)评价体系有待改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测试仍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且教育主管部门也以通过率作为评判学习英语教学水平的依据之一。学校最终还是以CET-4考试作为检验英语学习成果的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会不自觉的偏重于应试的内容和方法的讲授。

四、应对策略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针对C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策略,改变教学现状。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介绍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鼓励并表扬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降低教学难度,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分级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具体教学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C班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和消化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难度和进度。选取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练习。当学生感觉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产生学习动力。

3.更新教学方法。采取“讲授+教学活动”的形式,采用讲述故事,学唱英语歌,游戏等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班级人数多,就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最后完成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教师可选取课本或课外读物中的内容进行演练,包括课堂演讲,较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开设影视赏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4.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跳出现有的教学评价,将评价的重点由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到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实践中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培养和测评。而不是单单的以一个四级过级率来评价学生。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有意地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并纳入到期末考的总评成绩中。偏重过程性评估,通过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的记录,自主学习记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使大部分学生在期末时得到满意的成绩。笔者就本人2012级所任教的两个C班期末总评成绩看,工科班两个学期的期末总评通过率分别为76%和78%,而农学班的可达到89%和96%。

5.加强课程建设,摆脱传统的教学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编写、师资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五、结论

分级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程。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进行了第三年,我们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困难,对于分级后起点较低的C(级)班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搞好C班教学并非易事,不仅教学手段现代化、科学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还需要教师继续实践和探索教学理念,但只要教师付出努力,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需要众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C级教学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Oxford: Pegrgamon,198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5]孟荣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反思.[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2):137-139.

[6]干丽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堂认知环境调查与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96-98.

[7]刘雅敏,朱正才,常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9,(5):23-29.

[8]杨文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慢班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210.

[9]王彩霞.分级教学模式下慢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教学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40-42.

[10]李倩曲.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后大班教学状况分析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92-9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农科院校分层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2012y391)研究成果之一。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科院通过率英语水平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句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奠基石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提高CLEN通过率的策略与成效
淮北卫校2014年护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