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学校的文化打造
2014-07-19陆建华
陆建华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是学校发展之根,根深方能叶茂。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校情,尊重规律,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彰显学校品质和办学特色,实现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和谐发展。
一、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目前学校理念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说是误区,没有抓住理念文化的内涵:有的松散,没有核心理念主导,缺乏系统性;有的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内在联系;有的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有的概念认识不清,缺乏操作性。什么样的理念文化能成为学校大多数成员的共同信念,引领学校发展呢?
1.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的灵魂
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它体现的是学校的核心价值。我校(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秉承悠久而卓越的中国教育传统,融汇尚儒崇德的吴地风土人文,结合教育规律与现代发展理念,形成了“每位学生都发展,每位教师都成功,每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教育、鞭策和激励全体师生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从儿童立场出发,探索适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以良好氛围给予教师教育的智慧,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享受职业幸福;开放办学,使家长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促进力量,让学生、教师、家长成为聚合共同愿景的力量。全校师生用知识提升自我,用礼仪涵养个性,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
2.三风一训——学校精神的塑造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我校不遗余力地推动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给予校园人充分自由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的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我校“我以校重,校因我荣。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校风塑造着校园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催人奋进;“真、朴、信、勇”的四字校训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然成为全校师生处世修身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师以“敏而好学,乐而善教”为范,学生以“见贤思齐,切问思聪”为尚,正体现了与校风、校训的本质的高度契合。教师以一颗活跃丰盈的求知心、一颗乐于师道的孺牛心、一颗循循善诱的赤子心,在专业发展中获得教育的幸福与满足,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快乐读书、快乐交友、快乐实践,逐步形成“竞争、合作、开放、创新、圆融”的现代人素质。学校精神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打下了亮丽的精神世界的底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规范和谐的制度文化凝聚人心
目前学校制度管理层面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追求效率”与“以人为本”两种理念的矛盾。过分推崇“显性”的规章制度,使用强制性手段的自负管理,强调了制度的刚性原则,挫伤的是教师的积极性;片面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能会偏离制度的目的价值,导致“制度的失灵”。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管理危机。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把硬性的制度加以软化,把刚性的制度变得富有弹性,拓展制度建设路径,崇尚制度,尊重权利,使制度文化由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平衡,由制度他律走向制度自律。
1.制度建设——师生行为的指南
制度包罗万象,因此成熟的制度一般极具操作性。我校集全校智慧汇编的《知行》管理手册,从细微处入手,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管理的切入点,从尺度、法度、智度三个维度提出了细腻而可操作的评判标准与尺度,为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教师依法执教。无论是最基本的教育行为要求,还是日常考评制度,抑或是最重要的教师评价制度,都立足教师,以教师的内需和发展平台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帮助教师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学生规范行为。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各类安保制度、应急预案等更是从安全的角度努力保护好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规章制度全面而缜密,最大限度地发挥着管理、约束和引导的作用,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指南。
2.人文关怀——氛围和谐的乐章
人文关怀是学校文化的和谐乐章。学校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和制度管理,更需要作为制度补充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和谐向上。学校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教师是个敏感而自豪的群体,需要细心的关注和真心的呵护。校长要善于激发教师的兴奋点,发现教师的创新点,放大教师的闪光点。学校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和激活教师的创新欲望,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辐射力,在教师中营造善于研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比如我校大力推行的骨干教师申报认定制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寻找兴奋点和特色点,助推教师的业务成长,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这样的制度助推和人文关心下,自我审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不断反思教育行为,积极应对,讲求合作,不断超越,从而创设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和谐文化场。我们在学生中开展的“品行储蓄”和常规评比所形成的竞争文化,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
我校的制度已成为有温度、有色彩的行为指南,它不再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引领大家在参与和执行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的一种催化剂,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使学生上学像到家,享受教师的关爱;教师到校像到家,感受到同伴的手足情。安全、信任增强了学校的亲和力、凝聚力;民主、平等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激励、交流增强了师生的创造性、主动性。
三、以赏心悦目的环境文化创造精彩
现代学校都十分注重环境布置,但多数随意性太强,如校园雕塑、人文景观、花草假山、名人画像等都是为布置而布置,“没有文化”,无核心理念,无法体现学校的文化主旨。环境文化是学校外显的物质文化,应该整体设计、长远规划。只有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创造出精彩浓郁、赏心悦目的环境文化,才能使学生随时随处受到环境文化的熏陶,才能提升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要建成一所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学校,其校园环境、校园景观及校园设施建设不仅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更要融入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等,并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和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每进行一项环境设施建设要注重打造精品,并使其长期发挥教育作用。
在校园设施建设上,我校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活动为前提,根据校园布局和区域功能,集思广益设计思路,使环境教育功能得到体现。如我校以童心绘画点缀的美术教室,精致精美,体现艺术的博大与高雅;浓墨淡彩总相宜的书画教室,古色古香,使人感受到书香的气息和笔墨文化的传承;现代感十足的版画教室,充满愉悦和挑战,培养着孩子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古韵传情的民乐教室,氤氲着典雅的中国风,诉说着民乐传统的朴素与悠长;轻舞飞扬的舞蹈教室和童心童声的音乐教室,充盈着现代艺术的律动之美和音乐的奥妙与乐趣,引燃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探究的激情。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图书馆,更是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精心设计的“精彩阅读”“名人故事”“名著介绍”图书馆主题廊,飘洒着淡淡书香;藏书类型多样、馆藏特色突出、信息载体多样的藏书馆,引领学生徜徉书海,品味智慧;师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更是让全校师生与经典相伴。我校完善的教育设施、合理的校园布局、精致的建筑景观,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又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使全校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在校园环境营造上,我校因地制宜,突出创新,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用文字、符号、图画、景点、建筑等,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体现在文化景观上。如苏式盆景般的校园,采撷苏州传统建筑的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风貌,又兼具现代化教育元素,与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相呼应。广场上的巨型雕塑“灯影书声”,造型别致,却蕴意深刻:一豆莹然的灯火,一扇明净的窗扉,一册清朴的书卷,寓意读书之人,向往光明,追求爱与意志的光辉。读书灯更是师生勤学苦读的象征,告诉学子“历史的车轮滚滚,唯一不变的是古往今来求学者孜孜以求、刻苦砥砺的精神,身为学子理当发愤努力,成功成才”;告诉教师“每一个老师都是点灯人,在微笑间点亮灯盏,迎来光明,驱散懵懂,春风化雨,诲人不倦”。读书灯长明,读书人的勤学精神永远不息。教学楼宇由四个园子连接,四个园子得名于校训中的“真、朴、信、勇”。四季更迭,春天的真园水波荡漾,清俊静谧;夏天的朴园景致优雅,树木葱郁;秋天的信园枫叶飘飘,百年石墩稳重矜持;冬天的勇园红梅吐蕊,沉静却不失力量。一景、一园、一物、一树都浸润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可以触摸,可以感觉,也可以诉说和分享。环境文化设施的典雅,潜移默化,净化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校园的每个空间都是教育资源,事事皆教育,处处皆文化,学校成为了师生生活的家园、求知的乐园。
四、以相生相长的行为文化发展师生
学校师生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塑造着师生的灵魂,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学校人打造文化,学校文化又塑造人。
1.真情守望——每位学生都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为;把一个行为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我校立足每位学生都发展的理念,积极用行为文化的正能量去激励每个学子“乐读、乐友、乐行”,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为成功人生奠基。我校的“善小德育”关注学生平日的点滴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礼貌、卫生、节约、守时、守秩序,这是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看似微小却十分重要。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以有效教育培养内心强大、意志坚定、行为规范的优秀学子。学校经典的行为文化活动,让莘莘学子一言一行都富有文化气息。如每年九月新生入校,学校举行“授砚立志”仪式,校领导率领六年级家长为一年级新生授砚,新生向师长鞠躬行礼,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仪式内涵的同时,生发对于知识的尊重与向往;每逢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生日成长”仪式,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感恩之心,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六年级毕业生告别母校时,学校举行“毕业感恩”仪式,不仅使学生得以表达对于母校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更使他们得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起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2.孜孜追求——每个教师都成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学生。一个微笑或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声鼓励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都是教师的行为文化。引领教师的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内心认同,身体力行。
我校历来注重教师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我们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尊重教师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努力促进学校价值和教师价值的共同实现;以行为规范为目标,从教育规范、教学规范、礼仪规范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以职业精神为要求,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引导教师用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聆听学生;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更要挖掘学科课程中的人文内涵。我校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六加”校本研训模式,即“读书加言说”,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走班加教研”,促进教师的飞速发展;“聊天加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引领加自主”,练就教师的实战能力;“团队加个性”,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这“六加”模式已成了我校教师文化特色的鲜明特征,学习、生活在此校园氛围之中,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品位不断提升,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
我校师生在美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中育有心得、学有所成;感受熏陶,磨炼意志,奋发成长。学校文化也因为有了师生行为的配合,而更富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