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

2014-07-19李方平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化课程发展

李方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状态与环境条件下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既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2013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又将苏南整体列入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机遇。根据新的“江苏指标”体系,积极破解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升级版”,创建示范区中的“示范”, 成为了我区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位于无锡市中心城区的崇安区,商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居民的城市化、现代化水平高。政府对教育的高投入及持续性增长,造就了“形态的教育现代化”,教育资源配置基本达到省定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良好。突出的成果是崇安区在2010年就被认定为省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按照示范区建设的更高要求来检视,我区的教育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新市民骤增带来的教育需求,新课程的理念与行动存在较大落差,信息技术与教育仍未实现深度融合,教师素养结构有待提高等。新的机遇与挑战促使我们思考:高位发展上的“洼地”在哪里?拥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后,如何在硬件中显“软件”,由“形态教育现代化”向“质态教育现代化”提升?在通过首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检”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均衡中求个性,将教育现代化凝结在学校教育设计之中,从而更大幅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基于我区的教育现实,我们提出了“五个走向”的路径选择,努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区。

一、提高统筹度,走向生态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在发生转化: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教育需求迫切;另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主要矛盾的转化势必导致教育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由过去过度偏重外延发展而转向促进内涵发展上来,兼顾公平和效率目标。由此我们认识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到各类学校,配置给每一个孩子。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逐步实现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这应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崇安教育的特色、个性之一,就是“五朵金花耀崇安”,学前、义务、特殊、校外及社区教育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发展生态。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义务教育坚持“兜底”,特别关注城郊的“新社会空间”,打造了兰亭实验小学、广勤中学等新型优质学校,建立了“多中心”的学校整体发展格局。新型优质学校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不挑选生源、不集聚公共资源、不追求分数排名,按照学校提出的“绿色评价指标”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在资源配置上,我们适度向辅读学校倾斜,打造了融教学、医疗、心理辅导、职培、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特殊教育学校,100%地接纳了辖区内3-18周岁残疾儿童来校就读,其教改成果荣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除此之外,在连元街小学等多所学校做好随班就读的“融通教育”,于主流教育环境中给予特殊儿童特殊的关怀与指导,以体现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二、解放课程权,走向个性化

课程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创新元素,但在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价值的缺失,将其异化成技能项目训练;儿童的缺场,功利主义、简单主义做法远离了儿童的发展需求;技术的缺位,学校缺乏课程开发必要的程序;资源的缺少,教师、教室、场馆、基地、媒介等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向课程教学方面,让教育现代化凝结在课程设计之中。

从2010年秋季起,我区推出了“灵动星期五,主动发展日”校本课程行动项目,对原有地方、校本课程进行改造、升级,腾出周五下午的时间推行“课程定制”,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走班制学习。如连元街小学精心打造“缤纷连元”课程,活动项目力求跨越学科,如“小明星话剧团”,把艺术和语文整合在一起;“电脑动画”把信息技术和美术整合在一起;“读书漂流”把阅读和社会实践整合在一起;“头脑OM”将科技与生活整合在一起;“快乐农场”将劳动与生物、贸易等联系起来。兰亭小学围绕“翰墨书韵”项目,打开了课程的想象力,把书法、音乐、美术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师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建设上来,解放了儿童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校本课程倒逼学科教学的改革,促使课程教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如广丰中学把“走班制”扩大到国家课程层面,深入推进差异教学,建构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制定了《崇安区中小学学科建设指南》白皮书。白皮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方言化”,它依据区情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亮出了各科教学的主张,如语文学科的“积极语用教学”、英语学科的“全语言教学”、数学学科的“数学理解教学”、品德学科的“积极体验式教学”、化学学科的“基于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等,这些主张体现着最新的教学理解,有力地推动了我区课堂教学的转型。

三、推行“E学习”,走向信息化

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是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信息社会中的人的生存是一种信息化生存。当下儿童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而教育管理者、教师是从过去时代来的“移民”。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变教育技术环境,以主动适应“原住民”的学习生活。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区撬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点。首先,升级全区教室装备,无差地别将全区所有教室装备成多媒体教室,并建设成多个网络化教室和“未来教室”。其次,加速推进技术融入学习的进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方式,开启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模式。我们将“e学习”聚焦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上,即运用技术来进行有效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表现与创造的能力。东林中学试行“翻转课堂”,初步建立起了课程资源、互动、评价等支持性服务平台,并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教师角色等一系列变革。我区还倾力打造数字化教研系统,推进教师的“e学习”,在普遍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平台形成区域性,惠及所有学校的区域性共享网络。如各校骨干教师在录播教室上课,全区教师可以实时观看,并利用平台进行深入研讨,使有价值的教研活动能够覆盖教师全员、跟进教学全程。

四、培育新教师,走向专业化

教育现代化需要新型专业化教师。对新型专业化教师的培养,我区既重视“正式性学习”组织的建立,又注重“非正式性学习”活动的引导,依据教师成长规律和工作特点对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必要支持,促进其自然、自主、持续成长。

在正式性学习方面,区政府拨款1000万教育基金用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我们建立四项基本机制,完善“金字塔型”教师培养结构:一是制订了区域教师专业化基本标准,以目标导向机制引领教师发展;二是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利用导师制引领教师发展;三是教研室成立理论部、教研部、培训部,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竞赛活动,以活动锻炼机制促进教师发展;四是建立数个长三角名师培养基地及境外学习基地,与英国埃塞克斯郡结成教师专业发展联盟,让校长、骨干教师“就地留学”,通过常态化对外交往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

我区教师培养的最大特色,在于建立了“非正式学习”情境。以往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度依托在正式的培训课程上,让无数的教师不断走进各级各类教室“充电”。而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专长的生成与发展,更加赖之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合作与自我反思。由此,我区按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2009年起启动了“高品位教师”特长培训活动,开设了工艺、茶艺、影艺、舞艺、歌艺、画艺、陶艺、农艺等数十项课程菜单,以类似于“夏令营”的方式,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参加,体现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培育理念。我们还建立了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社团,倡导全区教师阅读,努力让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工程”,教学名师无法批量加工、复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超越经验,超越技术,就像经历过严格训练的歌唱家的表现境界,经历过严格草书训练的书法家的草书境界。我区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创造,正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追求专业发展的高境界,以造就现代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五、打开新时空,走向开放化

教育的全时空性、终身性和开放性,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大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出发,我区在管理体制方面,出台了《关于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积极推进新型政校关系建设,同时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以实现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少年宫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展课程的外延,以实现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在社区教育方面,建成市民图书馆和“云学习”社区教育网站,建立面向崇安市民的“百家讲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普惠度、贡献度;在对外交流方面,建立常态化的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并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引进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等途径,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永远生长着的时代命题。它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带给我们新的创新热情,启发了丰富的教育想象力。伴随着无锡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脚步,崇安教育必将进入生态化、个性化、信息化、专业化和开放化发展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现代化课程发展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