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团成长 让梦想飞翔

2014-07-19王笑梅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成员生命语文

2011年9月,南通市17个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之一的“王笑梅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我遴选了8名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其中瞿德良、蒋晓飞、朱红霞、陈志祥、朱国忠5名老师是教学思想风格较为成熟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瞿卫华、王树峰、陈桂萍3名老师是青春、朝气、激情、活力的“80后”。我以“铸造一流教育名师团队,打造南通教育闪亮名片”为目标,努力发挥领衔人的示范、辐射、指导、引领作用,利用群体智慧和协作思维的超群力量,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两年多来,秉持生命语文的教学理念,我们进行“儿童化解读”、“我课堂”教学模式与“嬉乐作文”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工作室1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其余为南通市骨干教师与通州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以工作室成员为主体的学校科研团队连续5年获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优秀团队奖,连续两届代表南通参加省语文教师素养、基本功大赛摘金夺银。工作室成员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申报立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多达8个,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多次转载工作室成员的文章,其中一期集中刊载我校一组8篇文章。工作室成员抱团快速成长,被外界称为“通州实小现象”。

一、每一个倒影都美丽

台北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吴丽君这样描绘教师专业成长的情态:“一群人坐在岸边,看看自己的倒影。回答:‘每一个人都很美丽。”是的,每个人都美丽,是我对团队教师专业成长美好愿景的诗意描述与期待。

以女性校长的视野,我提出“管理若水”的治校理念。我倡导学校管理应像水一样包容生命,滋润生命,涤荡生命,推动生命,激扬生命,提升生命。我的管理哲学是: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让学习拓展教师的生命视野,让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让反思提炼教师的生命智慧,让成功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我校教师的成长路径。我们的校园学习理念是:“校长——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做学习的先行者;全体老师——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习惯。”

迈克尔·乔丹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同样,一个团队领衔人,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服务、帮助、成全、协助成员的专业发展,像水一样用浮力托举起他人的成长。我将工作室的宗旨定位为建设“一个钟情于学术成长的绿色团队,一个以研究语文教育为使命的思想者俱乐部”。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那就是植物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不互相遮挡,镶嵌式的排列,使每一片叶子都享受着阳光。

从“叶镶嵌现象”得到启示,我提出“人人做自己的第一,个个是团队的唯一”的评价观,使工作室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定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能量,施展聪明才智。瞿徳良是点子库,也是呐喊鼓动推进者;蒋晓飞是工作室思想进入全校教学的最佳枢纽;朱国忠是我们大家的移动书库,需要哪些理论他一小时内大脑搜索就可以打包发送;瞿卫华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常常在前沿的领地开辟尝试;陈志祥是工作室的新闻发言人,报纸、网站的负责者;王树峰负责工作室信息的传递与报道;年龄最小的陈桂萍,给团队带来激情和青春的朝气;朱红霞是完美使者,所有课堂经她审视挑刺后方可以放心出炉。在我们的工作室里,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研究没有边界,讨论没有禁区,大家自由畅想,尽情发散思维。

“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人绝对重要。”共同的爱好、相同的兴趣、共同的人生追寻使大家相聚在一起,情感相融,行为一致,精神愉悦,大家“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梦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

二、每一个脚印都坚实

推行“我的阅读”。工作室开展“名家推荐”“同伴互荐”“名刊导荐”等多种读书活动,为成员购买了《梦想的诗学》《本能的缪斯》《人,游戏者》《浅语的艺术》等多部中外经典教育著作。同时,工作室成员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工作室以“我语文”教学为目标,以幸福工作为核心愿景,通过营造一种自然、自觉、自我、自由的团队阅读氛围,展开“放羊式”的享受阅读。定期与不定期地展开“月光书社”研修交流活动,推进阅读与教学的融合。每一个成员尝试着还原经典阅读的核心观点,以此来提升对经典的解读能力。为了放大读书功效,工作室每年都要向全校教师开放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老师们一起更新教学观念,重燃教学热情。广泛的阅读,让工作室成员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厚自己的学术积淀,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

共划“我的方向”。在共同探索研究“生命语文”的过程中,工作室成员的语文教学逐步形成了“儿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尊崇儿童生命天性,激发儿童生命灵性,催生儿童生命个性”的生命化课堂特质。为了彰显每个成员的个性特质,我组织工作室成员,对每位成员的个性、风格、专长等进行一一分析,对成员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会诊把脉,共同为每个成员绘制了研究的路线图:瞿卫华研究“儿童智慧阅读”,朱国忠探索“嬉乐儿童诗的写作”,朱红霞尝试“童年写真嬉乐作文”,瞿德良推行“小学对联教学”,等等。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将研究方向提升为研究课题。“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工作室共申报立项了《基于生命表现与存在的“我语文”教学范式建构研究》《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实践研究》《建基于“学”的儿童智慧阅读创构研究》《大地阅读与阅读大地的生命化研究》等8项省级规划课题。

催生“我的作品”。“人人有自己的作品,月月有一件精品”是我对全体工作室成员提出的几近苛刻的要求,这些作品包括示范课、教育随笔、论文、课题研究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要求工作室成员坚持撰写教学随笔、管理札记,对自己的教学、管理进行反思提炼,每学期都要面向全校或全区执教示范课一次,每年至少发表两篇高质量的论文等。每次遇到工作室的成员,总要问一下:这段时间在研究什么?论文写得怎样了?课准备得怎样了?每次工作室集中的时候,总要通报一下成员间最近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室成员的成果日渐丰厚。近三年来,工作室8名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20人次获奖,其中瞿德良获2013年度特等奖,瞿德良、瞿卫华先后获“杰出水手”奖;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开设公开课、讲座五十多场次……

搭建“我的舞台”。人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更快捷的成长。为此,我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制造机会、搭建舞台。2011年12月,工作室教学展示向全区开放。全区各小学教师代表三百多人观摩了活动。工作室成员每人一节展示课,从多种角度诠释着小学语文的内蕴,展示了“我语文”研究的独特魅力。蒋晓飞、陈志祥、陈桂萍老师的阅读教学诗意美丽、意蕴悠远,瞿德良、王树峰老师的习作指导、评讲形式多样、妙趣横生,朱国忠老师的儿童诗歌研究厚重丰富、影响深远,瞿卫华老师的古代寓言教学别具一格、富有创意……不同教材、不同风格、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传递着相同的生命气息,舒展着相同的生命灵气,丰厚着生命的底蕴,绽放着生命的精彩。2012年6月15日,工作室和“连云港陈红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两地工作室成员分别展示了三节课,进行了“小语文本的‘儿童化解读”专题研讨活动。真实的课堂、精彩的讲座、开放的交流,不仅构成了一个智慧碰撞、思维交锋、情感交融的平台,也给观摩教师送去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和思想风暴。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工作室成员的理念得以升华,自信得以生长,技艺得以成熟,风格日益彰显。

三、每一次蜕变都幸福

人的信心,经过互相激励,便能成倍递增;人的智慧,通过互启互动,同样能突变式倍增。群体智慧和协作思维具有超群的力量。工作室常常通过对话、合作、互动,让智慧共享;通过切磋、交流、争辩,让思想流动。我们工作室最大的特色是“思维的多元”与“对话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是团队讨论有效的关键,而对话的开放,则是平等和尊严原则下的从内容到心灵的开放。有了这两点保障,几乎每一次研讨,都是对原有自我的一次创造性的破坏活动。在活动中,大家获得新的思想与能力,随着能力的增长,意识与情感也发生了变化;慢慢地,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去感受世界,新的信念与假设开始形成,使得我们进一步获得新的思想与能力。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视野在拓展,我们的理念在变革,我们的思维在变化,我们的品质在提升。团队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体叠加,而是成倍激增,实现了“1+1>2”的效果。

大家通过自我超越的创造过程,获得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意义,而荣誉、奖励、职称这些学术业绩倒成了享受生命意义过程中的副产品。同样,很多时候,一开始我们是带着一个任务目标研讨,比如,研讨一节课,策划一项活动,完善一个课题,组织一次论坛,构思一篇论文。但是,每次讨论结束后,我们的快乐并不仅仅来自完成任务本身,过程中大家的自由神聊以及思维的顿悟、思想的裂变带来的“核聚变”超越了完成任务本身。

这是陈桂萍老师描述的《翠鸟》一课的磨课经历:

两度试教推翻后,人筋疲力尽,既委屈又难受。还剩四天就要出发去东莞,时间紧迫,压力山大,我真恨不得跟王校说:我可不可以不去了?那个周末,王校通知所有人到她办公室集中。几张凳子一拉,9个人往下一坐,材料教案一发,传说中的磨课就开始了。

王校说:“来,首先来读课文,一句一句跟我读。”我就像小学生一样一句一句跟着读,大家也跟着一遍一遍地读。读着读着我们都开始有了感觉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里的两个“飞”一样吗?围绕“飞”字体会不一样和一样,太妙了,大家都觉得“飞”字可以做做文章。这文章怎么做呢?王校开始当老师模拟上课,蒋校和朱园长开始变成学生奶声奶气地呼应,有时还会突然变回来,发出质疑,探讨调整策略。我就在边上不停地记录。就这样手把手、句对句,整个流程就下来了。坐在旁边跷着二郎腿、一言不发的瞿校突然大腿一拍:“哎,你这个补充材料里的‘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哪儿的?这个诗句好啊。一点翠光去,多快啊,翠光颜色也有了,这不就是贯穿你整个课堂的主旨吗?”他就开始不停地吟诵。一语惊醒梦中人,果真觉得眼前一亮,就这么一句诗还真使整堂课亮起来了。

大家如释重负。“回去整理,周一继续试教,周三我们出发。”我卷起一大堆大家为我的翠鸟所碰撞的各种声音,如获至宝回家继续消化。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整个磨课的流程我历历在目,痛苦被灵感冲淡了,疲惫被感恩消化了,对课的感觉也深刻了。原来课是需要这样多次品读、慢慢推敲、搜查资料、获取灵感、明晰思路、提炼主题的。

工作室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个成员可以从中享受到一种高品质的知性生活。在这些高品位的精神交流与智慧碰撞中,每个人的思想发生着裂变,实现着生命的蜕变。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过一句话:“内部的深层愉悦与外部的深层渴望相遇交融。”纪伯伦也说过一句话:“爱在爱中满足。”我想,这些描述正是对我们工作室高品质知性生活的一种描摹吧。

四、每一道波纹都卓越

从南通名师第一梯队,到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团队,我加入了多个学术圈,先后接受了多名知名导师对我的培养,导师们的人生境界、人格魅力、思想智慧、策略方法给我很多的启迪;其他学员的优秀与卓越常常带给我成长的紧迫感,他们是我的动力源。而在工作室建设中,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加油站,将导师高妙的培养方式带到团队,努力用自己圈子的名师资源辐射我的团队。我以为这是一种学术的传递。当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一步步承载起改变他人培养他人的职责,像湖中击石产生的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不断形成新的波纹。这种辐射,指向的不仅仅是校内的教师,更是一个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

工作室的许多主题活动常常扩大到全体教师。暑期成员读书汇报会,9位成员与全体教师分享了阅读收获。一部部经典通过9位名师的阅读赏析,化作思想的甘泉给全体教师以心灵的沐浴。读书会结束,我以工作室的名义向全校教师发出读书倡议,暑期全校教师每人阅读一本教育经典。开学后,全校教师阅读成果交流会如期举行,通过电脑现场抽签选出8名老师,通过PPT课件汇报暑期读书感受,在全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学校的多个团队,如“探航论文写作智囊团”“课堂竞赛工作坊”“童年写真校本教材编写组”“课堂模式研修中心”“课堂诊断协进会”“七彩校园活动创意群”等,核心成员多为工作室成员。

两年来,工作室成员4次面向通州全区教师开展大型展示活动,“王笑梅工作室暨希望的田野教学展示活动”、“通派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江海诗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王笑梅生命语文展示活动”,听课者达几千人次。去淮安送教,与“连云港陈红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将优质课送到乡镇教学协作区,为来自玉树、绵阳震区的老师献教……工作室成员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发挥名师团队的辐射引领作用。

2012年3月,“王笑梅工作室东莞阳光五小工作站”在广东成立,工作室4位老师和阳光五小的老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另4名老师作了专题讲座,我向东莞市南城区两百多名语文教师做了《语文教学,师生心灵的约会》的学术报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以自己的学术发展带动教师群体共生同长,从建立“学术个体”到构建“学术圈”到形成“学术场”,我收获着一个领衔人的快乐与幸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合作共研、智慧共生、携手共进,胸怀“完美团队”的美丽愿景,拥有“抱团成长”的美丽姿态,我和工作室的同仁们共同分享着教育的诗意,放飞着教育的梦想。

猜你喜欢

成员生命语文
两只挂钟
我家的新成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课题组成员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