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贡献
2014-07-19时洁
时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这种社会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大学的成长,是现代大学产生与发展的深层根源。以复旦大学为个案,通过介绍其早期办学特色,可以对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很多启示。
现代大学制度复旦大学贡献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在20世纪初叶,开创了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的先河。复旦大学的办学特色,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同时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提供启示。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大学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落实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指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从微观层面来讲,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
二、复旦大学办学特点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1905年,震旦学院140余名学生因反对法人干预教育从震旦学院退学。震旦学院校董教育家马相伯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宣布出资创办复旦公学。从此,复旦公学成立。从复旦公学的创建过程中可以看出,它是当时有识之士在反法帝国主义夺权中重建的爱国民主学校。1917年,复旦公学开始招生本科,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41年,学校改为国立。复旦大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在当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1.思想民主,学术自由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倡导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是复旦大学所追寻的目标。马相伯主张学校应兼容并包,学术思想自由。他在复旦时明确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学、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复旦校歌歌词中“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为复旦人对教育和学术领域的追求和理想。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对于新思想的引进, 也非常关心。所聘请教师中有思想极为先进的人物,对当时复旦发展有很多影响。1924 年,复旦设立行政院,实行教授治校,建立起一套民主制度。
复旦大学因是私立大学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可以保护激进学生,有按学术标准或他们选择的学术标准办校的可能性。相比国立大学来说,所受政府束缚较少。
2.学生自治管理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认为,大学应是学者自由问学的机构,认为大学应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想把复旦办成一微型民主社会。复旦大学成立学生自治会管理学校,设有评议部、执行部和司法部,校务由学生推选干事自己管理。学生自治会除了安排食宿和同学们一般社会活动外,办了一所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合作银行和几个合作机构。复旦大学积极提倡独立自由和学生自治精神。学生自治制是由学生选举出几位代表,组成一个委员会来承担学校的所有管理工作,院内各部事务全部都由学生管理。学生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通过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分配学生担任行政职务是为了将来把民主价值观运用到社会。这一管理制度体现民主、自由、平等观念。这也形成复旦独特的治校风格。
3.中西会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并重
复旦作为近代中国知名的私立大学,它的教学有其独特的风格。首先,教学要求非常严格。在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方面,复旦大学规定,学生凡国文、英文、算学有一科不及格者,不能升级,也不能毕业。复旦学生以基础扎实而著称。其次,非常注重外语教学。把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列入必修科目,规定除了本国的历史、地理、数学等课程须用汉文外,其他科目都用西文教授。目的是培养中、西会通的人才。除此之外,复旦大学提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重的教育理念。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崇尚科学, 注重文艺, 不谈教理,容纳各种人文及自然科学知识。
设有中文、外文、历史、社会学、新闻、教育等系的复旦文学院在课程设置的广泛程度上,可以和美国文科学院相比拟,同时又注重职业训练。学生毕业之后,可能应付社会的挑战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成立于1917的复旦大学商学院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商业发展以及上海民族工商业的需求, 创立此学科。它设有银行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为民族工商业培养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和理财贸易专家。
复旦大学的教学理念是中西会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从复旦课程设置来看,有两点是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学校对于课程设置有较多的自主权,因而有可能根据中国培养高等人材的需要,来决定教什么或不教什么。二是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当时的复旦课程设置,不仅向学生介绍了新知识,并且力求结合现实常发生的问题加以说明。
三、贡献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其核心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目前,中国大学制度存在很多欠缺,不管从对外关系上还是内部管理。中国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其主体地位缺失,大学存在严重行政性泛化现象,缺少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氛围。近代复旦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为目前的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就大学与外部关系来说,复旦大学最初建立是因为反法帝国主义夺权所产生的,它是一所爱国主义民主学校。国外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倡导教育独立、学术自由,而且复旦大学一直到1942保持其私立大学的性质,政府对其干涉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在较独立的环境相对比较自由的发展。
复旦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学校内部治理上。学生自治制度是复旦大学的一显著特色,其管理制度把学校管理权利交给学生体现民主、自由、平等观念,而其课程设置是其另一重要特色。其课程设置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教授可以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其教学内容很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复旦教授和学生都重视学术自由,他们从中国教育传统中吸取知识来承担社会重任、关心实用研究的内在价值,来加以改造以适应社会需要。他们既不盲目追求西方学术标准,也不排斥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而是想树立起中国近代学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2]程沧波.国立复旦大学[A].中华民国大学志[M].
[3]薛明扬.复旦杂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赵少荃.复旦大学创立经过[J].上海高教研究,1984,(02).
[5]孙宏.复旦公学(学院)迁锡纪事[J].档案与史学,1999,(01).
[6]别敦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03).
[7]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办学成功地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05).
[8]许美德.一个大学新传统的开创——复旦的早年[J].复旦学报,1982,(02).
[9]黄书光.论马相伯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06).
[10]张建奇,杜驰.民国前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J].大学教育科学,2005,(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