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研究

2014-07-19漆小凤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态毕业生心理

刘 宁 戚 燕 漆小凤 蒋 华

(井冈山大学 护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研究

刘 宁 戚 燕 漆小凤 蒋 华

(井冈山大学 护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顺利就业。本文分析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通过政府、高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层面共同努力,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形成健康积极的就业心态顺利实现就业。

护理专业毕业生 就业 心理问题

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比其他专业而言,虽然较乐观,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医院进行了近一年的实习后,在面对求职时仍然显现出焦虑、彷徨、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择业观,形成健康积极的就业心态,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从众攀比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普遍存在一种从众攀比心态。部分毕业生无法正视自己的客观条件,忽视自己的特点,对自身条件缺乏客观分析,求职时眼睛都盯着三甲以上、条件好的医院,或是关系较好的同学扎堆应聘某家医院,不愿意前往护理人员需求量大的基层医疗机构求职。

(二)自卑消极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1]。在招聘中,条件较好的医院一般会对毕业生提出专业技能、身高、长相要求。普遍存在的身高、长相这一外在要求,让很多专业学得较扎实的毕业生产生了自卑消极情绪。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摆正心态,做到取长补短、灵活应变,在一次两次面试失利的打击后变得消极、自卑,甚至一蹶不振。

(三)依赖心理

护理专业女生偏多,其在求职过程中多存在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缺乏独立自主求职的勇气和动力,被动等待学校推荐或医院上门招聘,甚至依靠父母拉关系帮忙解决就业问题。对于考研还是就业这个选择,无法进行审慎的思考,而是依赖父母、老师帮其做决定。

(四)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一般存在于本科学生或是专业成绩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群体当中。这一类学生能力较强,对就业单位要求偏高,对就业环境、薪酬待遇期望较高,不愿意前往基层、农村医疗机构应聘,因此常出现错失许多求职机会的情况,形成就业困难的局面。

(五)保守心理

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比较保守,胆子小,无法做到主动联系招聘单位推荐自己,缺乏必要的求职技能和勇气,不愿意前往条件和基础较差的医疗单位就业,而是被动等待学校、家人帮忙推荐就业单位,解决就业问题。

(六)焦虑浮躁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态心理[2]。临近毕业,出于对毕业后工作的迷茫、对求职面试的紧张,学生多出现焦虑、失眠、紧张、多梦等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毕业生若调适不好焦虑浮躁的心理问题,势必会影响毕业期间的学习、生活、考试、面试等,影响顺利就业。

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当前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困扰着她(他)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并直接影响到求职的成功率。第一,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压力空前。毕业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的紧张氛围下求职,难免会出现诸多不适,引发多种心理问题。第二,护理专业毕业生一般在专科大二下学期、本科大三下学期进入各个医院进行为期九个月至一年的临床实习。从实习到返校直至毕业离校,这期间的学生管理偏于松散,主要依靠学生自觉自律、实习医院、家长、学校共同管理。在此期间,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相关人员无法实时高效地深入学生中开展工作,引导毕业生以正确的心态应对求职竞争,缓解心理问题。第三,护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引发心理疾病。部分毕业生无法做到以科学合理的心态看待就业问题,存在着拈轻怕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问题,没有对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定位,一心前往大城市、条件好的医院求职,从而为顺利就业增添了困难。

三、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指导

(一)政府层面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3]。政府应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疏导工作,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分流,引导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农村、西部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引导大学生积极通过考研深造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学历及竞争力,规避就业高峰年份的就业压力;推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创业的实践活动,为毕业后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应着力提高护理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就业环境,确保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认同感。

(二)高校层面

由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最后一学年大多是在实习医院度过的,因此,高校应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就做好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模拟面试活动、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方针政策教育、实习动员大会及实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扎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会学生一定的求职面试技巧,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学会适度包装,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就业单位,为学生顺利适应实习生活、成功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与护理专业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护理专业趣味运动会、授帽仪式、急救技能操作大赛等,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自强、自信、自立、自爱,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家庭层面

在就业求职的关键时期,家庭应给予毕业生支持和理解。家长应积极鼓励毕业生对就业意向作合理定位,勇于挑战自我,大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帮助学生调适不良情绪,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求职竞争,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做到不气馁、不放弃。

(四)自身层面

第一,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第二,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为顺利就业提供方向指引。毕业生可积极报考“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行政事业单位招考等招聘考试,做好笔试、面试前期准备。此外,市、县、乡镇、村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专业人员需求较大,毕业生在求职时应适当调整求职方向,到基层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第三,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身高、外貌等要求,许多护理专业毕业生流露出灰心、沮丧的情绪,有的同学甚至因此一蹶不振,不再从事护理工作。在遇到求职失败的时候,毕业生应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增强自身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只有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的协同和支持下,护理专业毕业生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估,树立自信心,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1]韩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引导[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283-285.

[2]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94-696.

[3]刘颖,李春梅,曹文超.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不良倾向探讨及应对[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

猜你喜欢

心态毕业生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谦逊的人
还是“看掐架”心态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