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答记者问语篇的批评隐喻分析

2014-07-19栗婷婷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听众叙利亚隐喻

栗婷婷

由于答记者问语篇是以提问回答的形式,而且提问的记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答问的国家发言人、各级领导人解释问题时也渗透着代表方的利益及精神,因此,对他们公众交流的语言进行批评隐喻分析,能够深刻地揭示影响他们选用表达情感的隐喻的因素,并揭露语言使用者所隐藏的或潜意识的意图。文本语料摘自于中美相关官网的答记者问语篇,由于最近叙利亚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热点话题,因此通过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对中美答记者问会议中有关叙利亚问题的隐喻及意识形态做了对比分析。

答记者问批评隐喻意识形态一、引言

近几年,许多国内外学者提出认知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这两种语言研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应该相结合。于是,是Charteris-Black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新的隐喻分析方法——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综合运用了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它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目的是揭露语言使用者所隐藏的或潜意识的意图。Charteris-Black基于Fairclough等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批评隐喻分析模型,包括三个阶段:隐喻识别——辨别隐喻是否存在于语料库本文中,以及字面的始源域和隐喻性的目标域之间是否有张力;隐喻理解——确立隐喻和决定它们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包括概念隐喻和概念关键词。隐喻阐释——识别产生隐喻的社会机构和他们在劝说中的社会作用。

候选隐喻及隐喻关键词 中国答记者问语篇美国答记者问语篇move、 ahead、tracks、 stepmove forward、moved on、path、going forward、rolling、creep、stephand in hand、 friendly、neighbour、 communication、coordination、 encourage、 seeparalyzed、frozen、breech、brazendialogue、consultation、oppose、complicateconflict、gun、threat、impact、opposition、consultation、opposition

二、中美答记者问语篇中隐喻的分析

1.旅行隐喻

中:例1:On the Syrian issue, we stand for both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on prohibiting the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the political settlement. We must move ahead on both tracks.

美:例2:In terms of opposition, Chuck, I expected this. This is hard, and I was under no illusions when I embarked on this path.But I think its good for our democracy. We will be more effective if we are unified going forward.

中美双方都使用旅行隐喻比较频繁,把具体的旅行域映射到解决叙利亚问题上,发言人运用旅行隐喻来告诉公众,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有着崎岖的道路。中方一直强调我国支持安理会禁止武器,维护叙利亚的和平与安全,暗示了中国支持正义,劝说各国要同心协力一起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更好地解决叙利亚的和平,也是世界的和平。但在例2中,美方暗含了美国现在还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强国,就像美国以前做过的那样,鼓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中投赞成票。在这里奥巴马运用旅行隐喻来表明他领导世界的野心和他领导国家走出危机的信心。总之,发言者之所以大量的运用旅行隐喻是因为当源域“旅行”映射到目的域“政治”中时发言者就让自己成为了这个过程中的向导,劝说听众认同其观点,跟随其前进。他们的政见就是指导人们到达目的地,听众成为了旅伴,在旅程中跟随着发言者。

2.矛盾隐喻

矛盾隐喻被政治家使用频繁,它在评价抽象社会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所有的矛盾隐喻都有着正面的评价情感和负面的评价情感。这里的概念隐喻是“POLITICS IS CONFLICT.”从以下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方喜欢用一些正面的词汇,如dialogue 和consultation,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提倡和平方式解决矛盾;而美国多用些负面词汇,如gun和threat,暗示了美国好战的文化,想控制世界的野心。

中:例3:China always stands for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maintains that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Peninsula should be upheld and relevant issue should be solved through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美:例4:But what I did say is that we both agree that the underlying conflict can only be resolved through a political transition as envisioned by the Geneva I and Geneva II process.

例5:I put it before Congress because I could not honestly claim that the threat posed by Assads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on innocent civilians and women and children posed a imminent, direct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3.身体隐喻

身体隐喻在答记者问语篇中也占了很大比重,因为这种隐喻与人类密切相关,听众能更直接地领会并接受。这种隐喻包含了另一种语言策略,即人格化,它的源域包括了跟人有关的名词,比如说,眼睛、手、朋友等,也包括了动词和形容词。比如,喂、年轻、陌生的等。在概念隐喻中,身体隐喻的表达式为A NATION IS A PERSON,国家即人,利用人的关系和角度去隐喻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社区,各国互为邻居,国际关系就是邻里关系,就像人,国家也会有朋友和敌人,也有情感,也有健康和疾病。

中:例6:We hope that all relevant par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work hand in hand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hol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ria at an early date.

例7:As a friendly neighbour of Pakistan, China supports Pakistan in devising and implementing counter-terrorism security strategies in light of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incerely hopes to see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endprint

美:例8:But ultimately, what I believe in even more deeply, because I think that the security of the world and -- my particular task -- looking out for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requires that when theres a breech this brazen of a norm this importa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paralyzed and frozen and doesn't act, then that norm begins to unravel.

可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方比美方使用的身体隐喻更多一些,中方更倾向于给观众一种亲切感。美方用疾病等负面的词汇居多,通过描写叙利亚现在的时局来劝说叙利亚改革是有必要的,依然是在表明他赞成的态度。

三、隐喻阐释

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会议上是代表整个团体、整个国家的利益,其言语必须是把整个国家的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传达给听众。根据批评隐喻分析,把不同的概念域联系起来,这样既清晰的传达了政治家的观点,又方便了听众对这些抽象政治观点的理解,从而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发言人基于他们不同的政治目的来选择不同的隐喻,影响他们选择隐喻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就主要从认知和文化两方面阐释下中美答记者问语篇中的隐喻。

中国面对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反对使用武器,这与中国人爱好和平是分不开的。因此,中方发言人在矛盾隐喻中往往用的是和解的词,如:dialogue、consultation。

而美国是靠战争独立强大的,美国人生性好战,为了自己的利益煽动战争,欲想控制世界。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东的主要是有出口国,美国的主要能源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它想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石油等资源,所以美国一直在背后支持叙利亚反对派,鼓动叙利亚开战。叙利亚是中东一些国家出入地中海的走廊,控制了叙利亚也就给西方国家的航运带来很大的有利之处。所以,美方发言人在战争隐喻中使用更激烈的词比中国要多,如:conflict、gun、threat、impact、opposition.

四、总结

本文通过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答记者问的语篇,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和认知,从而导致了其选择不同的隐喻,如美国选择战争隐喻中的负面词较多,中国选择正面词较多。同时,批评隐喻分析这种新方法运用于答记者问语篇中,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Charteris-Black.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4.

[2]Ortony,Andrew(ed.).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3]Charteris-Black,Politician and Rhetoric:“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Basingstoke&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8.

[4]Lakoff,J .&Johnson,M. 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5]陈勇.隐喻政治与政治隐喻论美国政治家的政治隐喻.外语教学, 2009.

[6]纪玉华,陈燕.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厦门大学学报,2007.

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众叙利亚隐喻
叙利亚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活的隐喻》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美军撤离预示着新的叙利亚
俄罗斯撤军叙利亚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