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研究

2014-07-19吴敏慧

关键词:海宁皮革集群

吴敏慧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基于扎根理论的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研究

吴敏慧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至2010年间出台的政策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编码分析发现金融政策在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改变了企业的金融环境,但是集群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以海宁皮革产业为例,作进一步讨论与剖析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产业整体转型而言,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偏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有利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就微观企业发展而言,在主导政策明确基础上的小幅调整,能使政策对路有效,有利于引导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

扎根理论;产业集群;集群政策;浙江经济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近年来浙江省产业低层次、低成本竞争和低水平增长的问题日益显现,*王祖强:《浙江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组织模式与发展趋势》,《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32-36页。依靠原有竞争方式取得竞争优势的集群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Hospers G, Beugelsdijk S, Regional Cluster Policies: Learning by Comparing, Kyklos, 2002, No.3,pp.381-402.自2008年11月后的9个月间,浙江省企业的外贸出口连续负增长,2009年义乌近三成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问题,危机下大多数企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政府需采取科学的集群政策加以应对,以期实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已从关注一般性的区域经济政策向集群政策转移,尽管现有的集群政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政策的制定究竟是政府主导集群建设,还是政府营造推动集群企业发展的环境,还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基于理论和现实需要,笔者通过厘清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以集群政策分析为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政策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机理,旨在加强集群政策的引导,实现集群转型升级中不同环境下的集群政策选择,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基础

现有对集群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策分类。集群政策在于优化集群的动力机制,*Mitra J,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Clusters, Final Dissemination Workshop, University of Luton, 2003.具体来说,种类包括企业导向类、增强集群吸引力类、服务设施建设类、信息类、培训和研发类以及鼓励协作类等。*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第36-43页。Martina和Günter(2005)认为,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即政府为引导某一区域的产业形成而制定的政策,其重点在于国家层面;另一种是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政策,即政府根据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而制定的政策,其主要以服务者的角色在基础环境层面给予支持。*Martina Fromhold-eisebith, Günter Eisebith, How to Institutionalize Innovative Cluster? Comparing Explicit Top-down and Implicit Bottom-up Approaches, Research Policy, 2005, No.8, pp.1250-1268.第二,政策内容。孟卫兵(2007)认为,集群政策应以产业为基础,政策导向应更多地适用于企业,*孟卫兵:《产业集群现象的成因及经济学分析》,《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6期,第19-21页。Raines(2001)、刘恒江(2004)从集群政策解决市场失灵、系统失灵和传统政策失灵等角度研究集群政策;*Raines P, The Cluster Approach and 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Policy-making,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aper, 2001, No.47.*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第36-43页。Porter(2000)、Martin(2003)分别从政策产生背景、政策作用和政策实施等方面对政策内容做了研究。*Porter M,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0, No.14, pp.15-34.*Martin R, Sunley P, Deconstructing Clusters: 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No.3,pp.5-35.第三,政策效果。Raines(2001)从政府或其他公共主体促进集群环境改善、刺激集群企业创新的角度,对集群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探究*Raines P, The Cluster Approach and 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Policy-making,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aper, 2001, No.47.;中国学者从集群演进*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经济地理》2001年第5期,第550-553页。、集群发展的阶段性和政策作用方式*吴德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征》,《理论参考》2006年第9期,第11页。的视角,论述不同阶段集群政策的制定、实施组合的效果。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研究

识别集群政策及其对集群发展的影响,通过定量方法来直接测量是相对困难的,集群政策的作用效果难以量化、具体化,而借助于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进行深入探讨的定性研究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方法,更能发掘集群政策的作用和集群发展关系间的重要信息。扎根理论被视为定性研究中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由Glaser和Strauss于1976年提出,即从原始资料中寻找反映事件的核心概念,通过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并通过反复的资料对比和编码,归纳得出比较规范的理论。

(一)资料搜集

通过搜集2008年至2010年间浙江省工业经济领域内的产业集群政策,运用扎根理论,*Philip B, 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 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 Nurse Researcher, 2006, No.13,p.84.对政策进行分析,着重进行事实资料的描述与分析的反复互动,*Glaser B G,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Aldine Press,1976,pp.173-204.以此不断挖掘、探讨和发现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在具体样本的选取过程中,为获得更多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数据,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整理、整合和质证,并按照理论饱和原*Fassinger R E, Paradigms, Praxis, Problems, and Promise: 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No.2, pp.156-166.和经验,最终选取27个样本,作为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的分析样本(见表1)。

表1 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样本

(二)资料分析及编码

资料分析: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即在对资料的分析过程中,在各阶段之间跳跃、往复,*Patton M 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90,pp.429-537.重新探究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问题。编码:本文对政策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模型构建,以建立产业集群政策结构、政策导向与政策结果之间关系的完整架构。*Corbin M, Strauss L,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Procedures, Canons, and Evaluative criteria, Qualitative Sociology, 1990, No.13,p.3.

1.初始编码。本文首先针对27条政策的具体内容,对相关政策的句子、段落进行逐句编码和命名,对原生编码进行初步概念化,用概念化和范畴化来反映、分析资料内容,完成初始编码,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得到182个初步概念和108个范畴。为说明初始编码过程,对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的部分资料提供以下初始编码示例(见表2)。

表2 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的初始编码分析示例(节选)

2.聚焦编码。在初始编码的分析方向的基础上,本文进行第二阶段的聚焦编码,筛选出最重要和最频繁的初始编码。*Health H, Cowley S, Develop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 Comparison of Glaser and Strau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04, No.41,pp.141-150.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典范模型,将初始编码得出的各项范畴连接在一起,*Jaffe Adam B, Economic Analysis of Research Spillovers Implications for the Advanced Technolgy Program, 2005-04-12,http://www.atp.nist.gov/eao/gcr708.htm.通过进一步归类、抽象,得到四个主范畴,分别为“科技”、“人才”、“金融”、“产业”。以主范畴“科技”的模范模型分析过程为例,利用产生“科技”事件的条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象(加快科技创新)、脉络(科技创新是在下属条件下被处理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中介条件(自主创新行为)以及发展科技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采用的结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将各概念联系起来,更加准确、全面地挖掘“科技”范畴的含义。

3.模型构建。根据上述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所得出的范畴和主范畴,并将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进行补充,统合所有范畴,整理出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分析模型,并重新检查该模型的合理性(见图1)。

图1 浙江省产业集群政策分析模型

由图1可见,产业集群政策主要针对金融政策,通过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创新担保方式等举措,应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现有政策评估的视角来看,其一致性和效果性都非常好,并且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明显的好转。

而实际上,经济的浅表增长掩盖了诸多结构性问题,经济结构中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失衡问题凸显。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靠高投入、高消耗、人口红利、低成本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近几年浙江省的企业正因此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究其原因,是由于产品结构简单、产品层次较低、产品利润率低等,致使企业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若长此以往,浙江制造业一定会面临产业外迁与产业空心化等“棘手”问题。因此,就浙江产业的现状来看,产业结构性的政策调整和引导应当是政府层面首要考虑的焦点。在作者参与的浙江省42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工作中发现,嘉兴海宁市通过结构性政策调整,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此,本文选取海宁皮革作为案例样本。

三、典型案例分析

皮革产业是海宁市的传统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4。海宁市主要以制革、皮革沙发、皮装为主导产品,皮革工业的产业规模、工艺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海宁皮革产业在空间上由东向西,形成一条从制革、皮革服装、皮革沙发到皮革箱包的狭长产业带,并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从2008年开始,海宁皮革产业出现市场萎缩、利润同比下滑和亏损的现象。为推动海宁皮革产业转型升级,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下主要结合该集群的发展特点进行扎根理论的详细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遵循编码技术程序*Strauss A, Corbin J,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Sage,1990.,进行数据资料的编码和模型构建,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模型的效度。

1.信度检验。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案例信息,在调研结束后立即整理案例资料,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以电话、邮件的方式反复沟通,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2.效度检验。为确保案例研究的效度,本文选取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进行个案研究,海宁皮革是中国著名的皮革、皮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是全国重要的皮革生产制造、销售基地和中国皮革产业名副其实的“风向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针对其发展的集群政策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符合个案研究的独特性。*Eisenhardt, Kathleen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No.4,pp.532-550.从集群政策的角度看,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嘉兴海宁市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将备忘录、理论抽样和不断的比较分析方法贯穿于整个编码过程中,保证了研究的效度,使结果具有一般性。

(二)政策分析

1.初始编码。针对21条政策进行逐行编码和初步概念化,最终得到了165个初步概念和102个范畴。相应的初始编码过程(节选)如表3所示。

表3 海宁市产业集群政策的初始编码分析示例(节选)

2.对已经得出的范畴进一步归类、抽象。得出三个主范畴,分别为“产业”、“科技”和“品牌建设”,而前面得出的其他范畴成为说明或解释这三个主范畴的副范畴。经过对关键点以及范畴的深入分析,得出了海宁市产业集群政策分析模型(见图2)。

图2 海宁市产业集群政策分析模型

(三)研究结果:集群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从图2可以看出,一方面,从产业整体视角来看,模型中的因素主要侧重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08年后海宁市政府的政策重点在于产业领域,包括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服务系统、区域提升系统、区域龙头系统、区域生产系统以及区域品牌系统几类因素,通过这些政策举措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从微观视角来看,对于集群内的企业,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导政策下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政策,以引导企业走出困境,推动企业的升级发展。

1.产业整体转型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创新,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推动集群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对技术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对技改项目给予贴息贷款;与国外知名的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现海宁皮革产业的技术创新,以此加大产业的创新力度。

(2)构建区域服务系统:海宁市政府通过构建品牌设计平台、质量检验平台、产品研发平台和品牌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区域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间的分工深化,提高要素组合效率,推动产业自主创新,有效促进了海宁皮革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皮革行业协会开展调研、咨询等工作,使不同经济主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构建区域提升系统:从产业整体发展角度看,可以利用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海宁皮革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做好“皮革之都”大文章。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海宁市政府利用旅游资源,将皮革之都的购物特色与旅游业、文化业结合发展,提升海宁市整个区域系统的发展。

2.微观企业发展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构建区域龙头系统:针对具体企业,海宁市政府利用骨干企业在皮革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发挥其在生产、经营、研发中的特色,带动其他企业发展。通过企业间协作的方式,改变产品和工艺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提升企业间的合作层次。

(2)构建区域生产系统:从企业发展入手实现生产系统的模块化,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联合,例如,在政策的引导下,卡森集团在美国等地设立了连锁销售机构,蒙努集团成功并购了其产业链下游的杰妮芙美国品牌商,兄弟集团在韩国等地设立研发机构。

(3)构建区域品牌系统:发挥企业与区域品牌的互动作用,增强以企业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区域品牌影响力,“海宁皮革”这一品牌形象为集群内的企业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提升了企业的无形竞争力。此外,中国海宁皮革城先后在东北、江苏、河南以及成都等地投资建设区域级皮革市场,进一步实现海宁皮革品牌的输出。

因此,对于我国目前的集群发展来说,其效应仍属初级阶段,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培育。在制定集群政策方面,各地政府应结合集群发展所处的环境与背景,深入到与集群的动力机制、演化规律相匹配的层次,制定切实有效的集群政策,提高集群适应环境的自调节能力,并从环境变化中获取市场机会,提高集群的自我增强能力,有效规避各种环境风险。

四、思考与结论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浙江省相关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以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为案例,论述产业结构性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样本分析过程中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浙江省政府推出了大量的金融政策,有效改善了企业的金融环境。但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企业窘境频现,事实证明,单方面的政策容易在政策引导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现状是有大量企业重虚拟经济,轻实体经济)。在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偏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有利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而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政府的政策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就企业发展而言,在主导政策明确基础上的小幅调整,能使政策对路有效,有利于引导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

浙江原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的同时,政府和集群政策的积极互补作用一直未能有效开发,通过对产业集群政策的研究,将为后全球金融危机下浙江省地方政府有效发挥集群政策工具、科学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同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产业集群政策,能更好地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发现并解释问题,最终找到政府对集群转型升级的引导方法,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真正实现政策目标。

(责任编辑 陈汉轮)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y in ZhejiangProvince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WU Minhui

(PublicAffairs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58,China)

Using the Grounded Theory and taking the policies introduced by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from 2008 to 2010 as exampl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the enforcement of financial policies has effectively changed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for SMEs, though the structural problem of industrial clusters still remains. By careful case studies of the leather industry in Haining,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policies that cater for structural change benefited the upgrade of the industry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slight change on the basis of the dominant policy makes them effective and helps guide the enterprises out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ensures long-term sustainable operations.

grounded theory; industrial cluster; cluster policy; Zhejiang economy

2014-06-17

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3032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1132007)

吴敏慧,女,浙江桐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5.006

管 理 经 济

猜你喜欢

海宁皮革集群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皮革回潮
天下奇观海宁潮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