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师生朝着梦想出发
2014-07-19金礼辉
金礼辉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用四个词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十六个字,任重而道远。带领师生追寻心中的“教育梦”,是校长的历史使命。
梦想,必须着眼于未来,扎根于现实。“教育梦”不是空中楼阁的幻象,不是豪气干云的誓言,而是清晰可见的愿景。怀揣着梦想,我们更要脚踏实地,以激情导航,以智慧引领,迈向筚路蓝缕的求索之路。
一、践行均衡教育,实现“公平教育之梦”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围绕这三大目标,我们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分别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探索科学、高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践行均衡教育,保障教育公平。
其一,以重点投入改造薄弱校区。
2010年,东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原东台师范附属小学联合原东关小学、华联路小学、开发区小学,成立了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四个校区的发展状况很不均衡,薄弱校区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尽快缩小差距,我校进一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薄弱校区的经费投入,加快改造进程,落实薄弱校区的改造规划,2011年全面实现所有校区班班有多媒体,班班通网络,所有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使薄弱校区在较短时间内就与其他校区一样,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其二,以优化组合促进整体提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标志。为此,学校一方面合理配置师资,优化教育环境。在各校区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自愿报名和集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洗牌”,优化组合,并在教师均衡配置、学生平均分班后再抽签定位各班级教师,确保各校区各班级教师配置的均衡和公平。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养。通过科研工作、校本培训成功造就了“有厚实的理论底蕴、理性的思辨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能”、“上得出好课,说得出道道,写得出论文,干得出成绩”的教师队伍,切实保障了集团各校区同步、高效地发展,提高了集团整体办学效益。原来最薄弱的开发区校区,由于教师的优化配置,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现已与其他校区齐头并进,部分年级教学质量甚至处于集团领先地位。
其三,以精细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教育均衡的终极目标。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到位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此,我校积极推进特色建设“四五六工程”:
一是强化“管理四要”。即精细、赏识、激励、创新。精细——在思想教育中求精微,在教学管理中求精细,在课堂教学中求精当,在教学研究中求精致。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评价,做阳光的少年;成长记录,做快乐的孩子;人人争星,做最好的自己;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激励——引领教师主动“发现自己的教学困惑,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努力追求“在让孩子更喜欢上创新,在让家长更放心上创新,在让老师更优秀上创新,在让学校更和谐上创新”。
二是构建“课堂五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方向。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改革研究的重点。我们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规范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探究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努力建构高效灵动的生态课堂。
三是推进“学生六会”。在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达到“六会”目标:会写字——练好一手漂亮书法,会说话——练就一套演讲本领,会读书——培养一身书香气质,会健体——学会一种健身项目,会审美——确立一个艺术爱好,会创新——参与一轮综合实践。围绕这些目标,各校区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构建更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每天一节写字课”、“每天校园课间音乐赏析”、“每天课前2分钟演讲”、“每周乒乓球普及课”、“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人参加一个兴趣小组活动”等活动,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推行阳光制度,实现“公正管理之梦”
我们致力于以阳光制度促进学校公正管理。
其一,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制度体系。一是构建依法治校工作机制,二是改革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四是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和参与机制,五是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激励导向机制。
其二,制度的制定与运行,强调三个原则:一是制度制定的“全员性”——学校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教代会表决制度的施行与否;二是制度管理内容的“合理性”——所定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创设“最近发展区”而不是好高骛远,使之不只是对师生行为习惯的约束,更是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引领;三是执行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坚持按章办事,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迁就敷衍和稀泥,以形成学校管理的公信力,实现公正的学校管理。
其三,校长做“有权威而没有权力的校长”。所谓“权威”即校长必须是教育教学上的行家里手。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校长都应更胜一筹,要成为专业上的权威,要熟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取得指导各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权。近几年中,我们推行校长室只负责牵头征求意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具体执行由职能科室和监督系统协同完成的职权管理体系。比如,无论是评优晋级,还是职称评审,抑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凡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选监督机制。为确保管理之公正,学校于每次评审前从评委库中临时抽调人员组建评审组,校长室所有成员负责全程管理监督,但均不参与任何小组的具体操作打分,也不得干预评分结果;所有评分操作均用两个平行小组背靠背同时打分,然后进行核对,发现有误立即进行重新审核;评分结果完全开放,公示后随时接受教师的复查核对……在这样的制度运行下,一切都变得阳光、透明了,校长变得“无权”而“清静”,公正管理成为有口皆碑的事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优良师德之梦”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德为先。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我校始终将“遵师道、慎操守、严律己、勤治学”作为对每位教师的要求,促使全体教职工努力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发展规划”定目标。“发展规划”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设计印发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书》,规划书由“近三年专业发展总体目标设定”、“近三年专业发展子目标设定”、“年度目标及考核表”、“三年发展目标达成情况考核意见”等栏目组成,清晰有致地引领教师逐层深入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每学年伊始组织全体教师填写规划书,指导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拟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学期中途,教导处对照规划书逐一检查、考核教师的具体工作及发展状况,及时督促教师围绕既定目标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大步提升自身的专业形象和专业素养。
“十项修炼”提层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督促教师修炼自我,提升魅力,我校制定了《教师职业素养十项修炼纲要》,从仪表、语言、情感、体魄、学识、思维、心灵、性格、专业、能力十个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希望和要求,鞭策全体老师努力积淀深厚扎实的文化底蕴,培养从容优雅的教师风范,追求广博无私的教育情怀和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
“爱智统一”育新人。“教育就是要让人聪明和好起来”。显然,有智无爱者,无心搞教育;有爱无智者,无能搞教育。“爱智统一”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认为“有了爱和智慧,就有了孩子的未来”。校长室面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四有”目标:有爱心地教,有思想地教,有能力地教,有个性地教。我们认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各种法规,层层签订师德责任状,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联系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以德育人、甘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精业勤业、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实施“一小教师评星”工程,扎实推进“师爱进万家”和“家长评教评学”专题活动,积极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争创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四比两优一满意”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
四、注重专业引领,实现“有效教研之梦”
学校发展需要理念的引领,有效科研呼唤理论的指导。专业引领旨在加强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研究的水平,提高研究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近年来,我校以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为两大主阵地,通过专业引领,打造有效科研。
课题研究方面,制定出台了《东台市第一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定期召开学校教科研工作会议,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辅导,点评课题研究中的各种现象,褒扬先进;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提出要求,明确每个课题组每个学期至少要完成三个“一”,即“组织一次内容实在的课题研究活动,开放一节有质量的课题观摩课,撰写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文章”。
教学管理研究上,为提升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研制了东台一小“5+3集体备课法”,即五步研讨形成电子教案加纸质备课的“三个一”要求。集体备课定时定点,经过“初案准备——个体研究——集体讨论(形成共案)——反思研讨——校本共享(把电子稿上传至校园网上,形成校本共享资料)”的备课流程,教师在纸质备课笔记(重新设计印制)中凸显“三个一”——一个最困惑的问题,一段最得意的设计,一点最深刻的反思。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把电子备课与纸质备课有机融合,提高了备课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避免了机械抄写备课笔记和简单下载网络资源的双重弊端。
我们提倡“观课议课”,将观课者的目光由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重点观察学生的学,将听课者的单一评价变为执教者和观课者的双方交流……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锻炼了科研的能力。
五、开展科学培训,实现“专业成长之梦”
我们认为,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中,教师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和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这一观点,我校着力以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各种科学的培训,让教师“在读书长跑中提升思想高度,在同伴互助中拓展思维宽度,在经验分享中加强反思力度”,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读书长跑促积累。学校组织了“文化人读书俱乐部”,组成12个读书小队,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读书长跑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教师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积极打造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校园。引领教师通过读书发现自己的教学困惑,通过读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自我发现中进步,在自我发现中成长。
其二,同伴互助共成长。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有效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召开“有效教学”研讨会、微型讲座、请外出学习教师传递教改信息和学习收获、分析交流典型教学案例、开展主题论坛等业务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狠抓“青蓝结对”工程建设,对师徒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师傅“三多”:多传——胸怀宽一点,多帮——要求严一点,多带——示范多一点。要求徒弟“三多”:多问——嘴巴甜一点,多思——脑子活一点,多做——手脚勤一点。管理干部实行推门观课制,观课后采用个别点评、集中评议等方式进行议课,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学六认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落实薄弱班科的跟踪措施,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和提高。
其三,搭建平台展风采。我们坚持“热心关心职工生活,积极关爱师生成长”的工作方针,注重搭建教职工“施展才能的工作平台,进步向上的政治平台,放心工作的生活平台”。健全“三必访、五必谈”(职工生病、婚丧嫁娶、家庭困难必访,入党、职务晋升、岗位调整、取得荣誉、工作落后时必谈)制度,以目标激励人生,以情感温暖人心,以关怀留住人才。常态开展每天挂牌上公开课、同课异构研讨、青年教师优课比赛、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全年各类教学研讨课都在400节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展现了他们个人的魅力,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练兵”的机会,为大家搭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我校先后有4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盐城市名教师。学校现有盐城市学科带头人和盐城市教学能手26人,盐城市教学新秀6人,东台市学科带头人和东台市教学能手40人。仅近两年,学校就有两名教师参加江苏省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5名教师参加盐城市基本功竞赛、优质课竞赛及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4名教师获二等奖。