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析
2014-07-19唐玉婷
唐玉婷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社会人才需求与中职服装教育的矛盾,结合当前服装教育的特点,阐述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职教要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中职教育现状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
1.服装企业用人急迫与中职毕业生低就业率之间的矛盾
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存在用工不足、员工跳槽频繁、生产岗位开工不足等问题,但是中职学生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比例极低,大部分企业不足2%。原因大致为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服装企业员工劳动强度过大、工资低,毕业生对工资、环境不满意。
2.学校教学体系与实际生产流程的矛盾
毕业生在学校学的知识跟工作中应用的不一样,到企业中还得跟工人师傅重新学习,经过了三年的专业教育却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服装企业用人,要求的是完成某工种工作的从头到尾的工作能力,它可能涉及服装材料、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多门学科知识中的一部分。而中职服装教育大都采用学科课程教学,对于所授知识在企业中是如何组合、如何运用的不甚关心。其原因是教学体系没有体现“就业导向”。
3.中职服装教育培养的人才单一与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企业用人,按工种招工、定岗。中职教育没有进行针对不同工种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模糊。
多年来,中职教育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方式,对企业需求的研究很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始终如一,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过程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2.课程教学教材的更新
目前,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滞后于生产实践,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和企业的项目任务结合不足。比如服装工艺的教材,其中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因此,实际教学固然要重视教材的某些规范内容和基础理论部分,更应当注意把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带进教材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掌握。
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应该注重实践,注重技能。实践教学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联合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专业教师不能只是在校内钻研课本,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并将企业的任务书或任务单带回到学校和课堂进行教学。为了尽量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校教学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还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同堂教学。这样就实现了课堂教室与企业厂房的贴近,教学手段与工厂设备的配套等。
三、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反思
在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结合专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关键要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师资建设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
2.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筹建
定单式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教育内容符合企业要求。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适应能力强。
3.工学结合教育机制的构建
依照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及用人标准,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要求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班主任共同管理学生;实施岗位实践教学,企业对学生按月发放工资。工学结合既强化了学生的技能,也能使学生得到等额的报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前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缓解了学校师资、设备不足的压力。
4.多样化培养目标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培养人才的精细划分入手,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统一修完必修的课程内容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
传统的服装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多年,易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大幅度的教学改革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校企合作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学校要与用人单位一道努力,把教师引向或推向社会和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专业的特点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J].服装设计师,2001(10).
[2]王珉,潘先伟.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3]穆红,顾韵芬.服装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4]戴孝林,楮结,成月华,徐继红,刘荣平.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