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一种文化行为

2014-07-19邓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聚餐脚本人类

邓桦

什么是教育?当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如何理解它的本质?旨在从文化行为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的内涵,以期能为教育本质的挖掘找到新的视角。

教育文化文化行为第一,人类的教育诞生于原始社会,甚至更早,它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它直接发源于原始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谋生的技能,所以,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书记载“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可以说,人类最古老的谋生方式之一是渔猎,在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中,保留了这方面的大量痕迹。而这项技能之所以能一直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就是原古人类将传说中的远古教育与谋生技术的传播与应用结合在一起,这一案例足以说明远古教育的特征,所以当代人们所认识的教育,即培养下一代准备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整个过程,它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传说中的远古教育不仅反映了当时区域性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征,还反映了教育是人类氏族部落之间、氏族内部知识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形式。

第二,关于文化在人世间的地位,最明智的说法就是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和不同的背景之下,有着多重含义。它常用来指一个社会的知识、音乐、艺术和文学成品,即社会的“高文化”,有些人类学家用它来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它的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等,可以说,文化是无所不包的,依据文化学的观点,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立体的系统,它包括了三个部分和层面:物的部分——物质层面,这是一个有形的层面,它涉及到群体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内容。外显的、有形的物质文化往往随生产力的变革而发生变化,而它的文化的载体也容易发生变化。可以说,哪怕是吃一顿饭,说一句话都是一种文化行为。比如,很多人每天都会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吃饭,这一切仿佛是非常自然、理所应当的事情。大家来到餐桌前,大家一起享用。每个人轮流从餐桌上盛饭、夹菜,获得自己那份饭食。通常,大人会照看小孩子。大家会毫无计划、漫无目的的聊天。孩子和大人像伙伴一样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家庭聚餐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脚本表现文化行为,它们是所有参与者头脑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这些脚本不仅是行为指南,而且从中参与者可以预期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一种文化当中,人们广泛地分享这些脚本,几乎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家庭聚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活动,倘若将其特性一一指出,人们或许会感到很奇怪。我们很少会思考与其现存特点不同的特点是什么。换句话说,倘若破坏家庭聚餐中任何一条,我们很快就会察觉;比如说,家庭聚餐时分发餐单或是饭后拿出账单,都会令人非常吃惊。

第三,文化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参与,潜移默化习得的,无需专门学习。这也是区别文化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关键。就拿学习计算机的活动来说。对于不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就是不一种文化行为。为了使用计算机,人们需要刻意地、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第四,在我们看来,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它更像家庭聚餐,而非学习使用计算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因为人们通常不会这么想。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内在的天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有人认为,老师是通过接受大学的教师培训学出来的。两种观点都不是对教育最佳的描述。教育,与其他文化行为一样,是长期在非正式的日常活动的熏陶下习得的。人们更多地是因为在某种文化下成长起来学会了育人授课,而非通过正式学习学会的。

第五,虽然大多数人并未学过如何成为一名教师,但大多数人都当过学生。在一种文化当中,对于何为教育,人们会保有相同的印象。我们称这种印象为脚本。脚本实际上就是教育模式的心理版本。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从录像带中看到教育模式,但脚本却是这些模式的心理模型。我们相信,脚本是各国授课方式显著不同的原因之一:课程通常是由分享相同脚本的教师设计和教授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这些教育脚本的来源或是他们被人们广泛分享的原因。教育文化脚本很早就开始形成,有时甚至在孩子入学前就已经开始了。过家家去上学是非常讨人喜欢的学前游戏。孩子在十二年或更长时间的学校生活中,会渐渐形成教育脚本。我们所有人明天都可能走进教室,扮演教师的角色,因为我们共同分享这一文化脚本。实际上,课堂活动可以有序地开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头脑中存在同一个脚本:他们都知道会发生什么和自己扮演的角色。

第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也指出了这一事实的内涵。而将教育说成是文化行为则进一步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文化行为,如教育,并非完全发明所得,而是在漫长的时间中演化而成的;其演化过程符合相对稳定的信念和假设的脉络,而这些脉络则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国家的教育脚本立足于一组相对较小的隐式核心信念,这些信念说明了此主题的本质、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当在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这些信念通常是隐式的,长期以来一直起到维系文化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对于教育的特点,必须从其深植的底层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因此,由于教育的各种系统也是文化系统,也必须联系其周边的文化信念和假设来理解。把教育视为一种文化行为,更多的是因为人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是作为一种类型或系统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发展起来的,文化的历史个性及原始价值精神一旦内化成为不同部落、种族或民族区域的人们社会心理,就会像生物的基因一样具有遗传性。这种文化原型的历史个性和原始价值精神的遗传性不是存在于个体的生物有机体之内而是存在于社会或是社会群体之中。文化给人以安全、自尊、认同、延续,其发展和演化又形成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价值认定,这对人类的形成、人类特征的形成,包括心理、思维模式、社会习俗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人类认同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09.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3]左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05).

endprint

猜你喜欢

聚餐脚本人类
酒驾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数据库系统shell脚本应用
不一样的聚餐
快乐假期
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