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研讨交流课程的组织

2014-07-19陈佩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讲授研讨税务

陈佩馥

研讨交流课程是各税务培训机构设置的一种研究性、参与性、开放性的课程,虽然不如课堂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实训式等教学方式频繁采用,但以其开放互动、信息量大的优势创新了税务教育的培训方式。目前,对于研讨交流课程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组织运行也不够规范。从培训机构提高教学质量、稳步健康发展的角度,应该重视研讨交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税务培训机构税务培训教学研讨交流课程教学质量一、开设研讨交流课程的意义

研讨交流课程是一种符合现代培训理念,值得倡导的研究性、参与性、开放性的课程,开设此课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培训质量。课堂讲授式是税务培训机构教学的主要方式,但限于时间、课堂气氛等因素,有些问题无法自由抒怀、深刻理解,而相对自由宽松的研讨交流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员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激励学员思考他人的不同意见,反复思考自身及自己观点的不足之处。

3.有助于培养学员对不断出现的不同观点的正确评判能力、协调能力,在讨论中厘清工作思路,增长实践水平。

4.有助于开阔视野,使学员置身于全新观点和猜想的世界中,沟通对外界变化的看法。

5.有助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尤其在税务总局举办的培训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税务同行们毫无保留地奉献经验,坦陈教训,对其他地区的税收工作都是难得的借鉴。

二、研讨交流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课堂讲授式教学是税务培训机构沿用多年的主要教学方式,领导关注,教师重视,在课题开发、教学设计、教案撰写、师资配备等方面研究较多,投入精力很大。而研讨交流课程多被视为学员无组织的学习活动而受到忽视,基本上没有把研讨交流定位为规范严谨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计、场地保障、时间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用心不够。同时,有些学员也没有把研讨交流看成是正式课程,参与不积极,发言无主题。因此,研讨交流课成为目前税务培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

(二)运行中过于随意

由于存在认识的误区,所以研讨交流课程的组织运行出现了不够严谨规范的情况。一是研讨交流课程设计简单化。拟定一个题目,简单分组,安排一个教室,指派一个老师就完成了教学设计。二是研讨交流组织者素质不高。一般来说,对于讲授式的课程,都会有一位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讲解,而对于人们心目中的“非课程”,研讨交流课程的组织者则是随意指派,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因此很少被指派组织研讨交流,于是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秘书、中层干部等纷纷上阵,但他们并不了解此课的培训目标,也没有专业知识,基本上就是摆设,根本起不到引领话题、点评指导、释疑解惑的作用。三是徒有虚名,另有安排。有些短期班或地方班,时间宝贵,局方领导或学员“强烈要求”留出时间考察游览,于是课表上标明的“研讨交流”就成为应付上级评估检查的幌子,这段时间留给学员自由活动了。以上种种不严肃不规范的做法,使得研讨交流课程质量不高,没有实现设置此课的初衷。

三、提高研讨交流课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定位,提高认识

相对于前有讲台、后有课桌、老师讲、学员听的讲授式教学,研讨交流以其开放性、松散性往往被视为一种学员活动,而不是正规的课程,因此很少像课程那样去精心设计、规范运行。实际上,根据税务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应该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倡导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有必要讲研讨交流定位为一门课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把研讨交流当成课程,是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根源。只有将研讨交流定位为课程,把它纳入其他讲授式课程一样的备课、考核、评估中,才能重视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要素的精心设计,才能避免简单化。税务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需要的税务干部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效果,各种教学方式都可以尝试,税务培训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三种,研讨交流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转变观念,将其从边缘化、可有可无、随意取舍的地位提升为认真对待的拓展课地位。

(二)精心设计,科学运行

课程的设计是任何课程实施的前提,只有课程设计规范,课程的效果和质量才有保证。研讨交流作为一门课程也是如此,事实上,由于动用的资源多、协调的因素多,一次好的研讨交流课程的设计、实施常常难于讲授式课程。

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标准。每次研讨交流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如有时是要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有时是要提高领导能力,借鉴领导经验;有时是要研究业务问题,切磋管理技能。因此,每一次研讨交流课程都应明确目标,或有所侧重,不可泛泛而谈。虽然是一种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研讨交流课程也要抓住学员的教学资源和税收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交流。

2.研究培训对象

要使得研讨交流课程富有实效,同时又有使学员乐于参加的吸引力,首要的问题是观察和研究学员的关注点,以保证课程的设计符合他们的需求,并促使他们持久地参与学习过程。如研讨课题的选择、分组的方式在征得学员同意后,就能得到学员的认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研讨的内容应选择那些能够让学员共同关心的题目,选择大家都有话可讲、愿意讲的话题。比如,一是选择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受触动的工作事件倾诉感受;二是充分利用学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三是精选政治理论重大问题的案例进行讨论,清醒头脑,明确政治方向;四是不同角色的当事人现身说法。我校曾经在全国税务系统的市局局长任职班举办一次以“领导经验交心”为主题的研讨交流课程,异地的正职局长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亲身的经历、生动的案例,告诉新任职的副局长们正职需要怎样的副职;而作为副职的学员也打开心扉,将自己对正职的困惑、问题提出来,一起探讨。这种交心形式最有说服力,最富教育意义:一是在培训场所,大家面对的不是自己真正的上级和下属,方便讲真心话;二是现身说法,情真意切,因此,大家听后启迪深刻,难以忘怀。

3.创新研讨形式

研讨交流形式是研讨交流的载体,丰富多样的形式既可发挥不同的研讨内容的功效,又可以增加研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研讨交流最关键的是要促成学员之间的对话和思考,所有方法使用的目的都要指向这一点。这其中研讨的机制、规则最为重要,是研讨交流活动的抓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采访式。一个小组中,学员轮流做采访者、主持人,询问他人的案例,并进行点评,其他人补充。因此,每个人都是讲述者,每个人都是倾听者,每个人都是点评者。因为都“身兼数职”所以学员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无法懈怠和溜号。

(2)无领导小组讨论式。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集体面试的一种方式,通过让一组考生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来检测考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将其用于研讨交流:第一,学员参与积极性高,讨论问题深入;第二,学员们轮流担当考生和评委,从不同视角全面考察自己的能力和弱点;第三,可以使学员熟悉这种新型的领导选拔方式,提高日后参加竞聘的应试能力。

(3)情景模拟式。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学员可以投入其中,在角色扮演中考验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听取别人分析问题时衡量着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此法可以用来进行政治理论专题研讨、领导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讨,令人耳目一新。

(4)差异利用法。尊重和利用学员的差异是成功开展交流研讨的前提,通过差异性让学员了解到其他多种角色的看法:如正职与副职之间,处长和局长之间,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机关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学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种差异性会使信息传递最大化,也最能碰撞出思想火花,也能培养学员多方面的视角。

(三)纳入考评,加强管理

1.合理选配教师

一堂成功的研讨交流课,离不开教师的有序组织和巧妙引领。最理想的是给此培训班讲课的专业教师来组织研讨交流课,把讲授式课堂里受时间、气氛局限没有展开和解决的话题延展到研讨交流的课堂里,而且他们具备专业素养,可以和学员思路高度契合,有效释疑解惑。现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都疲于奔命地充实讲授式课堂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研讨交流,那么就应该加强对参与研讨交流组织的教学管理、行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再不能出现一旁呆坐、任由学员偏离主题东拉西扯的散乱现象;也不能出现随意旷课、别人顶上的散漫现象。

2.加强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研讨交流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观念和机制上的因素,研讨交流课程一直没有纳入教学评估范围。今后应该把研讨交流课程和其他讲授式课程等同对待,加强评估,规范管理。包括对学员准备工作的评估考核、现场的评估考核、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老师组织质量的评估等。

参考文献:

[1]龚育军.关于税务培训研讨交流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探讨[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06):12-18.

[2]魏仲瑜.现代培训教学技能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王化敏.全国税务系统地市局局长任职班总结[EB/OL]. 2012-12-26.

endprint

猜你喜欢

讲授研讨税务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