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

2014-07-19何艳谦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探索实践

何艳谦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西部农村由于教育基础薄弱,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简陋,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村义务教育依然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未达基本需要。西部农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需要下大力气,从政策、资金投入以及手段上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公平;实践;探索

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之计。而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及社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突出矛盾之一。近年来,国家建立了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等均向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倾斜;对未普及初等教育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向农牧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争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生活费等特殊措施,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就学;中央财政通过综合转移支付对农村牧区、山区和边疆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生生活费给予一定资助;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各级财政也要相应设立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西部农村教育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的表现

1.受教育起点上机会的不公平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城市和农村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农村普遍存在教学条件差、校舍简陋、教具奇缺,过去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拉大了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这种教育资源上的不公平必然带来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目前,虽然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仍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在位于贵州西南部的紫云苗族布衣族自治县的大山中,有据国家旅游局考证称之为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的地方。2003年,为解决当地学生的读书问题,在政府和社会的资助下,在洞内开办了一所“中洞小学”。“学校”五间无顶木柱竹篱“教室”,中央挂着一个木版,上面写着“上海交通大学捐助”,左侧是一间办公室和住有30多个学生的“宿舍”,他们多是农民工的子女,有的已几年未见到父母。教室和办公室中间的空地上还安置了一个班,用木架支着一块黑板,上方吊着一盏电灯,20多张略显破旧的桌椅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多是附近山里农民的孩子。2007年,学校还有6个班级,195名学生,7名教师,其中4名是代课教师,每月工资50美金,是由联合国资助的。在《中洞小学撤并及学生分流情况报告》中了解到,2008年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及家长的意见,对中洞小学168名学生进行分流,其中只有31名到格凸寄宿制学校学习,其余130多名学生均被分配到非寄宿制学校就读。从贵州中洞小学的变迁,可见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状况。寄宿制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制度安排上还很难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这些地区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起点上已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2.性别歧视

在农村女童教育问题上,西部农村表现突出,特别集中在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文盲率女性高于男性。西部农村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早婚早育的现象还有存在。近几年来,虽然女性教育在整体上有了很大进步,发展的态势较好,男女童入学率差距在逐渐缩小。但由于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受历史条件所限以及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与东部及城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3.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条件上的不平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要求,规模庞大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人口流动量大增,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工子女不能适龄入学,存在到了入学年龄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低、农民工子女女童辍学率比较高等现象,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借读费”等表现出在入学条件上的不平等。

城乡教育的差距大还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据调查,在贵州省贵阳市高级幼儿园每月学费1980元、特长班(学习歌舞、绘画、乐器等)700元/月,住宿费50元/每晚,以月计算要少一些。没有经济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就只能上一般的幼儿园,每月只交300~400元,学校基本不教任何知识,只是把孩子托付给园方看管。

4.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社会的一道难题。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有的由亲戚代管,还有少数只能自己独立生活。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容易导致亲情缺失,产生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甚至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

5.学生辍学问题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在接受教育前期基础不足,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后续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总处于跟不上、不适应的被动状态,学习中缺少快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而产生厌学,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许多适龄孩子辍学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谋生技能,加上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心灵扭曲,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以贵州为例,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今年三月正式投入使用,截止四月底,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共有辍学学生17755人,包括初中阶段14171人,小学阶段3584人。此外,共有疑似辍学学生25608人,其中初中阶段15911人,小学阶段9697人。

民盟贵州省委在《关注社会闲散青少年,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提案中报道: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报告显示,2009年该所关押罪犯2769人,其中未成年人1439人,14~17岁就有1134人,占41%。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85人,占3.1%;小学806人,占29.9%;初中1544人,占55.8%。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未成年犯人数在逐步上升,而且农村未成年犯占较大比例。

2013年6月5日,《贵州都市报》综合新闻版以《辍学六人帮向学生收“保护费”》为题,报道了6名少年辍学后,家中无人管教,混迹于网吧等场所,为了筹钱满足他们吃喝玩乐的需要,竟向小学生收取保护费。如果不给或给得太少,就对学生进行殴打或抢劫,一个月作案40多起……这样的案例经常发生。

二、西部农村实现教育公平存在的困难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形式并存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直接或间接造成东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我国已经实行的义务教育供给的不平等待遇在西部农村显得更为明显。

1.西部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西部相对东部,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在发展落后的农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的倾向受到陈旧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视教育或对教育公平认识上的误读。在一些偏远山区和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由于教育基础薄弱,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简陋,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农村义务教育依然经费不足,师资队伍水平、生均校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仪器设备、计算机配备、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仍未达到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的需要。尤其是在边远的贫困山区、农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生分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普及义务教育仍存在极大的困难。虽然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些规定无疑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原则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由于缺乏给力的政策支持及雄厚财力的支撑,要想改变西部农村教育现状仍显得举步维艰。

2.西部农村基础条件薄弱,教育资源配置落后

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西部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基本上做到了不管贫富如何悬殊,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有书读;为使农村师资力量得到保障,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工作;实行了义务教育教师国培计划,让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一样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对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免费师范生培养;师范院校实行免费招考培养,毕业后到特定岗位工作,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师资力量等。但是,由于西部基础条件薄弱,教育资源配置上与东部地区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在地区上存在的严重差异,给西部农村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巩固现有成果,各级政府正以积极的姿态探索发展西部教育的新路子。以贵州为例,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在全面实施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 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三、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贵州省政府1号文和贵州省政府办公厅18号文中明确了实施教育“9+3”计划的相关政策和重点工作,并确定每年的2月和8月为教育“9+3”计划宣传月,多形式宣传“控辍保学”和中职招生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共同推进实施教育“9+3”计划的良好氛围。

1.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善举更要善为,一项政策要深入人心,政府仍需在政策的落实上加大力度。虽然教育不公平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前提和必然性,但是教育是一个公共事业,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加强政策导向,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制订有力有效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建立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优的监管作用,将责任明确到人并加强跟踪及信息反馈,有效推动西部农村教育攻坚工作。

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所谓教育公平的原则,必须建立在满足受教育者达到国家统一质量要求所需的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高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教学质量、弥补教师短缺难题的手段。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优势,推进教育信息化,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弥补西部农村地区教学基础条件的不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广大的西部农村教师能够得到优良教育资源的辅导,广大西部农村学生能听到优秀教师授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西部农村要实现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依然任重而道远。而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教育公平。让我们为实现西部农村教育公平发展共同努力吧!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探索实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