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4-07-19陈国
陈国
摘 要: 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学生体质与技能问题的有效解决上,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本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励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测 运动技能 教学水平
1.教学质量监测目的和标志
1.1教学质量监测目的。通过第三方监测对部分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分析,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情况;进一步总结和反思体育学科教学状况,全面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规范,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教学质量监测成绩评定标志。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的相关技能项目考核要求制定各年级的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
1.2.1学生运动技能测试以优秀、合格、待合格(即A、P、E)三个等第评价,并以此统计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
1.2.2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系统。
1.2.3学生身体素质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80%以上均为认可,不到80%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运动技能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75%以上均为认可,不到75%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
2.教学质量监测前的状况
2.1学校体育器材匮乏,体育室只有少数篮球、足球、排球等,其他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上课所需,平时体育课都是几个球大家一起学,教学的密度、强度、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器材类的学习项目大打“折扣”,如篮球课的运球,只有几个篮球,无法满足学生所需,学生相互轮换运球,一节课下来掌握动作效率很低,上课班级多,体育硬件设施匮乏,要让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较困难。
2.2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以“文化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牺牲学生的身體健康为代价,对待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体育课大大“缩水”,经常被语、数等学科挤占,况且专任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即便是上课,也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学校体育课出于安全考虑,不是“放羊”就是做“游戏”,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形同虚设。
2.3对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监管不够,造成体育教师懒惰,认为没有监测,教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上课无所谓,体育课上也是教几下动作,没有针对性,技能学习没有层次,没有技能考核标准要求。没有第三方监测,一些体育教师说了算,成绩造假现象严重。年复一年,体育课变得有形无实。
3.教学质量监测后的状况
3.1学校层面上,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监测结果会影响学校声誉,学校着手出台了一套监测方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器材配备必须满足教学所需,而且必须满足学生上课学习器材,做到课中人手一球等。教导处平时开展体育课突击检查、备课检查、学习质量检查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光靠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体质和技能要求,学校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实施晨跑方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体制、技能、学习的动机明显增强,学校体育场上,出现了亮丽的体育活动风景,篮球场上,有投篮、运球,排球场上有学生自己垫球的,两人互垫的,围成圈与老师一起玩游戏的,低段有组织玩沙包,跳绳,等等。体育老师细心认真教导学生各项技能,使师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3.2体育教师层面上,思想上和态度上发生很大转变,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深刻钻研和理解教材,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改变以前想把课上得轻松一点,对学生的练习不敢提出严格的要求的想法。监测实施后,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风严肃认真,学风自然很好,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育老师相互沟通协调使用上课器材,肯定了方案实施后带来的效应。教师有所思,有所准备,跟以前体育课的盲目性、无所准备形成了鲜明对比,平时体育老师互相讨论动作规范正确性,交流经验心得,增强团队凝聚力。
3.3学生学习层面,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技能进行了展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特别是低段学生在队列队形测试中,做到快速反应、动作整齐、精神饱满,在身体素质测试中积极进取、不甘落后。高段个别学生完成的技能甚至比老师还要优美,以前一些学生不敢想、不敢做的技能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完成很出色。
4.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测的展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体育教师责任重大,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应无条件奉献,通过质量监测,今后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4.1立足课堂,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是教之根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老师作为主导者,要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挖掘、对学情的把握,灵活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课练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教学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渗透关键要领、技能和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动作技能的体验和学习,同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4.2注重内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想教、不会教、教不好的教师。
从方法和能力层面看,不同教师教同一项动作,有的教得趣味盎然,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乐此不疲;有的教师教得生硬呆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的职责是教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不断进步。因此,如何讲解、示范,如何指导学生思考、体验,如何提问、设疑,如何设计高效的组织方法等,都考验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4.3因生施教,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另一部分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引导影响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及学生的锻炼效果等方面考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最近发展区的转化,反复递进上升,按各自水平和接受能力,调动或维持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热情。对于一些不敢做的技术时,给予安全保证,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心,这样就能强化教学效果。
4.4开展特色,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质量。组织校园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体育活动,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质量监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各级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班主任积极支持,体育老师付出是学生体质健康成长的结果。体育课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科学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加大课间全体学生的活动强度和密度,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学生体质依旧堪忧,中央决策亟待落实[J].中国学校体育,2012.4.
[2]惠志东.立足基础,走出“考什么就练什么”的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2012.6.
[3]潘绍伟.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小学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