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分析引发的对教学管理策略的思考
2014-07-19梁健陈莉张冰人
梁健+陈莉+张冰人
以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就不同年级及性别的青少年对时间的管理倾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上情况不同:时间监控观较强,时间效能感次之,时间价值感略低;总体而言,大学新生对时间的把握能力较毕业生更强,但男女生及文理科生的差异并不明显。针对这些现象,研究者提出了教学管理策略来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与效能,旨在帮助大学生学会利用大学真正完成向社会的过渡。
时间管理倾向大学新生毕业生教学管理1引言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长,如何把握时间并将其充分利用已成为青少年愈加需要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新生还是毕业生,作为学习者来说,时间都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经营学专家皮特•保罗卡教授说:“只有时间才是唯一最缺乏的资源,如果不管理好时间,则无法管理好其他的任何事物。”学习时间同学习环境中的其他内容一样,也存在着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一般说来,较充裕的时间能为学习者创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是最关键的问题仍取决于学习主体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习时间。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已有的研究中,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时间管理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将时间管理的基本理论真正运用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却不多。有限的研究对本科生不同的时间管理倾向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导致各种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往往被研究者一笔带过,或是研究对象不够典型,致使研究并不能促使高校、学生或公众深刻的解释某些现象的频频发生,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大学期间学生若要取得成就,学习任务是十分沉重的。因此,保证自己大学期间合理地管理时间,是大学生充实大学生活的前提,也是学有所成,增加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获取大学新生和毕业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大学生提高自身时间管理效率提供有效途;同时,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时间管理问题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方案,从主客体两方面推动大学生时间管理习惯的养成。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为了选取样本的典型性和调查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与四年级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文科生占60.2%,理科生占39.8%;一年级学生占45.6%,四年级学生占54.4%;男生占38.8%,女生占61.2%。发放问卷共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87%。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资源检索国内有关文献为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等提供基础;其次,进行问卷调查。
2.3研究过程
调查人员为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研究生,使用相同的指导语,采用集体施测与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一般作答时间为10~30分钟,调查问卷填写完后赠送礼品以表示感谢。
3研究结果
3.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比
如表1,在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上,一年级的得分均高于四年级的得分,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年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体水平差异显著(p <0.05)。
3.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比
如表2,男生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略高于女生,而时间效能感略低于女生。本次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4.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对比
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各个维度上得分都高于毕业生,总体上差异显著。这说明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较毕业生更强,且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从而对运用时间的方式产生导向作用。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学新生刚刚从中学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走出来,自身已经适应了这种紧张、充实的生活,能够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对自己的时间有一定的计划性,还没有完全投入到大学的这种时间自由支配的生活状态中来。而大学毕业生由于已经适应了大学中时间自由支配的行为方式,加之在毕业前夕高校课程安排的变动,使大学毕业生有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其淡化了大学初期形成的良好的时间管理方式,时间管理意识薄弱、滋生惰性,因此大学毕业生体现在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上的能力会有所下降。
这一结论与张永红的结论不一致,她认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对此本研究的解释是,尽管不同年级学生对时间的态度和观念不同,但由于时间监控观是个体运用时间和统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是通过一系列外显活动来表现的,而时间效能感反映的则是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两者可能因观测指标不同产生结果偏差。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跟研究的假设一致,跟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的结论也相符,秦启文、张志杰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之间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男生的得分略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运用时间的观念和能力比女生略强,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监控活动,同时男生在对自己时间管理的信心及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上也比女生略强一些。究其原因,社会对男女的发展抱有的不同态度和期望值无疑起到重要影响,这使女生逐渐淡薄了奋斗意识,对自己的实力和掌控自我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影响时间管理能力。
5结论与建议
有效的时间管理行为包括:一是时间管理意识;二是时间管理的策略;三是时间管理坚持力,其受自律性、坚持力、节律性、效能感等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技能的训练,就得从已有问题入手,解决强化学生时间管理意识、传授时间管理方法、增强时间管理坚持力等问题。
5.1高校在大一开学之初即开始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树立“经营大学,走好脚下每一步”的意识。
5.1.1时间管理的起点是个体树立起时间管理的自我意识
先要明确时间价值观念,时间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性,一寸光阴一寸金,成功需要时间资源的投入。个体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才能改变对时间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和浪费时间的习惯。
5.1.2理清时间消费的现状,找出“时间窃贼”
通过时间记录等方法查清楚时间是如何花掉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大学生的浪费时间的现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显性的时间浪费,如花大把时间上网,逛街和聊天,这种浪费时间的方式几乎不创造价值;二是隐性的时间浪费,如不专心听课,做事效率低,一心二用等。这种时间浪费与个人长期形成的生活作风有关,因此,改变应该从自身的习惯入手。
5.1.3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制定远期和近期目标,为自己的发展设立目标和方向
对自己近期要做的事情有明确的规划,按照事情的紧急情况,排先后顺序。
5.1.4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将计划进行到底
自我控制包括克服自身的惰性、拖延,坚持自律等。自我控制并非时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但却是形成时间管理行为不可缺少的一步。
5.2对于年级越高,时间管理倾向越消极的现象,研究者提出实施学校的教育引导和督促的功能
5.2.1学校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相应的时间管理技能培训课程,并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由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进行咨询和一对一的辅导。
endprint
有效的时间管理行为与掌握基本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分不开的,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时间管理培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的不同,传授一系列相应的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安排任务的优先级等,再由老师随时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成功的驾驭时间,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
5.2.2团体辅导
学校因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将有相似问题的学生挑选出来,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小团体,在咨询老师的带领下,定期聚会,讨论各自在时间管理上的感受和体会。作为一种行为干预方式,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团体动力,问题的相似可以让成员之间产生“别人和我一样”的感觉,这可以减轻成员的孤独感;成员间的互动有利于产生有价值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团体也能为成员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氛围,这有助于增强成员的自信心。
5.2.3 针对四年制的学校学习,合理地设置课程
在四年制的大学生活中,大多数学校都是前三年课程安排的很充分,甚至过多,而在第四年却没有相应的课程安排。因而,在大学课程安排上要做到均衡,不能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这样,在将课程合理化的同时,也变相地督促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时间安排,不至于大学毕业生将大四一年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同时,也可以在即将走出大学校门之际为自己的知识组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3,(03).
[2]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60-361.
[3]何伟强,胡建梅,徐建华,孙孝花,张水玲,江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4,(Z1).
[4]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3,(04).
[5]陈本友,张锋,邹枝玲,杨勋,黄希庭.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03).
[6]任泽港,柳春香,何克,范向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7]唐静.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0,(18):1011.
[8]黄希庭,张志杰,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24(6):649-654.
[9]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心理科学,2001,24(5):516-519.
[10]唐海波,徐慧.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62-26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