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前概念初探

2014-07-19徐利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前概念高效教学新课程改革

徐利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很多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这时教师要着重寻找效果不佳的原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概念误区,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前概念;高效教学;新课程改革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利用科学探究过程,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前概念

这一方法可在科学探究的猜想环节予以实现。在引导学生猜想时,提倡“有根据的猜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案例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可能会有以下教学情境:

师:请大家猜猜看,哪些因素会影响加速度呢?

生:物体的质量、重力,物体受到的推力、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在说出猜想的时候,把你作出这种猜想的依据说明一下,这个依据可以是生活中的现象或经验,也可以是你的一些分析。(教师的这个引导很重要,通过这一方法,几乎可以暴露大多数学生对加速度的前概念。)

生甲:加速度与物体重量有关,比如,火车重,所以加速慢;汽车轻,所以提速快。(学生的这个猜想非常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

生乙:不对,与重力无关,是与质量有关,书上说了。(也许这个学生提前预习了,但是至少目前他有这个认识。)

生丙:加速度与推力、摩擦力有关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表面光滑的平面上摩擦力小,用较小的推力就可以很快使物体加速,而在粗糙表面上,就要用较大的力。

……

师:大家的猜想很好,并且都提出了很好的依据,我先不评价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因为当初物理学家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同样也像各位抱有相同的猜想,没有谁来告诉他们哪些猜想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来归纳一下以上同学们的猜想,发现其中都与质量、力有关。那么我们可以由简入繁,先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然后再来研究其他因素的影响。(探究清楚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后,教师务必要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其它的猜想,尽量消除那些前概念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通过案例1可看出,引导学生暴露学生已存在的前概念,将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根本错误,使教师能“对症下药”,必将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纠正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

二、通过大量的实例,消除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

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带着前概念来到课堂上,多数教师不是考虑如何转变这些概念,而是教条地灌输一些于学生来说毫无意义的理论、公式和定义。这些都归咎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校教的应是正确的东西或所谓的真理。这也仍然是那些保守的教师藉以反对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保守的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根深蒂固,光靠在课堂上生搬硬套一些理论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亟待转变。如何尽量消除这些错误的前概念的影响是促进学生理解正确概念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问题上,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指明了方法:重视过程与方法。既然学生的这些错误前概念是来自于生活现象或简单的实践认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并分析与学生错误前概念相反的现象。

三、在设计实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实验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冲击力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案例2: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针对学生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前概念“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亲自进行如下一个小实验:

第一步,先用一个小铁球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显然铁球先落地。貌似证明了学生的前概念。(暂且让学生先得意一下。)第二步,接着用两张相同的纸片,将一张纸团起,让两者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纸团先落了地,即重量相同又不同时落地。(学生开始迷惑,并尝试思考解释。)第三步,一张小纸片和一张大报纸,将小纸片团起,让两者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纸团先落了地,即轻物落得快。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前概念与实验现象发生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究竟哪个下落得快?从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对自己之前的认识产生怀疑,为正确概念进入学生的思维世界扫清障碍。

四、充分了解前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课时紧张的局面

学生的前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不会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采用提问、问卷调查、试题测试等方式,去深入了解学生大脑中前概念的存在情况,使其充分暴露出来。如果教师能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觉检查和消除错误观念的能力(往往要在学生多次发生错误而又经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才有可能),那么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便会逐步减轻,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尤其是与新概念有密切关系的前概念,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让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节约教学时间。

猜你喜欢

前概念高效教学新课程改革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